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曾國藩評價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曾國藩評價李鴻章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是個極為讓清廷倚重的人。他曾平定太平天國有過,被破例封侯,曾國藩在歷史上的評價向來褒貶不一。
在中華文明面臨滅頂之災之際,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顛覆之際,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于九泉”建立湘軍,滅掉傳統文化的惡魔太平天國運動,此戰曾國藩重在運作,其謀略之才能堪稱一流,太平天國運動可惡之處,在于顛覆倫理,曾國藩每到一地剿滅太平土匪,當地百姓舉行大宴款待謝恩。
湘軍的崛起,遠遠超出了曾國藩的本意,以至于客觀上促進了清朝的滅亡,雖然初衷是為了維護清***,但終究導致了清***的滅亡,他的崛起,給了***信心,加速了清***的滅亡。湘軍在中國軍事方面開創了劃時代意義,正是因為湘軍的崛起,導致了地域性軍隊的聽命于一人,才有了后來的軍閥割據。
曾國藩作為被稱贊佩服最多的人,一生清貧,為人處事從不高調,其毅力其氣節其軍事能力受到***,蔣介石,薛岳,陳誠,梁啟超等諸多名人效仿,毛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后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改編于曾國藩當時的軍歌,很多戰術都是學習曾國藩的。
蔣介石更為過,床頭兩本書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訓》,他把曾國藩的軍事思想用于帶兵打戰,也列在黃埔軍校教科書里,梁啟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個的奇人”一代書生造詣如此,卻是古今少之又少。
興辦洋務,立于自強,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可要不是曾國藩支持,哪有他的輕易成就,一生的時間里幕僚中培育了眾多科學家,數學家。《曾國藩家書》影響深遠,至今仍為各圖書館最火之一。曾國藩的后代中,沒有當官的,全部清一色大學者或者藝術家。其后代人才之多打破了“家事興旺不過三代”的魔咒。
四次拒絕稱帝,當時條件成熟,湘軍是清***唯一有戰斗力的軍隊,而他們只聽曾國藩一人命令,苦于曾國藩以儒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信仰,丟下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拒絕稱帝。因此曾國藩被日本和西方學者稱為東方的華盛頓。
為人處事低調,不貪功,不好色,清貧一生,當時流傳一句話“李鴻章精不能欺,左宗棠威不能欺,曾國藩誠不忍欺”曾國藩死后,李鴻章一生以老師相稱,每每提起,竟然淚流不已。
左宗棠與曾國藩素有國事上的矛盾,但曾國藩死后,左宗棠落淚大嘆,出資幫助其子渡過難關,人人都知道左宗棠極其自傲,平時看不起任何人,但只有曾國藩讓他打心底里佩服。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后世稱“曾文正”。
擴展資料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調軍內外關系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內涵概括為“忠義血性”。
他提出,“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又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曾國藩認為,“忠義血性”的將領主要應從既受封建禮教熏陶又少官場惡習的儒生士子中去選擇。羅爾綱在《湘軍兵制》中統計,凡姓名、籍貫、出身、職務可查的湘軍將領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眾多的儒生為將,這在歷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曾國藩
曾國藩作為清朝的臣子做到了忠,而將其置身在我國近代史中,他又是首批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并且積極踐行者,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曾國藩是一位忠義之士,一位具有遠見的戰略家。在個人修養方面,曾國藩崇尚儒學,儒家文化思想中的忠正即是他為官所遵守的前提條件,在日常生活中修身養性,嚴于律己,這種價值理念又形成其獨特的文學觀,并且最后成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又是一位文學家。雖然其在晚清歷史中,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但他本身也無可奈何,那是一個王朝的災難與不辛。
一、為人忠正,遠見卓越。
曾國藩乃進士出身,初為穆彰阿的門生,后憑借才能多次升遷,官至兩江總督。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曾國藩創建湘軍,成為平定叛亂的主力軍,當曾國藩攻破天京后,他身邊很多人都想讓他反清,包括他的弟弟曾國荃,以及胡林翼、左宗棠等人。而且當時清廷已經對曾國藩有所防范,增加兵力駐守各重要城鎮,但曾國藩遵守臣子之道,后上書請求裁撤湘軍兩萬多人以表忠心。
此外,在命運多舛的晚清歷史中,曾國藩是首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踐行者,他創辦了第一家造船廠江南制造總局,第一家兵工學堂等,以曾國藩等人為首的洋務運動有力促進了我國近代史的發展,對經濟、政治、軍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修身律己,教育有方。
曾國藩作為傳統儒士,其思想言行是儒家文化的典型體現。不論是為人、為官,他都堅持修身律己,追求高意趣,不入俗套。如今還流傳有《曾國藩家書》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為人、教育、處世、治軍和從政等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所以曾國藩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理當給予尊敬。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他也是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是晚清漢族地主階級的進步分子,創立湘軍,屢敗屢戰,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這里面主要是太平天國腐化內亂的因素,當然曾文正的戰斗精神可嘉--屢敗屢戰,哈哈)。他的另外一個主要成就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師夷智以制夷”的主張,籌建了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工業,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西方先進技術。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等漢族地主通過鎮壓天平天國起義和興辦洋務運動起家,實際支撐著清朝的危局,為近代北洋軍閥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曾國藩可謂是北洋軍閥的鼻祖。
總體來說,曾國藩是進步的封建地主階級,對于清朝統治者而言,他是股肱之臣,有功之臣。很多人甚至將他成為晚清中興之臣。對于勞苦的農民兄弟而言,他只是滿清的走狗,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客觀上,通過洋務運動,建立了近代工業雛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但是任何人都無法脫離時代的局限,曾國潘終究是落后的封建地主,他的大思維更當時的西方列強相比,是遠遠落后的。當時掌權的是愚昧無知、軟弱無能的慈禧太后,曾國藩在鎮壓國內人民(太平天國)功勛卓著,在對外(西方)方面毫無建樹(幸好他死的早,沒想李鴻章在1895年那樣受辱)。洋務運動的成果---北洋海軍、福建水師等在與日本、法國的戰爭中被動挨打,全軍覆沒,可悲可嘆。由于曾國藩在傳統文化、官場權術方面的確有過人之處,備受后人推崇,包括梟雄和英雄。
***:①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介石: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后,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實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題外話:
一說到近代歷史,很多人都會說落后就要挨打,其實不盡然。看看中法戰爭(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以勝求和)、甲午海戰(實力占優卻一味避戰,躲進威海衛死亡之港,讓日本三面夾擊全軍覆沒,),恐怕對西方包括倭寇的畏懼情緒和懦弱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害怕與列強結怨,不敢與之真刀真槍的干,寄希望于國際調停,一味割地賠款,目的只有一個:維護自己的統治,魚肉百姓,貪圖享樂,茍安思想嚴重。(跟南宋一個德行)其實以晚清的實力絕對可以戰勝日本,完全遏制日本的任何侵略中國的企圖,那樣歷史就改寫了。可惜晚清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謂朽木不可雕也。
英雄生在近代,大都壯懷激烈,卻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既不能摧鋒于正銳,也不能挽瀾于極危,縱是英雄也枉然啊。
近代史著實讓人郁悶難當,建議大家多研究建國后的對外斗爭史,抗美援朝、1962中印邊界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才解氣,那才是中華血性男兒的本色。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傳統文化以及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受外來文化影響沖擊,其思想迂腐的成分較少,相對來說比較合乎時宜,算是比較開明和能夠接受新事物的人。同時又能夠把傳統文化中,比較優秀的成分提煉出來,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但是總的來說,他還是舊文化和舊思想的代表者。
他沒有能夠突破舊的框架和格局,真正接受和領悟當時先進的外來文化和思想。所以說他最終還是成為舊文化和舊思想的支持者和維護者。以他為代表的搞洋務運動的那幫人,比如李鴻章、張之洞等等,皆是如此。所以他們這幫人折騰了一番,不過就是讓清朝茍延殘喘多存在了幾十年。最終是要把社會和國家帶向衰敗和滅亡的。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負面因素。他們自己就是腐朽的一部分。從太平天國滅亡到甲午戰爭,30年的時間,他們也沒能讓中國建立工業體系。所謂洋務運動,也不過就是個樣子貨,可見他們是真的無能!日本人的明治維新,怎么就搞成功了?
中國的不幸就在于,在當時的那個社會,居然就沒有比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更強的人。無法推翻滿清,真正進行工業化,對國家進行卓有成效的建設。太平天國只是個笑話,不過就是一幫想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然后就可以作威作福的人。其組織結構、政治綱領、行為模式都極其混亂,毫無先進性可言。其存在的結果,只是給國家帶來了破壞、混亂、死亡。在他們的統治和影響下,人們的日子還不如從前,情況糟糕到活不下去(據說人口減少了1億)。
于是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在相互比較之下,反而還成為了一個能夠讓人們活下去的社會秩序的維護者,雖然他們是維護的一個舊秩序。社會是必須要有秩序的,哪怕是一個不完善的粗糙的秩序,也絕對好過沒有秩序。因為只有在秩序之下,社會才能正常運轉,人們才能正常生產、生活。由于太平天國的糟糕表現,使得曾國藩、李鴻章這樣的人,很幸運的成為了當時民眾眼中正面的角色。這也是事物相對性的奇妙之處!
曾國藩這個人,在當時那個年代的民眾,應該還是感激推崇他的。但是從此后幾十年的結果來看,總地來說他又沒有什么功勞。想想李鴻章后來受到的評價,簽那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曾國藩如果是年輕個幾十歲,下場和受到的評價,也不過和李鴻章一樣。但是畢竟簽賣國條約的是李鴻章,而不是曾國藩!因此曾國藩總地來說,還是落了個好名聲。受到的評價自然也遠高于李鴻章。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是中國一個爭議甚大的歷史人物,并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曾國藩出生于清朝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曾國藩一生共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代皇帝。曾國藩所生活的時期是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是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之間的矛盾開始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時期,是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時期。
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褒貶評價: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曾國藩先后經歷了***戰爭,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了洋務運動,處理天津教案。其實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曾國藩。因此,有人稱曾國藩為“中興勛臣冠”者,也有人稱頌曾國藩為“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之人。
有稱贊曾國藩的,就有辱罵曾國潘的,誰也不可能讓大家都喜歡你。有些人就罵曾國藩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賣國賊”、“漢奸”、“反動頭子”、“劊子手”;也有人說曾國藩是“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
精裝正版曾國潘全書曾國藩為官從政為人處世智慧冰鑒挺經家書¥48購買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沒有依據的。曾國藩的歷史地位,與孕育他的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把曾國藩所處的時代的歷史環境聯系起來分析,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曾國潘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曾國藩究竟是阻礙了當時社會發展中的生產力的發展,還是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曾國潘在晚清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曾國藩在近代歷史上可以說是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照耀著整個清朝晚年,其歷史地位之崇高那是不言而喻的,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曾國藩在晚清時期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首先,由于曾國藩對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堅決,進一步延續了清朝統治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延長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時間。
二、在清朝初期,清朝的軍隊是八旗軍,當時是無望而不勝,但隨著統一全國,旗人逐漸被腐化,戰斗力逐漸衰弱。在平滅吳三桂時,康熙更多的依靠綠營兵,八旗軍已不堪重用。到了后來,綠營兵也開始腐化,不復當年重用,剿滅太平天國是主要依靠還是漢族官僚階級自己的武裝部隊。
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甚至還依靠外國人組成的雇傭兵,可以說是曾國藩開啟了漢族官僚階級私有武裝的先河。三、在清朝前中期,始終都是滿族壓制著漢族,即使設立滿漢兩個堂官,也是滿族人作主。但從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以后,漢族的官員逐漸恢復其歷史地位,重登歷史舞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以及再到后來的袁世凱,在朝堂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風云人物。
四、曾國藩在地方上開始興起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對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也是實至名歸。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