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首屆“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將在寧夏盛大啟幕,已連續舉辦4屆的“2022云天大會”作為分項活動,將再次精彩亮相。
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又該忙了。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黃河和沙漠的碰撞誕生了中衛,這里把沙與水精巧結合,布局出一座宜居、休閑、生態的“沙漠水城”。9年前,中衛又扭轉劣勢,在西北邊陲建起了“沙漠硅谷”。
這些年,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伴隨著“中衛云”一起誕生、一起成長、一起乘風破浪,接續書寫著“云”傳奇。
改革發展“探路者”
地處中國陸地幾何中心的中衛,到國內其他城市的距離均小于2000公里,是光纖直連最佳路徑選擇點。同時,氣候干燥,降水少,有大片荒漠,這些發展其他產業看似劣勢的條件,恰恰是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優勢資源。
緣于此,中衛市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寧夏***自治區黨委、***對中衛發展空間規劃的定位,將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確立為“一號工程”。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重任在肩。
“那些沒日沒夜的日子,戈壁荒灘都怕我們。”回想起在戈壁荒灘上建“中衛云”的***歲月,最早參與建設的干部感慨萬千。
栽下梧桐樹,引得金鳳凰。
自成立以來,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就厚植“項目為王”發展理念,發揚“一天當作兩天用、兩步并作一步跑”的精神,3個月建成天云網絡數據中心,創造了國內數據中心建設的最快速度。
一雁領頭,眾雁齊飛。
世界云計算龍頭企業亞馬遜率先落戶,美利云、四大運營商等一批大型數據中心相繼落地;國家電子政務云、超算云及文旅部等10部委大數據業務陸續運營;騰訊、阿里、百度等20多家企業CDN業務開通;奇虎360、亞信、美團等200余家企業落戶。
西北沙漠腹地,“硅谷”拔地而起。
服務企業“急先鋒”
“我們是‘云企業’的‘娘家人’。”這是掛在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局長薛軍勇嘴邊的一句話。
近年來,該局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強化基礎配套和政策支持,創新建立了企業“點單”、地方“銷單”的服務管理模式,大力實施電力共享中心、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聯盟、長途傳輸網絡、互聯網交換中心、園區綠化亮化“五大工程”,降低企業投資建設運營成本,推動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在中衛深扎根、快成長、大發展。
來到云天產業園的美利云中衛數據中心機房,只見一排排兩米多高的機架上,機器正在嗡嗡作響。美利云數據中心辦公室負責人每天都要過來察看,保證它們沒有“偷懶”。
坐落于中衛工業園區的寧夏樂寧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樂訊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除承接數據容災備份、區塊鏈等技術服務外,更專注于廢棄服務器的回收和再利用。“我們看中的就是中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熱情周到的服務。”寧夏分公司總經理鄭磊說。
綠色、創新、自主、共享。
這些年,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聚焦發展新路,推動企業實現了從輸煤、輸電到輸信息的根本性轉變。
美利云中衛數據中心的前身是中衛老牌企業――美利紙業。這家傳統的“傻大黑粗”企業,曾一度陷入困境,后來在轉型升級中成功拓展為云計算企業,成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
惠及民生“排頭兵”
隨著西部云基地云計算企業的集聚,中衛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爭當“排頭兵”,讓“中衛云”成為惠及民生的一片天。
“手機預約秒掛號,診間一鍵支付,***零往返就診……一部手機、一個APP全部搞定,省心省事又省力。”中衛市沙坡頭區居民王翠萍高興地給記者展示。
“云”從一個陌生概念轉化為有形抓手。
在市云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的不懈努力下,中衛加快推進“環保云”“交通云”“衛生云”“旅游云”等項目建設,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和“天在看、人在干、云在算”的長效管理機制,讓“云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
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中衛市成功獲批全國首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樞紐節點”雙節點城市;連續3次被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評為“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和地區”之一;“變黃沙戈壁為創新發展新熱土”的典型經驗得到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通報表揚。特別是連續4年舉辦的“云天大會”,招商引資近80億元。
目前,中衛云基地數據中心總裝機能力已達65萬臺,上架率超85%,是全國服務器裝機能力最強城市,并向4000多家企業提供云服務,2021年度產業增加值增長22.3%。
“未來,我們將按照數據中心產業集群規劃,升級基礎設施,完善生態配套,加大政策支持,承接東部20%以上算力,建成國家‘東數西算’示范基地,打造國內數字經濟產業高地。”薛軍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