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填充墻頂磚砌筑規范和填充墻砌體最新規范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填充墻頂磚砌筑規范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GB50203-2011:基礎砌磚排磚撂底砌體大放腳的撂底尺寸及收退***,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規定。墻體頂部與梁、板底連接處出現裂縫。造成原因:砌筑時墻體頂部與梁板底連接處沒有用側磚或立磚斜砌。
根據結構力學原理,填充墻頂部斜砌,受力原理符合框架結構理論下填充墻所起到的作用,在跟磚混結構相比之下,由于磚墻所起的作用不同(磚混結構磚墻受力不同于框架的填充墻),所以磚混結構墻體頂部的砌法就跟框架的填充墻的有所不同。就施工角度來說,這樣砌法更加方便施工。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第9.3.7條規定: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墻砌筑完并應至少間隔7d后,再將其補砌擠緊。因為填充墻砌筑完成后,砌體將產生一定的變形,施工不當,不僅會影響到與梁、板底的緊密結合,還會產生結合部位的裂縫。
擴展資料:
砌磚***:三一砌筑法是砌筑工程作業中最常使用的一種***。它是指一塊磚、一鏟灰、一擠揉(簡稱“三一”),并隨手將擠出的砂漿刮去的砌筑辦法。
操作順序:鏟灰取磚。
操作時,操作者應順墻斜站,砌筑方向應由前向后或由左至右退著砌,這樣便于對前邊已砌好的墻進行檢查。鏟灰時,取灰量應根據灰縫厚度,以夠砌筑一塊磚的需要量為準,右手拿鏟,左手拿磚,當右手從灰漿桶中鏟起一鏟灰時,左手順手取一塊磚。
取磚時應做到手疾眼快,隨拿就隨做挑選。這樣鏟灰取磚同時進行,減少了彎腰次數,節省了時間。
現行《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對填充墻規定如下(為便于讀者查證,條文序號未作調整):
9.1.1本章適用于燒結空心磚、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填充墻砌體工程。
9.1.2砌筑填充墻時,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產品齡期不應小于28d,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宜小于30%。
9.1.3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在運輸及堆放中應防止雨淋。
9.1.4吸水率較小的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前不應對其澆(噴)水濕潤;在氣候干燥炎熱的情況下,對吸水率較小的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宜在砌筑前噴水濕潤。
9.1.5采用普通砌筑砂漿砌筑填充墻時,燒結空心磚、吸水率較大的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應提前1d~2d澆(噴)水濕潤。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砂漿或普通砌筑砂漿砌筑時,應在砌筑當天對砌塊砌筑面噴水濕潤。塊材濕潤程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燒結類塊材的相對含水率宜為60%~70%;2)非燒結類塊材的相對含水率宜為33%~50%;3)砌筑上墻塊材的含水率不得為飽和含水率。注:采用“干砌法”施工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不需對其澆(灑)水濕潤。
9.1.6在廚房、衛生間、浴室等處采用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墻體時,墻底部宜現澆混凝土坎臺,其高度宜為150mm。
9.1.7填充墻拉結筋處的下皮小砌塊宜采用半盲孔小砌塊,或用混凝土灌實孔洞的小砌塊;“干砌法”施工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拉結筋應放置在砌塊上表面開鑿的溝槽內,并用加氣混凝土粘結砂漿填實。
9.1.8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不應與其他塊體混砌,不同強度等級的同類塊體也不得混砌。注:窗臺處和因安裝門窗需要,在門窗洞口處兩側填充墻上、中、下部可采用其他塊體局部嵌砌;對與框架柱、梁不脫開***的填充墻,填塞填充墻頂部與梁之間縫隙可采用其他塊體。
9.1.9填充墻砌體砌筑,應待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后進行。填充墻與承重主體結構間的空(縫)隙部位施工,應在填充墻砌筑14d后進行。
磚墻的組砌***
為提高砌體的整體性、穩定性和承載力,磚塊排列應遵循上下錯縫的原則,避免垂直通縫出現,錯縫或搭砌長度一般不小于60mm。實心墻體的組砌***有“一順一丁”、“三順一丁”、“梅花丁”等***。
一般規定
⑴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磚應提前1天澆水濕潤,避免磚過多吸收砂漿中的水分而影響粘結力,燒結普通磚、空心磚含水率宜為10~15%,灰砂磚、粉煤灰磚含水率宜為5~8%(現場用“斷磚法”檢查,磚截面四周浸水深度15~20mm時為符合要求的含水率)。
⑵在有凍脹環境和條件的地區,地面或防潮層以下不宜采用多孔磚。
⑶在墻上留置臨時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不應超過1m。
⑷不允許留設腳手眼的墻體或部位:
①120mm厚的墻體、獨立柱;
②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
③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范圍內;
④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范圍內;
⑤過梁上與過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⑸尚未施工樓板或屋面的墻或柱,當可能遇到大風時,其允許自由高度見下表,超過表中限值時,應采取臨時支撐等有效措施。
⑹240mm厚承重墻的每層墻的最上一皮磚、磚砌臺階的上水平面及挑出層,應整磚丁砌;
⑺擱置預制梁板的砌體頂面應找平,安裝時應再座漿;
⑻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于受壓面砌筑;
⑼墻厚370mm及以上的砌體宜雙面掛線砌筑;
⑽豎向灰縫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⑾框架梁的填充墻砌至梁底應預留18~20cm,間隔一周左右時間后再用實心磚斜砌擠緊,砂漿飽滿。間隔一周是讓新砌砌體完成墻體自身沉縮,斜砌可減少灰縫收縮,以防止梁底由于墻體沉縮造成開裂。
質量要求
砌筑工程質量的基本要求是:
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灰縫均勻、上下錯縫、內外搭砌、接槎牢固。
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指灰縫要橫平豎直,實心磚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80%。水平縫厚度和豎縫寬度規定為10mm±2mm。
上下錯縫——指磚砌體上下兩皮磚的豎縫應當錯開,以避免上下通縫。
“接槎”——指相鄰砌體不能同時砌筑而設置的臨時間斷,它可便于先砌砌體與后砌砌體之間的接合。
⑴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用百格網檢查磚底面與砂漿的粘結痕跡面積,每檢驗批抽查不少于5處,每處檢測3塊,取其平均值;
⑵磚砌體的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小于高度的2/3。
⑶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并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沿墻高每500mm留設一道,數量為每120mm墻厚放置1φ6拉結鋼筋(120mm厚墻放置2φ6);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于500mm,抗震設防烈度6、7度的地區,不應小于1000mm;末端應有900彎鉤。
⑷磚砌體軸線位置偏移不得大于10mm;磚砌體的垂直度允許偏差,每層樓為5mm,建筑物全高≤10m時為10mm,全高>10m時為20mm;
⑸磚砌體組砌***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磚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要求清水墻、窗間墻無通縫,混水墻大于或等于300mm的通縫每間房不超過3處,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墻上;
⑹磚砌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灰縫厚度宜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一步架的磚砌體,每20m抽查一處,用尺量10皮磚砌體高度折算。
好了,關于填充墻頂磚砌筑規范和填充墻砌體最新規范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