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袞州是什么地方和袞州念什么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袞州是什么地方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位于中國山東省濟寧市,是山東省魯西南大都市的經濟中心。兗州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也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兗州立足區位交通優勢,堅持走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大規模實施了城市綜合開發和舊城改造,更是中國農業現代
兗州的拼音是(Yǎnzhōu),地名在山東。
兗州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先秦著作《尚書·禹貢》。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劃天下之地為九州,兗州即為其一。
兗州是古九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輝映,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為州、郡、府治所,一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軍事重鎮、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之稱。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前21世紀,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兗州市古稱昌邑,在歷史變遷中相繼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素有“端信、尚賢、兼容、樂善”的優良人文傳統。
三國時,兗州區域屬魏國。曹操領冀州牧后,為擴大勢力范圍,縮小其他州區并入冀州,兗州轄區未動,仍轄八個郡國。據《三國疆域志》載,兗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廩丘(今山東鄄城縣東北)。
南朝劉宋初年,武帝劉裕平河南,又設兗州于滑臺(今河南滑縣),時稱西兗州。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兗州升為大都督府,政和八年(1118年)改為襲慶府,治瑕縣,隸屬山東東路,瑕縣(今兗州市)隸屬之。金朝初置泰寧軍,治嵫陽。
元朝設兗州,治嵫陽;至元十六年(1279年)隸濟寧路,轄嵫陽、曲阜、泗水、寧陽四縣。明代,“嵫陽”改稱“滋陽”。清朝因之。
民國初廢府存縣。1958年并入曲阜,新曲阜縣城設于兗州城;1961年重設,改稱兗州縣,隸屬濟寧;1992年3月1日升為兗州市;2013年10月18日,撤市設兗州區
一、大禹劃分九州
我們常常接觸到“九州”的字眼,這也是對中國的另一種稱呼,《楚辭》中的《離騷》曰:“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示兒》詩中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那么,何為九州?九州相當于今天什么地方。
以我的理解,這“九州”應該有兩重意思:其一、中國古代的區域劃分。其二、泛指天下,也就是指中國。一般情況下,這九州都以第二種意思出現。
據說這九州源于大禹時期,大約四千多年以前,中華大地之上洪水為患。
一開始是大禹的父親鯀被堯派去治水,九年都沒有效果。舜代堯為首領后,殺了治水無功的鯀,命令鯀的兒子大禹帶人治水,在他“順水性,疏浚結合”的治理下,花費十三年功夫,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疏通了九條河流(弱水、黑水、黃河、漾水、長江、沇水、淮水、渭水、洺水),老百姓可以放心居住,從而形成了“州”。
《說文》中曰:“水中可居曰州。”
也就是說,州乃是高于水面的陸地,可以居住的地方。
大禹治水有功,被推舉為“華夏”部落首領,為了更方便有效地治理國家,于是,便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左傳》中說:“芒芒禹跡,畫為九州”。),這種行政區域打破了過去的部落限制,可以說意義重大。大禹還專門鑄造了九個大鼎,用來鎮壓九州,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也就有了后來的“問鼎中原”。
二、何為九州
《呂氏春秋》中說:“何為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袞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有關“九州”的稱謂,不同的典籍有些區別。
《尚書?禹貢》中的九州分別是冀州、袞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與雍州。
《爾雅?釋地》中分別為冀州、袞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與營州。
《周禮?職方》中分別是冀州、袞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與并州。
問題來了,為什么不同的史料記載的九州名字有區別呢?有專家分析:隨著朝代的更替,州名發生了變化,這三個典籍所載,對應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九州劃分,事實真相如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
這九州又呈“井”字形分布,也恰應和了“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三、九州都在哪
那么,九州都處于什么所在?
冀州,大禹治水始于此,“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位列九州之首。相當于今日的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赤峰一帶,北京、天津,包括山西一小部分地區。
豫州,也有人認為豫州是九州的中心,又稱中州,相當于今天河南省黃河以南駐馬店、平頂山一帶。
徐州,今日的江蘇北部和安徽東北角加上山東的一小部分。
《尚書?禹貢》中說:“海岱及淮惟徐州”。《釋名》中說:“徐,舒也。土氣舒緩也。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袞州,大約今天的山東泰山以西地區,加上河南省的濮陽、安陽,河北的邢臺、邯鄲一帶。
青州,《尚書?禹貢》中說:“海岱惟青州”,大體就是渤海、泰山,山東省中部以及河北部分地區。
揚州,今天的江蘇南部、安徽省大部分地區、浙江全境以及福建北部與江西東北部一帶。
荊州,今天的河南南陽和信陽地區,湖北全境,安徽西部地區,湖南部分地區與江西西北一小部分地區。《尚書?禹貢》中曰:“荊及衡陽惟荊州”《詩經?商頌》中說:“維女荊楚,居國南方”。
雍州,今天的山西大部分地區,寧夏全境、陜西部分地區,甘肅部分地區。《尚書?禹貢》中記載:“盈水西河惟雍州”。賈誼《過秦論》中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梁州,甘肅部分地區、陜西省漢中地區以及四川全境。揚雄在《蜀都賦》中說:“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淳皐彌望,郁乎青蔥,沃懋千里。”
這上古九州,北到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地區,南至南海,西到甘肅接西域,東到東海。
兗州和袞州是同一個地方,因為在古代文人對地名存在寫法上的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寫法,兗州和袞州這兩個字是同一個意思,都指的是現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
兗州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先秦著作《尚書·禹貢》。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劃天下之地為九州,兗州即為其一。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