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莊嘉靖攝
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記者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4日11時0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gōu)芒號”。該衛星將在碳儲量監測、生態資源詳查、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監測評價等方向提供遙感監測服務,為“美麗中國”發揮遙感力量,提高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句芒號”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科研衛星,運行于高度為506公里、傾角97.4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通過激光、多角度、多光譜、超光譜、偏振等綜合遙感手段,實現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植被葉綠素熒光等要素的探測和測量,將廣泛應用于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陸地生態和資源調查監測、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監測評價、大氣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中氣溶膠作用研究等工作,還將服務高程控制點獲取、災害監測評估、農情遙感監測等需求,顯著提高我國陸地遙感定量化水平。
遙瞰綠水青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句芒號”衛星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航天行動。衛星在軌運行后,采用主被動結合的遙感體制,可獲取全球森林碳匯的多要素遙感信息,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轉變傳統的人工碳匯計量手段,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助力我國對森林、草原、濕地和沙化土地等的統計監測核算能力建設。
本次任務還成功搭載了交通四號衛星和閔行少年星2顆小衛星。交通四號衛星將在軌開展全球船舶航行、航班飛行狀態和全球物聯網相關信息采集。閔行少年星將為中小幼學生參與衛星設計、研制、搭載、發射等航天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提供服務,同時開展天地一體化碳源監測應用科學研究。
國家航天局負責“句芒號”衛星工程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發射許可審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牽頭)、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等用戶部門負責各自應用系統建設和運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按分工負責地面系統的建設和運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分別負責衛星系統和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場及測控系統組織實施。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30次發射。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auto;display:none;}.tjewm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20px;}@media(min-device-width:320px)and(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tjewm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4vw;font-size:16px;}.tjewmspanimg{width:100%;height:auto;}}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