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伴隨著8月的落幕,A股上市公司中報季正式收官。
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滬、深、北證券交易所488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
上半年A股整體實現了穩定的業績增長,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4.47萬億元,同比增長8.48%,實現凈利潤3.00萬億元,同比增長3.34%。剔除金融和兩油之外,A股整體業績增速進一步放寬,非金融兩油的全部A股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5.96萬億元、1.61萬億元,分別同步增長7.75%、2.77%。
分季度來看,二季度受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業績增速低于一季度,整體凈利潤增速僅為1.84%,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則為4.93%。
“上半年受到超預期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下滑,二季度GDP增速只有0.4%,在疫情之下能取得正增長,著實不易。下半年經濟開始復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
科創板業績增速最高
分版塊來看,上半年科創板業績增速最高,營業收入增速達到33.27%,滬深主板次之,營收增速為33.02%,創業板營收增速為18.93%,北交所營收增速則僅為7.29%。
盈利方面,科創板也以19.74%的歸母凈利潤增速領先,創業板則出現負增長,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24%。滬深主板和北交所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則分別為19.69%、3.23%。
“近幾年我國發展新經濟,以新動能替代舊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創板的企業偏向于初創企業,大部分也是高新技術企業,初創企業本身成長性更高,且技術型初創企業具備較好的未來發展空間,所以科創板業績增速強勁是理所當然。當然,這也側面說明我國注冊制是成功的,對中國的新經濟產業提供了有利的資本支持。”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受訪表示。
從行業分布來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業績分化嚴重,A股中報的亮眼表現主要由煤炭油氣、基礎化工、新能源等少數幾個高增長行業貢獻,除能源外的大多數行業的業績增速均出現明顯下滑。
Wind數據顯示,4883家上市公司中,2582家企業業績負增長,占比超過53%,1036家企業業績增長在0-30%之間,占比為21.22%;僅563家企業業績增速超過100%,占比為11.53%,其中大部分為上游原材料企業,如天齊鋰業、多氟多等。
具體來看,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與油價的高企,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延續了2021年的業績增長勢頭,能源盈利增速位居行業第一,高達72.23%,營收增速則為50.77%。
細分來看,以新能源設備為主的電力設備板塊營收增速達到40.99%,凈利潤增長率則為66.15%;石油石化營收增長32.78%,凈利潤增長43.10%;煤炭行業營收增速為26.50%,凈利潤增速為96.66%。
此外,半導體、醫療保健和電信服務行業凈利潤增速也較高,分別為65.23%、16.18%和13.99%。
但另一方面,商品房銷售疲軟拖累投資及開工端,影響房地產、工業、服務業、旅游、餐飲、航空行業的業績表現。受疫情反復擾動影響,房地產行業盈利增速-64.47%,社會服務也盈利增速更是達到-301.02%,輕工制造、建筑材料、交通運輸凈利潤增速也分別為-36.07%、-27.76%、-22.92%。
“在疫情困擾,在地緣政治的博弈背景之下的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該說是特殊背景下所導致,比方說燃油、天然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話,對于相關上***業是受益的。另外新能源在中國目前呈現爆發式擴張的趨勢,目前中國確實把握住了新能源的發展契機,所以在營收、績效方面可能表現還是不錯。但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下,我對全球經濟的預期相對悲觀,這些行業算是靚麗的風景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受訪表示。
制造業成本壓力緩解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當前經濟復蘇面臨一定的壓力,但從上市公司中報來看,在減稅降費、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下,制造業成本壓力出現緩解,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對制造業成本端的沖擊也在逐漸減弱。
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益于國務院穩定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到稅費返還4689億元,同比增加162%,在積極的政策措施下,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有所改善,預計會對下半年的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部A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6.59萬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值僅為2.74萬億元;同期,全部A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2.17萬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值僅為1.25萬億元。
部分行業的上市公司資產結構也持續優化,截至2022年6月末,申萬房地產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從去年同期的79.27%下降到79.03%,其中華發股份、香江控股、金地集團資產負債率下降了7.12、6.92、2.13個百分點;家電、通信、食品飲料、電子等制造業的資產負債率也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78、0.98、1.43、2.71個百分點。
此外,伴隨著PPI的下行,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對制造業成本端的沖擊也在逐漸減弱。
如wind鋼鐵行業的毛利率降幅顯著收窄,2021年二季度、2021年三季度、2021年四季度、2022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毛利率分別為13.81%、11.35%、6.82%、9.09%、8.30%。
機械設備行業毛利率經過了2021年的逐季下降之后出現改善,2021年四季度、2022年一季度、2022年二季度,機械設備毛利率分別為21.24%、21.70%、22.02%,呈現出企穩回升態勢。
“隨全球大宗商品波動,尤其是美聯儲進入緊縮周期,各國央行紛紛跟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動性水位,部分大宗商品高位回落,逐漸回歸正常,而除了大宗商品,諸如芯片產業等上游產業,也因為產能放量而出現價格下滑。所以上游供應鏈整體產品價格下降是(中下游)毛利率提升或者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需求有所打開,疫情緩解,穩經濟政策的推出,需求端開始走穩,但當前毛利率下降態勢尚有反復的可能性。”盤和林說到。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宇生團隊也指出,未來A股業績仍然處于承壓狀態,“A股中報雖然有著不錯表現,但主要是由上游板塊貢獻,隨著PPI的下行,上游板塊未來業績增速或也將面臨下行壓力。但其他板塊或將走出二季度疫情的影響,出現環比的改善。但是,三季度經濟仍然面臨著顯著的壓力,7月社融顯著低于預期,PMI也跌至榮枯線以下,經濟和A股盈利仍然面臨著顯著的壓力。”
(作者:楊坪,王如妍編輯: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