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給點光就能爆成地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閃閃發光的地毯對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反光粉能讓地毯發光。
反光粉是由一種玻璃微珠粉體材料生產而成,分為三種折射率,即:ND≥1.90、ND≥1.93、ND≥2.2規格從100目----500目可分級提供,顏色有銀灰色及白色供選擇。反光原理:當光線照射在微珠表面時,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焦點的特殊反射層上,反射層將光線通過透明微珠又重新反射到光源附近,所以在光源處能看到非常明亮的反射光。根據復雜的光學公式計算得出,當微珠的折射率大于1.9以上時,才能形成良好的回歸反光效果。反光粉是生產反光布、反光革、反光貼膜、反光涂料等新型發光功能復合材料的核心元件,它具有回歸反光的特性并由此產生較強的反射效應。
我的世界地毯,我的世界地毯合成,想了解到關于我的世界地毯,我的世界地毯合成的更多攻略及相關信息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帶來我的世界地毯,我的世界地毯合成的分享!
我的世界中地毯為用于裝飾的方塊。它們的大小只有最薄的雪的一半。它們可以用于制造出地板為羊毛***的景象。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我的世界地毯合成***詳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地毯沒有碰撞箱,這代表走過它們并不會提升16分之一方塊的高度,這項特性和雪和睡蓮相似,然而,地毯和其他固體方塊一樣能被活塞推動。
它們可以放置在空氣以外任何方塊上,不可以懸浮在空中。
你可以通過放置2個想要顏色的羊毛放在一起合成。這表示你不需要合成臺來制造它們。
實體不可以穿過地毯。
用途:
地毯可以放置在包括液體的任何固體和非固體方塊上。不能浮空。
地毯可以通過另一個方塊的側面放置在流體上,放置方式類似于半磚(臺階)。
地毯可以被活塞或是粘性活塞推拉,但如果被推/拉到空氣上時,地毯將會變成掉落的物品的形態。
你可以用兩種是你想要的顏色且相同的羊毛放在一起來合成地毯。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工作臺就能合成地毯。
地毯不能通過兩個不同顏色的羊毛來合成。
地毯可以使下落的沙子或是沙礫變成掉落物品的狀態。
地毯是一個很安全的地面裝飾替代品,因為羊毛是可燃的,地毯則不能。
地毯在裝飾地面上比整個的羊毛塊更有效率。
地毯的視覺高度只有雪層的一半。
合成表:
地毯會被流體沖毀,卻可以放置在流體上。
于壓力板不同,地毯可以放置在仙人掌邊上。
地毯并不阻斷光線。
地毯不會改變下面方塊的狀態,如耕地,草和菌塊,但是如果隔著地毯在耕地上跳躍,耕地還是會變成泥土。
地毯可以放置在任何的固體和非固體方塊上,這意味著你可以用地毯更容易地遮蓋紅石電路。
玩家不能穿過地毯,但是礦車可以,這就意味著玩家可以通過礦車穿過地毯。
如果把地毯放在漏斗上,可以作為一個好看的收集器使用。
以上就是今天我的世界地毯合成***詳解的全部內容了,大家現在知道地毯是怎么合成的么?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鐵骨手游網我的世界專區。
地毯是由羊毛織成的一種重厚的機織物,鋪與地面,當我們在家中的地板上鋪上一層地毯,家中就不會在塵土飛揚,打掃房間越來越方便,而且地毯的質地非常的柔軟,踩上去會感到非常的舒服,我們在電視上也經常能夠看到紅地毯,其實,地毯我們在家中就能進行編織,不需要再去商場里面買,那么,如何編織地毯呢?接下來小編教大家兩招。
地毯******一:
繪圖:傳統的圖案一般有中式與波斯款式,前者多以古典的文化題材與象征物為主,并給予美好的愿望。設計師在繪制好樣式后,需要根據比例放大成藍圖,其上有各種符號的方格,分別對應各種色彩的織線,***人員就能根據此圖來編織。
染線:古代的顏料均取自天然的礦物與植物,環保無毒,運用特殊的工藝,將特定的植物色素均勻穩定地浸染在織線上,并可長久保持色澤,并給予絲線一定的保護?,F代過意化學顏料為主,顏色更加豐富。
掛經:此過程需要用到長方形框架-機梁,在橫梁上纏繞各種經線,注意它們之間的間距是固定的,每條經線的書迷程度會毯面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排列越密自然呈現的圖案越好,工藝也就相對復雜
編織:首先將素線制成幾公分的長條,再根據事先準備的藍圖,用各種彩線在經線上打結。然后用專門的刀把線切斷成絨頭,成排拉經,做出交叉的紋路,過緯線后借助專門的鐵梳子壓緊。整個過程就是由點、線、面的編織。
后序工藝:對織好的半成品進行修剪,周邊的線頭剪掉,使整個毯面平整,然后經過水洗與挽穗工藝即可成就一塊成品。
******二:
第一圈:先鉤6針鎖針連成圈,再鉤18針長針;
第二圈:鉤1針長針2針鎖針,重復鉤滿整圈;
第三圈:鉤滿整圈長針,共54針。
第四圈:鉤5針鎖針,隔2針長針鉤1針短針,重復鉤完整圈。
第五圈:在前行的5針鎖針中,鉤出2針長針?3針鎖針?2針長針,即扇形針,重復鉤扇形針,鉤滿整圈;
第六圈:在前行的3針鎖針中,鉤出2針長針?3針鎖針?2針長針,即扇形針,重復鉤扇形針,鉤滿整圈;
第七圈:重復第六圈;
第八圈:在前行的3針鎖針中,鉤出3針長針?3針鎖針?3針長針,即扇形針,重復鉤扇形針,鉤滿整圈;
第九圈:重復第八圈;
第十圈,在前行的3針鎖針中鉤出10針長針,重復鉤完整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如何進行編織地毯,詳細大家都有了了解,其實編織地毯并是不一件難事,地毯不僅能夠使人感到舒適,還能裝飾環境,因為地毯是屬于實用與裝飾為一體的工藝美術品。人們在地毯上走的時候,不容易摔倒,而且走在地毯上,會讓腳底更加的舒服,減少疲勞,帶來全身心的放松,但是地毯也要定期的清潔,營造一個舒適干凈整潔的環境。
這種發光地毯的原理是電致發光。電致發光地毯里布滿了細微的線圈,當一個人踩在地毯上時,壓力做功使得線圈發電,啟動線圈中儲存的電能,地毯中有微弱的電流通過,結果被踩的地方就亮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這些亮光又消失了。這款地毯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可以反復充電使用,而且它的光線十分微弱,既可以滿足你的照明需求,又不會驚擾家人或同伴,還不會影響你上床繼續睡覺。
槍刺工藝的地毯嚴格意義上來講其實是機織地毯,而非手工地毯。
槍刺地毯是用槍針把毯線一點點打在毯布上,然后用膠水固定毯背,其原理和機織地毯是相同的。因為膠里面會揮發甲醛,長時間使用之后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而手工地毯是由編織師傅一點一點手工打結編織而成,后背緊密,不需要涂膠就可固定,天然環保。
手工地毯使用壽命至少50年,而機制地毯由于后背有膠,長時間使用后膠就會氧化出現后背斷裂的情況,大大縮短了其使用壽命。
手工地毯無論在工藝上面還是品質上面都優于機織地毯,而手工地毯以其優質的質地、雅致的圖案和精美的工藝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一塊純手工編結的地毯從繪圖、配色、染線、掛經、編結到成毯后的平剪、水洗、挽穗等,共數十道工序,好的手工地毯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地毯式轟炸是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使用的一種戰術轟炸方式,即每間隔離50米投下1枚炸彈,對目標區進行大面積盲目轟炸,像耕地一樣把目標區的整個土地翻個身,希望能一個不剩地將敵人全部消滅。
海灣戰爭中,美軍雖然擁有指哪打哪的寶石路靈巧炸彈,有飛行百千米穿越墻洞擊中目標核心的斯拉姆導彈等一系列高科技、高性能武器,但仍然采用了B-52型轟炸機進行了普通炸彈的地毯式轟炸,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這是因為地毯式轟炸雖然采用較落后的武器,但作為一種戰術進攻方式卻有著獨特的功效。首先,地毯式轟炸可以大面積地殺傷對方。其次,持續不斷的爆炸聲對渙散敵人的軍心,威懾敵軍,更是一帖靈丹妙藥。再次,大量過時的炸彈如果堆在倉庫里,需要付出高額的保管費,倒不如扔到敵方的陣地上去。正因為如此,地毯式轟炸這種看似陳舊的戰術仍是現代戰爭中的一張王牌,只要有能力打這張牌,戰爭的雙方都會不惜一試的.
工業時代大面積的“地毯式”轟炸已經成為歷史的遺容,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時代的“精確打擊”。這是空中力量戰法運用上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新技術革命在空中力量運用***上的必然結果。
機場上的B-1和B-52同時出現,這是否意味著兩個時代的交錯
B-52在海灣戰爭期間重出江湖,在最近的伊拉克戰爭中同樣如此
二戰時期開始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美國轟炸機開始在晝間對德國的一些城市、軍事工廠和鐵路樞紐等重要目標連續實施地毯轟炸,以徹底摧毀德國的戰爭潛力和挫敗德國的士氣。例如,對漢堡、科隆、德累斯頓、柏林等城市都進行過地毯式轟炸。
1944年7月25日,美軍在法國圣洛附近突破德軍防御時,也曾對一段德軍防線實施了地毯式轟炸。當時,美國空軍第8航空隊和第15航空隊出動了B-17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和B-24型轟炸機1500架,向正面8公里、縱深1~6公里的地域投下了3300噸炸彈,為美軍地面部隊突破德軍防線創造了有利條件。
B-29因在日本上空投下***而名噪一時
1950年8月16日,美國空軍出動98架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對朝鮮大邱以西20公里的倭館附近一條約14公里、寬約6-5公里的狹長地域實施了地毯式轟炸。美軍將這一地域劃分為12個方形地塊,并在每個方塊標定了一個瞄準點,每個轟炸機中隊負責轟炸一個方塊,一共投下225千克重(500磅)級炸彈3084枚,450千克重(1000磅)級炸彈150枚。
在當時沒有精確制導炸彈和導彈的情況下,這種轟炸方式起到了大面積殺傷和從“心理上威懾”敵人的作用,但由于炸彈水平的低下,實際作戰效果仍然不能滿足戰場需求,特別是炸彈的浪費和作戰飛機的容易被擊落,也給這種方式帶來了諸多批評。
越戰時期達到瘋狂
1965年6月18日,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30架從太平洋的關島起飛,航行7000公里,對西北45公里外的叢林地帶長3.2公里、寬1.6公里的越南人民武裝力量集結地實施了地毯式轟炸。日本軍事評論家鄉田充對這次轟炸效果評論說:“北越軍幾乎聽不到B-52戰略轟炸機發動機的聲音和看不見其蹤影。美空軍是在完全沒有料到的時刻,突然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造成嚴重的破壞,取得了很大的心理效果的。據說,北越軍的士兵最害怕B-52戰略轟炸機進行這種地毯式轟炸?!泵儡娊芸恕だ栔行T凇对侥峡罩袘馉帯芬粫幸谢袅治炙嫉膱蟾嬲f“陷入絕境的敵軍士兵慌忙從B—52突擊的地區四處逃散。”
B-17“空中堡壘”二戰中參加了美軍在歐洲的所有重大戰役
1972年10月26日,美國和越南就一項包括9點內容的停戰計劃達成了協議。為了使越南盡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以壓低美國公眾強烈要求在圣誕節前遣返美軍戰俘的呼聲,尼克松決定對越南再度實施大規模的戰略空襲。這次空襲就是越南戰爭結束前的最后一次決戰,名稱定為“后衛Ⅱ”戰役。
為了盡快實現作戰企圖,“后衛Ⅱ”戰役計劃中選擇了河內、海防、太原等地的34個戰略目標。這些目標既關系越南的經濟命脈又對國家政治聲譽有重大影響。以往由于考慮政治因素,一直被禁止轟炸,這次也解除了禁令。為了顯示總統的決心,這次戰役集中了近千架空、海軍戰術飛機并首次使用了200架載彈近30噸的B-52戰略轟炸機。
盡管B-52轟炸機裝有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但它的機動性較差,遇到越南的米格戰斗機和薩姆-2地對空導彈的攻擊,仍會受到嚴重損失。美國空軍計劃人員根據長期經驗和對美、越雙方攻防能力的分析比較,估計在為期12天的戰役中,戰斗機和轟炸機的總損失率可能達到3%。這個代價是十分高昂的。但為了達到重大政治目的,這個代價也是不得不付出的。
這次戰役的主力是B-52戰略轟炸機,而它又是一個防空兵器易于攻擊的笨重而龐大的空中目標。所以,所有參戰部隊都要圍繞保證B-52順利完成突擊任務而計劃自己的行動。戰斗的先鋒是投放金屬絲干擾雷達的戰斗轟炸機;另外派F-105型戰斗轟炸機扮演“野鼬鼠”角色,專門攻擊越南防空導彈陣地。派F-4戰斗機機群分為兩波,一波事先飛到可能出現越南米格戰斗機的空中巡邏,一旦發現他們便予以阻擊;另一波緊隨B-52機群行動,叫作“貼身保鏢”。此外,多架KC-135大型空中加油機還在加油空域待命;一些直升機在海上待命,隨時準備營救被擊落跳傘的飛行人員。
12月18日,戰役打響了。美國空軍第307戰略轟炸機聯隊副聯隊長比爾·布朗上校投擲的炸彈發出雷鳴般的爆炸聲,宣布了第一架B-52飛機已抵達防空嚴密的河內地區。后續梯隊每小隊3架飛機,每隔1~3分鐘就有1個小隊到達目標投彈。由唐·里西中校率領的“木炭”、“象牙”和“烏木”3個轟炸機小隊負責轟炸安員鐵路調車場。當他們飛向轟炸航路起點時,越南防空軍向分們發射了50枚地對空導彈。里西中校駕駛的飛機被擊中,乘員中有3人被炸死。3個跳傘都當了俘虜。
在第一天進行的3個波次突擊中,有3架飛機被越南防空導彈擊落,兩架被擊傷。其余飛機都順利完成了轟炸任務。
第二天與第一相似,B-52飛機分成3個波次,每個波次間隔3~5小時,各波次內的各小隊投完炸彈約30分鐘,F-111戰斗轟炸機在B-52飛機到來之前再次對越南河內地區的機場實施轟炸,以保證B-52免遭米格飛機截擊。
戰役第一階段連續轟炸7晝夜。B-52共出動23個波次。每波15~30架飛機。夜間主要突擊鐵路樞紐、油庫、機場、軍火庫等大面積目標?;旧鲜菍嵤┑靥菏睫Z炸,這是以炸彈的平均密度來彌補轟炸精確度不足的擊潰戰法。
12月25日,美軍照例要過圣誕節,停炸了1天。12月26日至12月29日又接著炸了4天,算作戰役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B—52每夜出動60~120架次,主要突擊鐵路樞紐、軍用物資囤積地和鋼鐵廠等目標。由于美軍接受了前一階段經驗,采取了“緊縮”戰術,使100多架轟炸機在15分鐘內投完炸彈脫離目標。因此,地空導彈擊落B—52的事已降低到零。轟炸機就像在靶場上演習一樣,一波接一波,安然無恙地投完了炸彈。
整個戰役,B—52共出動729架次,對越南鐵路樞紐、工業系統、空軍基地、導彈陣地和軍用物資囤積地等造成了的破壞極其嚴重,美國人認為這是迫使河內在停戰協議簽字的重要砝碼。
B-24轟炸機
海灣戰爭故技重演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空軍又故伎重演,50架B—52轟炸機每天從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和英國的費爾福德、西班牙和沙特的基地上輪流起飛對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實施地毯式轟炸??罩芯庩牫3R?架B—52為一組。這三架B-52飛機投下的全部炸彈可摧毀11.3公里長2.4公里寬地帶上的幾乎所有目標。其爆炸聲,幾十公里以外都能聽到。當時,這種每隔3小時左右轟炸一次的戰法使伊軍士兵十分害怕。一位美軍發言人曾說:“我們的戰略就是使伊軍士兵每天睡眠不超過3小時”。據說,有許多部隊從參謀軍官到普通士兵都因懼怕地毯式轟炸而逃亡。
在戰爭的轟炸史上,也許這可能是最后的一次運用“地毯式”轟炸方式了。此后在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B-1、B-2、B-52轟炸機都大量出動過,但基本是以單架為隊形編組進行轟炸,10多年前的這種“地毯式轟炸”再也沒有出現過。
今天,我們綜觀空戰史上幾次典型的戰例,可以概括地毯式轟炸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了。從學術和技術概念上說,地毯式轟炸乃是由重型轟炸機滿載著數噸乃至數十噸重磅炸彈,以3機、5機、9機不等編隊,對具有一定寬度和縱深的目標地域實施的具有較大密度的連續投彈。這種轟炸既可用于對后方目標亦可用于對前線目標進行空襲。對后方城市或工業目標的破壞自然是相當大的,而對前線目標的破壞則不一定理想。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種轟炸造成的心理影響比造成的物質破壞要大得多。所以,可以說地毯式轟炸不但是一種大規模殺傷的戰法,也是一種心理戰法和攻心戰法。
B-2A隱身戰略轟炸機
近年來開始淡出歷史
戰法是隨歷史發展而發展的。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自越戰后,采取大規模地毯式轟炸的樣式已經漸漸隱去,代之而起的是點穴式的精確轟炸。這是空中力量戰法運用上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新技術革命在空中力量運用***上的必然結果。需要說明的是,地毯式轟炸的發明者,是美國空軍的第8航空隊。
讓第8航空隊臭名昭著的是1999年5月8日在科索沃空襲中悍然攻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罪惡行動。
在3枚大威力JDAM精確制導炸彈的轟炸中,我一個堅固的五層樓的使館頓時變得支離破碎,甚至在使館地下室的廚房中的煤氣設備也引起爆炸起火。更為令人發指的是,我駐貝爾格萊德的20余名使館工作人員也血灑巴爾干,其中三名優秀記者(一名新華社記者和兩名《光明日報》記者)也為和平和新聞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具體執行這次空襲我國大使館任務的就是美國第8航空隊的第509轟炸機聯隊,當時駐地在美國密蘇里州懷特曼基地。
與地毯式轟炸相對的是精確轟炸戰法。這是相對于面積轟炸戰法來講的一種轟炸***。飛機對地面或水面目標轟炸毀傷,一種是靠炸彈直接破壞取得的。另一種是靠許多炸彈的沖擊波和彈片飛散所形成的毀傷面取得的。靠炸彈直接命中破壞目標的戰法被稱為精確轟炸法,靠炸彈散布面破壞目標的戰法被稱為面積轟炸法。
面積轟炸適用于對散布在一定面積上而又都需要予以毀傷的面狀目標,如工業區、防御陣地、集群坦克、駐軍營地等。精確轟炸法適用于對目標群中具有決定作用的部分,如軍事機構中指揮所、大型雷達的天線、機場上的掩蔽工事、發電廠的動力間等,或者獨立的重要點狀目標,如艦艇、導彈發射裝置、橋梁等。
當航空炸彈還是自由落體的時代,即運用普通炸彈攻擊目標時,是靠各種瞄準具的精確瞄準來實現的。在那個時代精確轟炸的精確度很有限。就拿60年代中后期美國空軍在越南進行的3年8個月的“滾雷”戰役來說,整個戰役共出動戰術飛機30.4萬架次、B-52戰略轟炸機2380架次,投擲普通炸彈64.3萬噸;重點是轟炸清化橋和杜梅橋。對清化橋先后進行了10次大規模轟炸,雖然該橋多次中斷使用,但一直未被徹底摧毀。對杜梅橋的轟炸共出動177架次,投彈38噸,該橋仍安然無恙。
精確轟炸始唱主角
B-2投下JDAM靈巧炸彈的瞬間。技術的進步已經使美國空軍的轟炸精度越來越高。二戰中那種為轟炸一個目標而扔下一堆炸彈的場景或許已經告別了歷史。所謂的“外科手術”醫師擁有了更鋒利的解剖刀
20世紀70年代后期,由于電子技術發展,長了“眼睛”的制導炸彈,也叫“靈巧炸彈”加入了空戰行列,此時的精確轟炸才名副其實了。
這種精確制導炸彈也是首先在越南戰場上大顯身手的。經過3年多的“停炸”,美國空軍又重返越南戰場,在1972年5月至12月,美國空軍又在越南實施兩次命名為“后衛-Ⅰ”和“后衛-Ⅱ”的空襲戰役。這兩次戰役他們使用了制導炸彈。
這種制導炸彈比普通炸彈多了1個導引頭和1個控制器。制導的方式分為激光制導、電視制導和紅外制導3種。當時使用的是激光制導炸彈和電視制導炸彈。
激光制導炸彈的使用***是:首先由目標搜集機將機載激光器發出的激光束對準目標,攻擊機接收從目標反射回來的激光束并以此控制制導炸彈自動尋的命中目標。激光制導炸彈制導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首發命中效果好。但激光受云層、霧、霾等影響時,能量減弱,而且當時需要有專機照射配合,使用比較復雜。
電視制導炸彈是利用目標反射的自然可見光信息,對目標進行截獲、定位、追蹤的一種炸彈。當時有電視尋的制導、電視遙控制導和電視指令跟蹤制導3種制導方式。制導炸彈頭部裝有電視攝相機,攝相機一旦發現目標,飛機即投放炸彈,彈上的跟蹤電路便自動尋的和跟蹤目標,制導炸彈便準確地飛向目標。
這種制導炸彈比手控投擲的普通炸彈命中率約高200倍,比計算機控制投擲的普通炸彈命中率高25~50倍。
“后衛Ⅰ”戰役初期僅僅3天,美國空軍使用這些精確制導炸彈就把清化橋和杜梅橋摧毀。
使用成千上萬枚普通炸彈在4年時間里未達到的目的,僅用22枚激光制導炸彈和7枚電視制導炸彈就達到了。其后的兩個半月時間,還摧毀了其他橋梁106座。
使用精確轟炸戰法達到點穴癱瘓效果的首例,是1986年4月15日,美軍對利比亞進行的“外科手術”式空襲。
這次在夜間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收到了極好的效果,把空襲作戰提高到了新水平。在這次空襲中,美軍使用新精確制導武器有3類:一是908千克重級的激光制導炸彈,圓概率偏差小于0.9米,即50%的炸彈落在0.9米半徑的一個圓圈范圍內。二是集束制導炸彈,飛機通常在60~105米高度的超低空、距目標10公里以內將炸彈投下,炸彈在紅外成像裝置的制導下滑翔至目標爆炸。三是反輻射空地導彈,專門用來對付警戒雷達和武器制導雷達,當敵方雷達進行反導彈變換發射頻率時,導彈的頻率接收裝置能跟著改變,所以成了一種甩不掉的導彈。
在這次空襲中精確制導武器精確地摧毀了卡扎菲總統的總部——阿齊齊耶兵營。本來這次空襲想炸死卡扎菲。據報告卡扎菲住在阿齊齊耶兵營的一座藍色雙層小樓里。經過5000公里長途航行,又在低空隱蔽進入轟炸地區的戰斗轟炸機,能在黑夜準確找到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一個小小的目標并精確地摧毀它,實在不易。但是,此夜卡扎菲住在兵營另一處才幸免一死。而實戰證明這種炸彈命中精度極高,幾乎是指到哪炸到哪。
這種對最要害目標或最敏感目標的精確度極高的轟炸戰法勝似中國傳統武功中的點穴術。它用不著拳打腳踢式的對敵方全身擊打,只要輕輕一點敵方要害穴位,就能使其動彈不得。美國與利比亞兩國的矛盾當然不是一次對要害目標的點穴式精確轟炸所能解決得了的。但是那次空襲也確實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事隔6年之后,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憑借它的高技術優勢,使用命中精度達到0.3~0.6米的新一代光電火控系統和激光制導炸彈,大肆施展點穴癱瘓精確轟炸戰法,在42天的戰爭中,不間斷地空襲共投擲了11萬噸航空彈藥,其中竟有10%是精確制導炸彈,其重量達1萬多噸,平均命中率高達70%以上,當然其中包括炸了伊軍設置的假目標。1月17日在直播電視新聞中,全世界的觀眾都親眼目賭了多國部隊的F—117隱形戰斗轟炸機在夜間把激光制導炸彈投入伊拉克防空軍司令部大樓的煙囪中。在科索沃戰爭中,這些鏡頭有時得到了重現。可以預見,在高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與航天時代,精確制導武器會更加完善和普及,點穴癱瘓精確轟炸戰法也必然會更加廣泛地得到運用。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也許數字最能說明運用某一類特定武器的作戰戰法的歷史作用。據美國人統計,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3%;
技術演進沒有讓B-52退出江湖,今天的B-52已經不是越戰期間的B-52
在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30%;
在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50%;
在1962-1975年的越南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75%;這時,精確制導彈藥剛剛出現在戰場上;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85%;其中精確制導彈藥為10%;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99%;其中精確制導彈藥為50%;
在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98%;其中精確制導彈藥為70%;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航空彈藥占戰場投射總彈藥量的95%;其中精確制導彈藥為80%;
工業時代大面積的“地毯式轟炸”已經成為歷史的遺容,而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時代的“精確打擊”。每一種戰法都影射出歷史的面貌,這也許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解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