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而立之年是幾歲,以及而立之年是幾歲到幾歲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而立之年是三十歲。而立之年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為政》,用而立指人三十歲,講的就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三十歲就要成家立業,要獨立生活了。
孔子當時說這句話的情景是在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后,屢屢碰壁,和弟子們在蔡國閑居時,他感慨自己的經歷說自己三十歲開始弘道,到現在也沒實現目標。雖然孔子說這些話時恰逢碰壁,但孔子的人生規劃是被歷代人奉為榜樣的。
幼學之年10歲。而立之年30歲。不惑之年40歲?;字?0歲?;状砹畾q。古稀之年70歲。古稀是七十歲。這些都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其他年齡稱呼如下:
1、不滿周歲——襁褓。
2、2~3歲——孩提。
3、女孩7歲——髫年。
4、男孩8歲——齠年。
5、幼年泛稱——總角。
6、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7、13~15歲——舞勺之年。
8、15~20歲——舞象之年。
9、12歲(女)——金釵之年。
10、13歲(女)——豆蔻年華。
11、15歲(女)——及笄之年。
12、15歲(男)——志學之年。
13、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而立之年是30歲?;緝热荻⒅辏瑵h語詞語解釋為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F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于男性。而立之年是30歲,而立之年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
而立之年的特點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男性三十歲稱而立之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詞語,三十而立就是出自于論語這句話,所以而立之年指的就是30歲了。
而是一個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說而立之年則無所承接。因此離開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來單獨用很牽強,不如說當立之年。
而立之年是三十歲。而立之年意思是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而立之年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后用而立指人三十歲,講的就是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三十歲就要成家立業,要獨立生活了。“三十而立”則是指人到了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孔子在這里所說的“學”,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學。《論語》中孔子說:“志于道。”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笨鬃拥闹居趯W,就是志于這個道。我們現在所說的學,是指增加知識。孔子還說:“立于禮?!庇终f:“不知禮,無以立也?!彼钥鬃诱f他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他說四十而不惑,是說他這個時候已經成為知者。
“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古時多指學有所成,現今多用“而立”或“而立之年”來指人到了三十歲的年齡。
而立之年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到排擠,遂帶領自己的弟子開始周游列國。在經歷衛國、鄭國、陳國、晉國等國家時均遭遇碰壁,于是來到了蔡國閑居??鬃釉谂c自己的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時,說自己從三十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了,自己的“仁政”思想還是不被各諸侯國所接受,感慨萬千。也因此才有了《論語·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而立之年是幾歲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而立之年是幾歲到幾歲、而立之年是幾歲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