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金融分析師?張正陽
目前隨著多數發達國家持續加息周期,通脹降溫及經濟衰退的論調持續發酵,而這其中最為核心則在于美歐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對比。受到能源價格波動影響,美國7月通脹已呈現放緩趨勢,而相比較歐元區并不及美國那般樂觀,經濟體內多國通脹超標、經濟停滯均釋出歐洲潛在風險或在未來持續發酵。
首先通脹高漲下的被動加息持續發酵。在能源危機的影響下,歐元區通脹壓力仍在持續走高,通脹形勢遠比美國更加嚴峻。通脹呈現出由生產者通脹向消費者通脹轉嫁特征,而生產成本上漲也迫使一些企業不得不停工停產,這進一步加大了生產和消費供需不平衡問題,使得通脹陷入惡性循環。俄烏沖突僵局之下,歐元區能源供給缺口難以被其他國家補足。加之,相比較美國加息周期開啟與歐洲加息開啟時間,歐元區加息被動性突出更是難以解決的關鍵。
其次生產放緩導致經濟下行。歐元區8月制造業PMI降至49.7,其中主要德國、法國等主要國家制造業PMI均降至榮枯線下方,這凸顯歐元區制造業需求持續下滑景氣度明顯疲弱。加之生產者物價指數漲幅突出,尤其是德國8月同比增長37.2%。雖然生產者物價與消費者物價相比波動性往往更高,但對于歐元區尤其是德國而言,通脹難以降溫的持續發酵還將是導致經濟乏力的潛在風險。
最后歐洲能源問題難以在短時期內妥善解決。相比較美歐通脹之間的差距,主要原因則在于能源價格隱憂,雖然美國天然氣價格也在上漲,但從絕對值水平來看,其漲幅相較歐洲較低。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則在于,對歐洲來說,俄羅斯是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自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天然氣供應持續減少。相比之下,美國作為主要的天然氣出產國與歐洲相比便具備一定優勢。而對于高度依賴于進口能源的歐洲而言,供應短期的打壓是無法彌補或整體經濟進一步惡化的風險關鍵。
因此,從目前急劇飆升的通貨膨脹中預判,歐洲經濟短中期的前景較為暗淡,美國通脹雖仍存在未來持續走高可能,但相較歐洲,受到天然氣及能源價格波動影響,通脹持續走高或為大概率事件,進而歐元區經濟在未來出現衰退的概率也將大幅升溫,并且衰退的嚴峻性或更為難以改善。
綜上所述,歐元區經濟、外貿和金融的不良將持續干擾歐洲經濟復蘇進程,而源于能源問題的擔憂或加劇或擾動歐洲并使得歐洲陷入難以擺脫的窘境之中。由此市場對于歐洲的信心也將大幅降溫,隨之貨幣貶值所造成的出口壓力或將持續加劇經濟擔憂。而未來隨著美聯儲對于通脹的控制有所改善或暫停或放緩加息進程,以美元匯率波動對標歐元價格或使得歐元區前景惡化且風險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