今天給各位分享北極科考站第一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第一個北極科考站叫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中國第一個北極考察站是黃河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國首個北極科考站,也是北極地區的第8座國家科學考察站。
黃河站是一座二層小樓,包括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等。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是北極科學考察中重要的設施——極光光學觀測平臺。
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學科的科考隊員根據任務需要輪流上站開展考察;當極夜來臨,黃河站上會有1至2名極光觀測隊員上站考察;其他時間,站上沒有考察隊員,但有設備自動觀測。
擴展資料:
北極黃河站是一座綜合科考站,開展的主要科考項目包括高空大氣物理觀測、氣象觀測站建立、GPS衛星跟蹤站建立、地球生態環境演變考察、近岸海洋環境監測、冰川長期監測的可行性調查和大氣化學采樣等。
黃河站以及周邊科考站,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不能鎖門,且門全部是朝外開的。“當地有北極熊出沒,這些是防熊的措施。一旦熊來,任何人隨時都能迅速跑進樓里避難,北極熊只會推門,不會拉門,所以門要朝外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開始今年考察任務
北極考察站第一個站是黃河科考站。
之所以選擇在新奧爾松建立中國北極站,是根據《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該群島是我國在北極圈內建立常年科學考察站的唯一選擇。其次,新奧爾松是到北極點的橋頭堡,是理想的國際北極合作研究基地,便于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共享必要的野外作業實驗條件和觀測數據資料。
站房信息
中國北極站所“駐扎”的站房,是一座斜坡頂的二層獨棟小樓,與其它7個國家科考站的距離都不遠。這座小樓建于上世紀40年代,是混凝土結構,非常堅固,它原為挪威王灣公司的宿舍樓,中國方面向王灣公司租用了這座樓房,并簽訂改造合同。
2003年9月改造工程完成后至正式落成,這個科考站一直處于試運行狀態。中國北極站的二層小樓,總面積約500平方米,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一應俱全。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那是北極科學考察中重要的設施——光學觀測平臺。
中國第一個北極考察站是黃河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國首個北極科考站,也是北極地區的第8座國家科學考察站。
黃河站是一座二層小樓,包括實驗室、辦公室、閱覽休息室、宿舍、儲藏室等。在小樓的頂部有五個小“閣樓”,是北極科學考察中重要的設施——極光光學觀測平臺。
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學科的科考隊員根據任務需要輪流上站開展考察;當極夜來臨,黃河站上會有1至2名極光觀測隊員上站考察;其他時間,站上沒有考察隊員,但有設備自動觀測。
黃河車站的作用:
北極黃河站是一個綜合性科考站。主要科研項目有高空物理觀測、氣象觀測站、GPS衛星跟蹤站、地球生態環境演變調查、近海海洋環境監測、冰川長期監測可行性研究和大氣化學采樣。
2019年,黃河站將迎來15周年慶。經過十幾年中國科學家的努力,黃河站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北極科考站,承擔了觀測該地區日地相互作用的國際責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成果。
在2004年7月28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地區—北緯78°55′、東經11°56′。我國在北極建立的第一座常年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創造了一個永久性的科研平臺,提供了極其有利的科研條件。
回眸北極
我們通常所說的“北極地區”指的是北極圈以北的區域,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千米(超過俄羅斯領土面積)。其中,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分屬于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挪威、冰島、芬蘭和瑞典這8個國家,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重新規定了北極地區的***問題:北極點及其附近海域不屬于任何國家所有,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北極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科學考察的重要領域。
北極是全球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在北極地區引起大氣、海洋、陸地圈層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及其發展趨勢將對北半球國家的生存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加強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研究,已成為許多國家高度關注的重大課題。
來源:百科知識
關于北極科考站第一個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