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曲江區的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松山學院)自成立以來,屢屢在全省職業院校各種技能大賽中斬金奪銀,同時,學院精準把握市場發展脈搏,緊跟市場用工需求,培養了大批大國工匠,建校40余年來先后培養5萬多名技術人才,“松山畢業生”成為眾多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松山學子參加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
是什么讓松山學院頻繁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又是什么讓該校煥發出不需揚鞭自奮蹄的蓬勃朝氣?近日,筆者實地走進該校,探尋她的發展歷程,感受她人才培養的青春脈搏。
制度先行培育內生動力創品牌
近年來,松山學院摘得一項項榮譽。其中,2021年松山學院就有131支代表隊共254名選手在省級競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18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55項,獲獎等級和獲獎數量有了明顯進步。
這些成績取得的背后,凝聚著學校全體師生員工辛勤耕耘的付出與汗水,同樣也離不開該?!昂V志弘毅、止于至善”校訓精神的滋養和“以人為本、教育創新、依法治校、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的熏陶,更是學校一貫以來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各項培訓培育項目落地生根的豐碩成果。
“技能競賽成績是衡量學校教學質
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積極助推學生、教師參加技能競賽和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等,是學校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痹撔=虅詹坑嘘P負責人說道。近年來,學校將競賽項目的培育和參賽師生的培養作為提升師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抓手,并結合具體情況對獲獎選手和指導教師進行獎勵,于2017年首次頒布技能競賽獎勵辦法,今年又重新修訂《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和《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技能獎勵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獎勵力度,鼓勵師生積極參加各級職業技能競賽。
同時,該校將技能競賽作為提升師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培養手段,堅持實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廣大師生技術技能水平,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這也是近年來該校技能競賽成績顯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乘著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春風,該校培訓培育項目實現了數量與質量的新跨越。近5年來,松山學院共摘得省級以上各類技能競賽榮譽431項,其中,一等獎68項、二等獎133項、三等獎205項,優秀獎25項。
創新發力人才鑄就創新發展新力量
“溫狄榮同學入職我們企業有一段時間了,工作認真、技術水平過硬,而且精益求精,在工作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廣東物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壹科技技術部諶經理對松山學院為其輸送的學生贊嘆有加。諶經理的贊嘆,同時也是對松山學院人才培訓培育項目的高度肯定。
近年來,該校系統規劃競賽選手培育工作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將競賽操作規范與職業素養對接、競賽應知理論考核與***基礎知識對接、競賽操作技能與***能力對接、評分標準與課程標準對接、賽場應變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對接,將技術技能積累融入學分制體系,實現競賽項目與***核心課程的學分互認,推進賽教融合。
同時,持續推進“一院一賽”計劃,二級學院根據***群優勢,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賽1項、省賽2項以上。在競賽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傳承堅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競賽文化。
此外,積極倡導各學院成立各種社團組織,有共同愛好的同學組織成立職業技術型的協會,學校給這些社團***實訓室,配備指導老師,協會成員開展各項技術活動、學習交流技術,為各項技能競賽培育選手,如CAD協會、PLC協會。
正是這些舉措的強大支撐,為該校創業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培養出以中國冶金建筑行業高級技能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范薛自力,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軋鋼高級技師莊慶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2020年建成廣東省綠色與智能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1年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2021年創新強校工程考核在全省位列第17名,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全省前列,雇主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0%以上。
一系列虎虎生威的組合拳下來,學校人才培養氣勢如虹、碩果累累,大國工匠“搖籃”雛形初顯。
【來源:韶關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