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龜山漢墓是誰的墓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徐州龜山漢墓是誰的墓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龜山漢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是徐州龜山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位于江蘇徐州市鼓樓區龜山西麓。墓葬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幾乎將整個山體掏空
龜山漢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夫妻同塋異穴的合葬墓,先是在半山腰鑿出墓道和長達56米的甬道,直入山腹,然后再鑿出各個不同用途的墓室。整個墓葬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33米,總面積800余平方米,幾乎將整個山體掏空了。
小龜山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漢墓分為南北二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厘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
一走進南甬道,一束紅色的激光從里面射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保安措施,其實這束激光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里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會相交。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現在還不知道當時是如何打出精度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1981年被當地群眾開山采石時發現。
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銅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龜山漢墓是徐州漢墓中唯一確定了主人的墓葬。
1992年7月籌建,龜山漢墓第一期保護工程已于1993年6月竣工。
1981年11月和1992年11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
沒有,是獅子山楚王陵的主人楚王劉戊。
劉戊(?-前154年),西漢宗室、第三任楚王(前174年-前153年在位),楚元王劉交之孫,楚夷王劉郢客之子。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他在為去世的薄太后服喪期間飲酒作樂,作風不良,被人告發。漢景帝遂削減其封地。他心懷不滿,不聽國相張尚、太傅越夷吾勸諫,勾結吳王劉濞起兵反叛漢廷,掀起“七國之亂”,與吳、趙叛軍進攻梁國,兵敗自殺,葬于楚王陵。
龜山漢墓是楚王劉注的墓地。
楚王劉戊兵敗自刎。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劉禮改封為楚王。劉禮是楚元王劉交之第三子。初封平陸侯,是劉戊的叔叔。劉禮在位三年卒,謚曰文。死后其子劉道嗣位,劉道去世,謚號安,其子劉注嗣位。
龜山漢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