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8月30日,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發布會。
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已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工信部通過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財政資金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等手段,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A股上市。
相關負責人還指出,工信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計劃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的樣板企業。也有受訪專家表示,要有效分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構建大中小企業數字化產業生態,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
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即將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2021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2.48萬戶,是2012年的3.6倍。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同時,工信部著力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目前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48戶,一批中小企業成為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梁志峰表示,工信部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印發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建立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專精特新企業的評定,首次有了全國統一標準。并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談到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工作時,梁志峰指出,目前相關名單已完成公示,公示的4300多家企業中44%為中型企業,小微型企業占比56%。從類型看,民營企業占比84%,國有企業占比9%,合資和外資企業7%。
梁志峰進一步指出,據初步分析,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平均擁有I類知識產權16項、發明專利14項;
二是***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強。企業從事細分領域時間均為3年以上,其中10年以上的3000余家,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
三是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近兩年,企業戶均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長都在20%以上,增長態勢明顯。
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A股上市對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海林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積極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通過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財政資金保障、拓寬融資渠道等手段,推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強化政策協同方面,王海林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陸續推動設立1.5萬億元支小支農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推動出臺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推動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等。
加強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實體部門與金融部門聯動,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鼓勵金融機構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方案,打造專屬信貸產品。
加強財政資金保障方面,與財政部聯合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自2018年起,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50億元,引導各地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融資擔保成本,形成“面擴、量增、費降”效果。
同時,工信部加強與證監會對接合作,推動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有38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A股上市。并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致力投早投小投創新,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投資金額近300億元。
梁志峰也表示,工信部與財政部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了部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已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0多億元。聯合人民銀行設立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工具,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家。
此外,“工信部還引導地方從重視企業規模轉向重視創新,已有36個省區市(含計劃單列市)累計安排超40億元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梁志峰指出。
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樣板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梁志峰指出,工信部在2020年開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
對此,工信部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體系,梁志峰表示,在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的基礎上,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發布了《關于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通過支持細分行業的數字化服務商,探索形成一批適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小型化、輕量化、快部署,又精準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的樣板企業。
梁志峰強調,通過編制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評測指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為中小企業評估數字化水平、開展自我診斷、找準問題不足、明確轉型路徑提供依據和指導。同時,今年還將舉辦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交流合作的平臺。
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體系方面,圍繞中小企業全方位需求,遴選和推廣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產品。8月28日,工信部啟動了“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節”活動,為期一個月,著力發揮市場化服務機構作用,集中推出一批優質低價的數字化服務和產品,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
對于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周平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可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及時出臺配套措施,有效激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力和活力,分擔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本和風險。
同時,“積極發揮數字平臺和大企業引領作用,搭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機制,構建大中小企業數字化產業生態,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周平軍認為。
周平軍還表示,面對中小企業的轉型需求,積極搭建各類型服務平臺和***化服務隊伍,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化服務,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管理、生產、法律等全方位服務,開發便捷、成本低廉的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帶動中小企業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