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圖騰的由來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圖騰的演變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里,會保護自己,并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圖騰作為崇拜對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體現的血緣關系。圖騰崇拜的意義也就在于確認氏族成員在血緣上的統一性。人與圖騰有什么關系?有三種認識:
1、圖騰使自己的血緣親屬,他們用父親祖父母等親屬稱呼來稱呼圖騰,并以圖騰名稱作為群體名稱;
2、圖騰是群體的祖先,認為群體成員都是由圖騰繁衍而來;
3、圖騰是群體的保護神。這是人類的思維有了一定發展后,人類了解到人類與受累之間有很大差異后,他們不
再認為圖騰可以生人。但圖騰祖先的觀念根深蒂固,于是產生了圖騰保護神的觀念。
圖騰一詞最早見于1791年在倫敦出版的英國商人人類學家龍格所著的《一個印第安譯員兼商人的航海探險》一書中。圖騰慣犯存在于世界各地,包括埃及、希臘、***地區、以色列、日本及中國等;圖騰崇拜的對象也極為廣泛,由動植物、非生物及自然現象,其中以動植物為主,動物又占絕大多數。
為什么圖騰崇拜中,動物又占多數呢?這是緣與當時初民的眼界險隘與氏族制度的特點。原始人不懂得男女媾和繁衍人類的道理,而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植物,特別是動物有密切聯系;氏族的祖先就是圖騰動植物的化生或轉世。在原始的初民社會中,人們除了動植物外,還能到哪里尋找材料解釋人類的起源呢?動物與人類在許多地方與人相似,又有許多人類沒有的優勢,如鳥能在空中飛,魚能在水中游,爬蟲會蛻皮,又避居于地下……這一切,都正是初民們把動物放在圖騰對象第一位的原因。
圖騰產生于什么時期呢?一般認為是產生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在母系社會階段,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繁衍,他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采集和漁獵。人們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對自然界充滿幻想和憧憬。他們對人類生殖繁衍的緣由也不清楚,以為自生的繁衍是圖騰動植物作用的結果。到父系氏族時,生產力逐步提高,人們也逐漸形成了獨立意識,從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否定了自己同動植物的親屬關系。此時,圖騰信仰也就接近尾聲了!但在歷史中,圖騰信仰并未完全銷聲匿跡,他還在文化、藝術、生理等方面產生著影響。
圖騰的起源:
現在,人們并沒有揭開圖騰起源的真諦。流行的說法有:名目論圖騰名稱是原始初民攪諢號而產生的;食物說因各地的主要生產物相異而產生;生產說集團位置固定后,獵取一定的動物而形成;還有婦人妊娠說、幻遇說、恐懼說及變形說等。
圖騰的演變:(三個階段)
一、初生階段,這時起,圖騰對象與自然形態極為相似。
二、鼎盛階段。這時期,生產力發展,想象力提高,同時,祖先意識加強,形成了“獸的擬人化”。初民把圖騰
對象賦予了人的部分特征,圖騰形象開始達到半人半獸的圖騰圣物。
三、圖騰對象開始轉入了祖先崇拜。
圖騰的基本特征:(以圖騰觀念為標志,他是原始宗教的一種形式,又包含氏族的一些制度。)
1、每個氏族都有圖騰。
2、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氏族圖騰有血緣關系或某種特殊關系。
3、圖騰具有某種神秘力量。
4、圖騰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員結婚;禁殺圖騰物。這是最重要的兩種禁忌。
5、同一圖騰集團的成員是一個整體。
圖騰啊不分國度,哪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圖騰史。由于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探索啊,現在的圖騰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而變成一種文化的象征和歷史的痕跡。
就比如瑪雅人他們會在山壁上,自己的建筑上,服飾上,甚至是臉上刻上或者畫上很多神秘的符號,那也是圖騰的一種。那時候,由于信息閉塞,人權不等,天災不斷,皇權集中等等原因,促成了圖騰的形成。普通百姓們不懂天象,水患,火災,地震,火山爆發,由于科學知識不足,不懂原由,無法解釋這些現象,只能解釋為神力——一種超然世外的神秘力量,可以帶來幸運,也可以懲罰惡人。然后人們幻想這些神秘的力量,幻想出它們的形態,賦予它們特殊的能力,并受世人膜拜,希望通過自己的虔心膜拜得到神明的眷顧,而這些神明的形態就是所謂的圖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的龍,還有四方神獸,女媧,佛祖都可稱為圖騰。因為人們賦予它們無上的能力,讓它們保護各方人類。也很神奇,明明是這么尊貴的存在,卻是為人類服務而誕生于世,這就說明人類在從前,至少炎黃子孫在那時就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所以,總的來說圖騰的由來應人們的心愿而生,是為了帶領人們走出苦難,貧窮,疾病,災害而生的,是為人服務的,沒有人的意志不可能存在的,是希望的化身。
建國以來不論妖魔,圖騰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歷史的象征,它的神秘亦絲毫未減。
現在能找到的最早的圖騰是“紅山文化”中的被學術界稱作“C型龍”的玉器,這玉器有點像龍也有點像蛇,這個地方是距今將近六千年的一個文化遺址,是現在發掘的古人類文化中最早有龍文化的遺址,同時被發掘的還有叫“玉豬龍”的玉器,形狀也類似龍。
可以肯定的是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開端之一,他們文化中的龍形器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次考古發現的龍祖鳳宗文明起源實物和紅山文化系列石玉器,充分地證實了中國龍鳳“一統多源”起源文明演變世界文明的學術觀點,徹底推翻了中國文明西來說的錯誤觀點。中國文明起源即龍祖鳳宗文明起源。龍鳳圖騰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圖騰的象征,以最遠古、最神秘的內涵,創造了中華民族總圖騰的文明起始,衍生了無數中國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永恒的、從未間斷的、陰陽相生相克的、無所不包的文明哲理,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三萬年獨樹一幟的、龍鳳一統多源的文明文化傳承史。
圖騰意思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征。原始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圖騰崇拜,比如中國人的圖騰一般為龍,俄羅斯則有熊圖騰的崇拜。
擴展資料:
圖騰一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于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
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于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于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
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準確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系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
鄂溫克族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族、瑤族、畬族的盤瓠傳說。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于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筑高臺,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
經三年,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臺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產子。后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圖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圖騰"一詞其實是舶來品最早是北美洲人土語
好了,關于圖騰的由來和圖騰的演變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