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數九的童謠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冬至開始,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
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后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數九的天氣變化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后。立冬后,表示進入了冬季,并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因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
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十月小陽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間出現的風和日麗、溫暖舒適“小陽春”天氣,所以,實際上初冬(孟冬)這時期一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
2021年數九寒天具體時間如下:
一九時間: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時間: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時間: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四九時間: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五九時間: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六九時間: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七九時間: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八九時間: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九九時間: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后面接: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出自數九歌的北京版: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解釋:
中國民間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
后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么冷了。
自冬至起,三四九剛好在二十四節氣的大寒附近。
擴展資料:
數九的習俗:
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清代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
繼“畫九”后,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繁體),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
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后,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數九歌民間歌謠常見的完整版本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數九歌在中國南北各地都有,部分歌詞版本是略有不同的。
數九歌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其中如一九二九不出手可理解為農事已畢;一般“三九、四九”時最冷,至九九時可理解為農事已經開始了。該民謠描述的內容貼合我國部分地區,并非全國各地都如此。
數九歌是古人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征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
擴展資料:
一、數九的計算***:
1、從冬天的冬至壬日開始計算,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次類推,數到"九九"八十一天。
2、旺旺為了方便計算數九,很多時候是從冬至日開始算起,即冬至當日叫“交九”,每九天為“一九”,依次類推。
二、數九民謠產生的原理:
1、在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冬至以后,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四九”達到最大值,這就導致了“三九、四九”時段氣溫最低。
2、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數九
后面接: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出自數九歌的北京版: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解釋:
中國民間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
后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么冷了。
自冬至起,三四九剛好在二十四節氣的大寒附近。
擴展資料:
數九的習俗:
明代出現了“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清代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鑾”,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
繼“畫九”后,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繁體),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
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后,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數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節氣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不出手”出自《九九節氣歌》,一九二九過了冬至后的前十八天內,天氣快速降溫,冷到手不能放在外面的意思。
數九的使用范圍
數九計算寒暖的***,適用于我國冬至前后冷暖變化明顯的地區,冷暖變化計算精確到天數,從冬至逢壬日數起,最冷時段在“三九、四九”,數至“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春深日暖。
也有一些地方數九是從冬至當天算起的,在一些寒冷地區,冰天雪地,冬春兩季很長時間段內氣溫均在零下攝氏度,冬至前后冷暖變化不明顯,“交九”早晚幾天、氣溫高低幾攝氏度沒多大區別;為了方便數九,從冬至日開始算起,即冬至當日叫“交九”,每九天為“一九”,依次類推。
意思就是在一九二九的這個節氣中會動凍手,人們都會把手揣在兜里不放出來,而后面一句話是指在三九和四九這個節氣里,天氣依舊很冷,湖面上的冰雪還沒有消融
好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