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申佳平)8月29日,在“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數字公益慈善發展論壇”上,中央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表示,應加快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公益慈善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動“互聯網+公益慈善”向民生服務等新場景拓展。
“公益慈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盛榮華表示,當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化、網格化、智能化發展日新月異,為公益慈善事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注入強大動能,極大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
對于促進數字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盛榮華具體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賡續優良傳統,弘揚數字公益理念。要順應數字化發展的潮流,積極運用互聯網宣傳公益理念。豐富傳播手段,創新話語表達,在全社會增強慈善意識,激發慈善熱情,促進慈善行動。賦予公益慈善新的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讓人人熱心公益、人人參與慈善,成為數字生活的新風尚。
二是強化技術賦能,創新數字公益生態。要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公益慈善領域創新應用。要聚焦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互聯網+公益慈善”向民生服務、公眾素質素養培育等新場景、新領域拓展。讓數字公益慈善生態更加豐富,更加普惠。
三是發揮行業優勢,踐行公益慈善責任。盛榮華表示,希望廣大互聯網企業把公益慈善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業務發展、日常運營的全過程。大力營造熱心公益、崇德向善企業文化氛圍。要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行業特點,充分調動和匯集各方面資源,加強公益慈善模式創新和產品設計,著力打造更多有創意、有特色、有影響的數字公益品牌,讓互聯網發展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社會。
四是推動共建共享,匯聚數字公益合力。網信部門要與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把數字公益慈善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大力推動數字公益慈善事業實現新發展。網絡社會組織當好橋梁紐帶,有效引導互聯網行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完善行業公益標準,不斷增強數字公益慈善影響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