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五經是指,以及五經是指哪五經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于文字過于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合刊。五經之名始于漢武帝。
【影響】
人們常將四書、五經連用,合稱“四書五經”,泛指儒家經典著作。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幾乎與基教有圣經、伊教有古蘭經相似。被用為科舉中選拔人才的命題書和教科書。如果說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恐怕會是件難堪的事。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范、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于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四書五經乃是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評價】
一、古代
五經,是后世文章的源頭和典范。《顏氏家訓·文章篇》云: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于《書》者也;序述論議,生于《易》者也;歌詠賦頌,生于《詩》者也;祭祀哀誄,生于《禮》者也;書奏箴銘,生于《春秋》者也。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則說:如要典重,則學《書》;要婉麗,則學《詩》;要古質,則學《易》;要謹嚴,則學《春秋》;要通達,則學《戴記》……略得其意,微會其通,自然不同于世俗之為文矣。
2000多年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華》中指出:“《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表明了“五經”蘊含的文化資源,具有無限的、挖掘和探索的可能。
二、當代
新儒家的代表、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社長杜維明先生指出:儒家對人的復雜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儒家五經,從抽象和象征的意義上說,分別探討的是人的情感性問題(《詩》)、社會性問題(《禮》)、政治性問題(《書》)、歷史記憶問題(《春秋》)、形而上問題(《易》)。
金海峰教授接受了杜維明先生的思想,在講學過程中多次強調:閱讀五經,能夠從五個角度理解人生,即:《周易》——哲學角度;《尚書》——政治角度;《詩經》——藝術角度;《禮記》——社會角度;《春秋》——歷史角度。
五經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
《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
《尚書》古時稱《書》、《書經》,至漢稱《尚書》。“尚”便是指“上”,“上古”,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
《詩經》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
《禮記》: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禮記》只是解《儀禮》”,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雖只是解說《儀禮》之書,但由于涉及面廣,其影響乃超出了《周禮》、《儀禮》。
《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史記》稱作者為春秋時左丘明,清代今文經學家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又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據各國史料編成。
擴展資料: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
《詩》又稱《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集,現存305篇,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風包括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
各篇的創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確知。根據部分詩篇考查,最早的約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約作成于春秋中期。全書是經過五、六百年時間的積累、并經過搜集者的加工和潤色而成的。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因焚書坑儒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
《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范、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傳播于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
《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編輯或修改。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