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烏梅湯的做法大全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烏梅酸梅湯怎么做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主料烏梅25克山楂15克甘草3克陳皮5克輔料桂花適量冰糖適量
步驟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11.把所有材料準備好。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22.烏梅、山楂、甘草、陳皮在瀝籃中,用清水沖去灰塵,放進清水中泡10分鐘。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33.陳皮泡軟后取出,用刀刮去里面的橘絡,也就是陳皮里面白色的衣,切成絲。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44.把泡好的烏梅、山楂、甘草倒出來,瀝干水分。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55.鍋中注入適量清水。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66.加入烏梅、山楂、甘草、陳皮,蓋上鍋蓋,泡浸20分鐘。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77.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40分鐘。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88.加入適量冰糖。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99.煮到糖溶即可
夏天氣溫高很容易中暑,喝酸梅湯不僅能防止中暑,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們的食欲,緩解一些人沒胃口的癥狀。我們一般喝的酸梅湯都是在外面喝的,有些時候不能保證安全,夏季漫漫,我們完全可以學會酸梅湯的做法,在家里就能經常喝到。下面來看看酸梅湯配方8種原料。
做酸梅湯的原料主要有烏梅、山楂、冰糖、還有陳皮和桂花、甘草等。
烏梅:堿性食物,能生津止渴,提神醒酒,抗疲勞,肝火旺的人尤為適合;
山楂:助消化,并具有降血脂,降血壓和活血化淤的作用;
陳皮:它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的積氣,增加食欲;
甘草:最大的特點是,具有“緩和藥性、調和百藥”的功效,既能夠緩和藥力過于猛烈藥物的藥性,使它們藥力溫和而持久,又能夠協調某些藥性相反的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
桂花:之所以要在酸梅湯里配桂花,是因為桂花可以增添酸梅湯的香味,這也符合“香味可消除體內濕邪、去暑熱”的中醫理論。
正宗酸梅湯配方比例做法
原料:
烏梅:50克山楂:75克烏棗:50克豆蔻(紅色的):2.5克甘草:5克
桂花:5克冰糖:250克水:7.5斤
做法:
1、將烏梅、山楂、烏棗、豆蔻、甘草放入水中泡8小時以上(開水下鍋)
注:若原料不浸泡需冷水下鍋
2、大火開鍋后用中小火煎45分鐘
3、將冰糖放入另一鍋底,將煎好的湯汁灑在冰糖上
4、再往剩下的藥渣中倒入3斤水煎20分鐘
5、濾除藥渣,將兩次煎好的湯汁倒在一起
6、把桂花倒入湯汁中,冷卻即可
正宗酸梅湯的***在各個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先說選料,烏梅要用廣東的,那里的梅子“不僅酸澀,生津止渴,且核小肉厚”。梅子的采摘也有講究,“一般五月下樹,將其放在大炕上,用—種梅樹枝熏烤”,這樣做成的酸梅湯有一種獨特的“灶味”;第二是***,酸梅湯的原料不能上鍋熬,而是分裝在瓷缸內,用開水沏,沏烏梅的水,取精華對作成品;三講調制,天熱要酸一點,天涼要甜一點,另外還要夠冰,這樣,正宗的酸梅湯就***完成了。
制烏梅湯
配料:烏梅100克,山楂110克,甘草5克,桂花5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烏梅、山楂、甘草等等清洗干凈。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在水中浸泡大約30分鐘。將烏梅,山楂,甘草三種中藥飲片浸透,呈現一定的松散狀態,這樣便于有效成分熬出。
2、在砂鍋中加入大約1500克(3市斤)的清水,再把泡好的烏梅,山楂和甘草一起放入砂鍋里(沒有砂鍋可以用食品級不銹鋼鍋代替,但記住一定不能用鐵鍋熬制,因為鐵和烏梅含的枸緣酸和鞣質起反應,對身體不利),用武火(大火)燒開,燒開之后,再改用小火(文火)煮30分鐘,這時放入桂花,一起熬制。
3、往鍋里加入適量冰糖(根據個人口味酌情放置,糖尿病患者忌食糖),然后再蓋上鍋蓋,煮10分鐘左右的時間,待開鍋以后,用小勺攪拌幾下,就可以盛入瓷質容器內,慢慢冷卻。
4、待烏梅湯的溫度冷卻到大約36℃,也就是同人體的溫度相當時就可飲用了。
5、一次沒有飲用完,剩下的烏梅湯可以放入冰箱內進行冷藏保存。但注意再次飲用時,應該加熱后再喝。
功效:烏梅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功效。山楂降血脂降血壓,消肉食。桂花具有健胃、化痰、生津、平肝的作用。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冰糖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嗽,化痰涎的功效。
酸梅湯不但能平肝降火,還能健脾胃利消化、滋養肝臟。肝火旺,愛發脾氣的人更宜飲用。夏日炎炎,即解渴又消暑,自己熬制,綠色安全。
哪些人不適合飲用烏梅湯
烏梅湯雖然是個好飲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用,藥店人要時刻提醒顧客,下面幾種情況要注意。
1、正在發高燒的人不適合。由于烏梅有內斂的作用,收斂的同時會將邪氣留在體內,使感冒發熱不易康復。
2、經常便秘者不適合。烏梅有澀腸止瀉的作用,經常便秘的人或腸道的蠕動功能比較弱者,服用后加重病情。
3、外有表邪或內有濕熱積滯者不宜服用。烏梅具有收斂的作用,有表邪或內有濕熱積滯者服用烏梅湯,容易造成“閉門留寇”,不易康復。
4、小孩不能狂飲:酸梅湯雖好喝,但不能無***飲用。特別是小孩要控制飲用量,不要一次性大量飲用,以免***胃腸。夏季人的體表較熱,這時人們都喜歡冷飲,但記住,此刻人的內臟相對來說是涼的,這個時候大量飲用冷飲,對人的內臟來說,猶如雪上加霜,所以,筆者的觀點就是:飲用烏梅湯時最好是36℃左右,這樣對人體排汗有利,飲用后經過排汗,也會感覺涼爽。小孩在飲用烏梅湯的時候,應事先進行過濾,不至于藥渣嗆人,影響服用。
5、咳嗽多痰、腸炎初期等患者禁服。烏梅湯屬于酸性,中醫講酸能收斂,所以咳嗽多痰、胸膈痞悶、腸炎初期的人也要注意不要飲用。
6、有實邪者忌服,胃酸過多者慎服。有實邪的患者應該先驅邪,不然的話服用烏梅湯會使邪氣不宜排出。另外,烏梅湯中的烏梅、山楂等都是酸性的,胃酸過多的人服用,會加重病情。
張仲景的烏梅湯配方是烏梅、細辛、蜀椒、黃柏、黃連、附子、干姜、桂枝、人參、當歸。主要治療蛔厥證,功效是安蛔止痛,幾年后張老又發現弟兄湯有理中安蛔湯、連梅安蛔湯。
張仲景,公元150年—219年,東漢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的偉人。相傳漢靈帝時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鉆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杰出的醫學家。
張仲景著作
1、《傷寒雜病論》(已經失傳,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
2、《傷寒論》,晉代太醫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而成。
3、《金匱要略》,宋代王洙、林億、孫奇等人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于雜病的部分整理成冊,更名為《金匱要略》刊行于世。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張仲景
熬制秘訣:酸梅湯的熬制其實就是中藥的熬制過程,第一次熬制完成后,再添加第一次水量三分之二的水進行第二次熬制,才能將材料中的物質充分熬制出來,而且味道并不比第一次熬制的淡多少。
***1
材料:
烏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就是3:2:1,甘草多了味會苦。還有就是冰糖(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話再放)。
***的過程:
第一步將搭配好的材料放入盛滿水的鍋中煮開。
第二步煮開后將火開為小火熬制40分鐘左右。
第三步聞聞味熬制出來沒有,再品嘗一下味道是否合適,如果合適就可以等涼后飲用了,如果味道不合適可以放入冰糖調整一下。
關鍵的步驟:
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開一次水,再調小火熬制。
之前不要放下冰糖,等最后味道出來后再放冰糖調整味道。
***2
原料:烏梅150克、山楂150、甘草10克、陳皮100克、冰糖
做法:
1、把這些原料清洗干凈,裝入一個大碗里,加入水泡著,泡2~3小時
2、泡好后,把水和原料一起倒入鍋里,烏梅山楂這些原料最好用過濾袋或者紗布包在一起,這樣湯里就不會有殘渣了。
3、加入5L水,先用大火燒開,關小火慢慢熬1小時,泡的久就少熬會。這時可以把冰糖放進去一起熬,也可以加入紅糖、蜂蜜,不過蜂蜜要關火后再加。
4、熬好,放涼,放冰箱凍一會兒或加入冰塊,就可以飲用了。
提示:飯后來一杯,清熱又解膩。
主料:烏梅25克桂花小許山楂15克甘草3克陳皮5克冰糖適量
烏梅湯的做法步驟
1.把所有材料準備好。
2.烏梅、山楂、甘草、陳皮在瀝籃中,用清水沖去灰塵,放進清水中泡10分鐘。
3.陳皮泡軟后取出,用刀刮去里面的橘絡,也就是陳皮里面白色的衣,切成絲。
4.把泡好的烏梅、山楂、甘草倒出來,瀝干水分。
5.鍋中注入適量清水。
6.加入烏梅、山楂、甘草、陳皮,蓋上鍋蓋,泡浸20分鐘。
7.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40分鐘。
8.加入適量冰糖。
9.煮到糖溶即可。
小貼士
1、烏梅有內斂的作用,對于正在發高燒的親這個就不太適合,因為會容易造成高燒不退。
2、冰糖的分量可以根據口味調整。
3、熬制酸梅湯之前將材料浸泡片刻會更出味。
關于烏梅湯的做法大全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