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粉蒸肉的粉是什么粉,以及四川正宗粉蒸肉的粉是什么粉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粉蒸肉的粉是大米磨成的粉。
粉蒸肉做法如下:
主料:五花肉200克。
輔料:蠔油30毫升、姜蒜20克、鹽5克、生抽20毫升、料酒20毫升、香油20毫升、蒸肉米粉100克、南瓜400克。
1、上好的土豬肉,肥瘦相間,因為喜歡吃瘦肉所以這里面大部分是瘦肉,還有些許肥肉主要用途是出油,下面的南瓜才會香軟。
2、加入適量鹽、生抽、蠔油、姜蒜。用手揉攪拌。最好再加入一點米酒。
3、加入適量蒸肉米粉,攪拌均勻腌制兩小時以上。
4、選取好的南瓜切塊,鋪在下面。
5、把腌制好的粉肉放在南瓜上面,蓋好!準備上蒸鍋。
6、大火把水燒開。上菜去蒸,蒸一小時即可出鍋!
7、香糯粉蒸肉就OK了。拿出來的時候小心溫度過高燙手。
粉蒸肉的粉用的是糯米粉。粉蒸肉在***的時候,首先要將糯米粉炒熟備用,將五花肉清洗干凈之后,放入油鍋中炸至表皮微皺,然后混合糯米粉,放到鍋中蒸40分鐘,炒料勾芡淋在上面會比較好吃。
粉蒸肉,是廣泛流行于我國江西、四川、陜南、豫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等廣大區域的傳統名菜。
粉蒸肉的做法是用帶皮五花肉加米粉,混合其它調味料***而成的。
粉蒸肉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的美譽。根據烹飪***不同,可以做成辣口,也可以做成甜口。
粉蒸肉最早流行于湖北沔陽州,大概是當今仙桃一帶。古沔陽州素有“蒸菜之鄉”之美譽,是“沔陽三蒸“的發明地,粉蒸肉就是其中一蒸。
“沔陽三蒸“的發明,在民間代代相傳。傳說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從家鄉沔陽率兵遠征采石磯的前夕,為了犒慰兵將,鼓舞士氣,令隨軍廚師按“征”字音,做一些家鄉菜肴,寓意取得遠征勝利。廚師奇思妙想,按“征”和“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魚、蒸肉、蒸圓子三道菜。陳友諒的夫人羅氏又乘興用現成青菜商蒿洗凈切斷,用蒸魚肉的米粉加入調料拌勻蒸熟,眾將士吃過后,贊不絕口。
從此,這一帶的老百姓紛紛效仿這種吃法,慢慢的在喜慶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為大菜宴請客人,至今仙桃人還用粉蒸肉招待尊貴的客人。
古沔陽州大致在我國湖北仙桃市一帶,粉蒸肉的發明,依傳說,是古仙桃人發明的。
粉蒸只是一種烹調***,全國各地都有,如果從菜系的劃分來看,只分四大菜系,那一定是川菜。因為湖南菜也是川菜的一個分支。湖南的蒸菜也非常有名,尤其是瀏陽這個城市的蒸菜已經走出湖南開向了全國。但個人還是喜歡四川的粉蒸肉。送給各位:
四川地區經典家常菜。肉片與大米粉,郫縣豆、豆腐乳汁、刀口花椒等調味品拌合后、再經蒸制而成。常見于家庭烹飪,也適用于大眾便餐與一般筵席。
標準
色澤棕紅、肉質軟糯米粉成熟疏散、麻辣咸鮮、味道濃厚。
原料
主料:帶皮豬寶肋肉150g
輔料:鮮豌豆150g
調料:大米粉25g、姜末2g、刀口花椒5g、郫縣豆瓣30g、精鹽2g、味精0.5g、白糖5g、醬油5g、料酒3g、豆腐乳汁3.5g、醪糟汁5g、糖色6g、鮮湯25g、生菜籽油10g
做法:
1、程序原料清洗整理符合要求;切肉成10厘米長、0.3厘米厚的片。
2、鍋中留生菜籽油10g,燒至100℃,下郫縣豆瓣炒香成油酥豆瓣;肉片150g)加精鹽1g、醬油5g、料酒3g、油酥豆瓣、刀口花椒5g、醪糟汁5g、姜末2g、白糖5g、豆腐乳汁3.5g、味精0.5g、糖色6g拌勻.再加入大米粉18g、鮮湯18g拌勻,靜置5分鐘。
3、肉片擺入蒸碗內擺成“一封書”,鮮青豆150g放入拌肉的容器內加精鹽1g、大米粉7g、鮮湯7g拌勻,裝入肉片上。
4、將定好碗的肉片入蒸籠用大火蒸制軟熟、然后在翻扣入盤即可。(要蒸90分鐘以上)
糯米粉、地瓜粉、普通面粉都可以做粉蒸肉,這個要看個人的選擇,只要是自己喜歡吃的哪一種粉都可以的。
如果粉蒸肉用的是豬肉那就要選擇五花肉,五花肉肥瘦相間,如果只有瘦肉吃起來就顯老,肥肉又太膩,所以要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好吃不膩。排骨要選擇豬小排,豬小排含的肉比較多,更加具有風味。
粉蒸肉簡介:
粉蒸肉發源于江西。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為一道江西菜品,于中國南方(江西、如四川、重慶、湖南、安徽、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份),屬贛菜系,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香味濃郁。
根據烹飪***,可以偏辣,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輔以香菇、老藕、南瓜、紅薯等蔬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