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見習記者張玫北京報道
8月30日晚間,中信建投(601066.SH)發布2022年半年報。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4.23億元,同比增長17.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75億元,同比減少3.4%。
具體來看,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7.77億元,同比增長44.55%;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9.86億元,同比增長5.78%;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1.54億元,同比增長0.91%;資產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6.40億元,同比增長12.29%。
上半年營收增長,凈利潤卻有所下跌?原因為何?記者致電中信建投董秘辦及證代辦詢問半年報業績相關問題,均未能接通。記者又發采訪函給中信建投董秘郵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記者翻閱半年報發現,上半年中信建投期貨經紀、融資融券業務下滑,這或是導致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原因。
半年報還顯示,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52元,同比減少5.45%。公司不進行利潤分配、公積金轉增股本。截至8月30日收盤,中信建投股價25.6元/股,市值為1985.71億元。
期貨經紀、融資融券業務下滑
半年報顯示,中信建投上半年期貨經紀業務交易規模不及去年同期水平。截至報告期末,中信建投期貨累計實現代理交易額人民幣6.70萬億元,同比下降5.10%。其中,商品期貨代理交易額4.99萬億元,同比下降5.20%;金融期貨代理交易額1.71萬億元,同比下降4.61%。
關于上半年券商期貨業務下滑原因,一位期貨行業資深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是經紀業務競爭白熱化,盡管期貨市場保證金總額繼續增加,但手續費和利息等收入仍在下降;二是資管及投資收益下滑,這跟今年股市商品等資產投資難度加大有關;三是期現業務收益下降,主要是基差收窄及利差下滑有關。此外,去年期貨業務基數也相對較高。
對于下半年發展展望,中信建投期貨表示,將積極推動落地具有期貨特色的財富管理業務。
此外,中信建投上半年融資融券業務環比也有所下滑。半年報顯示,公司融資融券業務余額593.73億元,較2021年末下降11.40%,公司融資融券利息收入位居行業第10名。
中信建投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全市場融資融券業務規模受市場環境影響有所下滑。
投行業務領先
半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信建投總資產為4653.14億元,較2021年12月31日增長2.77%;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權益為888.68億元,較2021年12月31日增長11.34%。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上半年投行業務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報告期內,中信建投完成股權融資項目39家,主承銷金額741.70億元,均位居行業第2名。
其中,IPO主承銷家數22家,主承銷金額405.98億元,均位居行業第2名。
此外,公司完成可轉債項目8家,主承銷金額223.69億元,項目家數、金額均位居行業第1名。
項目儲備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審IPO項目92家,位居行業第2名,其中上交所主板13家、科創板17家、深交所主板12家、創業板38家、北交所12家;在審股權再融資項目(含可轉債)22家,位列行業第2名。
中信建投債務融資業務上半年發展勢頭良好,公司2022年上半年共計完成主承銷項目1388單,主承銷規模7259.58億元,位居行業第2名。此外,中信建投雙創債主承銷金額位居行業第1名。
旗下基金業績增長
中信建投2022年中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旗下中信建投基金資產管理規模753.48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25.79%。
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554.57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4.84%;中信建投基金專戶產品及基金子公司元達信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專戶產品管理規模198.91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71.34%。
截至報告期末,中信建投基金共管理公募基金39只,可參與市場收益排名的33只基金中,18只基金的收益排名進入前50%,11只基金進入前30%,4只基金進入前20%,2只基金進入前10%,公募基金投資業績發展穩定。
下半年券商如何發力?
2022年下半年,在資本市場有望全面推進主板注冊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信建投在半年報中提到了對投行業務板塊的展望。
一是股權融資業務方面。中信建投稱將持續推進內地和香港投行一體化工作,繼續拓展在香港市場的業務范圍,實現中概股回歸、港股私有化、跨境收購等不同類型產品的多樣化發展。
二是債務融資業務方面。中信建投稱將力爭不斷形成新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金融債券、公司債券等項目儲備。國際業務方面,中信建投國際稱將繼續積極拓展中資企業境外債項目。
三是財務顧問業務方面。中信建投稱,將不斷提升在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及債務重組財務顧問領域的優勢。且將積極開發優質掛牌公司及其他優質成長期中小科創企業,為北交所保薦業務做好項目儲備。
針對券商下半年該如何提升業績的問題,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劉景德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下半年券商要提升業績,應著重幾個方面:一是擴大兩融業務收入,目前股指處于相對低位,前一段時間大盤有所反彈,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加大兩融業務的服務力度,兩融業務如果提升,會對券商的業績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二是提升自營業務,近期新能源等品種已經出現反彈,券商要踏準大盤的節奏,抓住主要熱點,然后利用大盤反彈的時機,降低虧損,爭取得到較大的盈利;三是加大投行的業務投入力度,包括兼并重組,輔導上市公司上市等,通過這些手段,券商可以減少業績下滑的風險。
資深市場人士于浩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未來券商提升業績要擺脫行業的周期性,必須挖潛增效,例如從政策角度來看,全面注冊制逐步推進,對券商投行等業務帶來利好的困素;另一方面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權益資產占比不斷提升,這為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提供較好的發展機遇,客戶機構化趨勢及券商產品化能力是券商競爭的方向,機構化時代,券商競爭力將來自優秀的產品競爭力。
編輯:嚴暉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