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川木香粉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川木香中藥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木香功效:行氣滯宜生用,止瀉痢宜煨用。芳香不宜久煎。1、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常配砂仁、陳皮同用。2、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可配川楝、枳殼同用。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可配人參、白術、砂仁、半夏、附子、赤茯芩等同用。木香食療作用: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大腸經,芳香行散,可升可降。1、行氣止痛,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2、理氣疏肝,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3、健脾消滯,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本品辛溫香散,能升能降,通理三焦之氣,尤其善行胃腸之氣而止痛,兼有健脾消食之功,凡脾胃大腸氣滯所致諸證均為常用之品。木香知識介紹: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云木香生產于我國云南麗江地區;川木香主產于四川安縣、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廣木香過去曾由印度、緬甸等地經廣州進口,故稱“廣木香”。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須根,切段,縱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以香氣濃郁者為佳。生用或煨用。木香根圓柱形、半圓柱形,長5至15厘米,直徑0.5至5.5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顯縱溝及根痕,質堅實、體重、不易折斷,斷面灰黃色,散有深褐色油室小點,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氣芳香濃烈而特異,味苦辛。以堅實、條均、香氣濃,油性大者為佳。
麻煩采納,謝謝!
.行氣止痛功效:川木香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可用于治療因氣虛瘀滯導致的肋痛、胸痛、腹痛、痛經、脘腹脹痛、腰腿疼痛等癥狀。2.溫中和胃功效:川木香可入胃經,可用于治療因胃寒導致的胃痛、嘔吐、腸鳴、泄瀉、里急后重、久瀉不止、肝膽疼痛、消化不良等癥狀。川木香是一種中成藥,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
香料知識及其特性
1.羅漢果:增香,性涼,味甘,增香,味道清甜醇香,具有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2.甘菘: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甘菘氣味辛香,近似強烈的松節油氣味,具有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胃痛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藥。
3.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風、鎮痛的作用。在烹調中的用量應在1~2克以內,千萬不可多用。
4.八角: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其特點是聞之芳香,嘗之微甜。其性味辛、溫,有溫中開胃,祛寒療疝的作用。在烹調中無論是火鍋、紅燒、鹵水均可使用。以5~10克為宜。
5.小茴香: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粒或孜然,有特異芳香氣。作為香料使用,廣泛用于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火鍋中可適當加大用量,比如10~20克或更多一些。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6.草果: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5個較為合適。
7.砂仁: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藥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藥用于胃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癥。用于火鍋和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3克以內為宜。
8.三奈: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在烹調中多用于燒、鹵、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
8.靈草:也叫靈香草,又名零陵香,有濃烈香氣,性味甘平。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5克。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靈草,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也叫零陵香,其性味辛溫。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排草:排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辛香味調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白豆蔻: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口嘗之有澀味,因其藥性味辛溫,故有行氣理氣,暖胃消食,化濕止吐,解酒毒的作用。在麻辣火鍋中加入3~5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肉豆蔻: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個即可。
12.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用量5~10克為宜。
13.孜然:別名,***小回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于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長約5毫米,寬3毫米,淡綠灰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不到效果.
14.香葉:香味濃郁,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味,促進食欲.
15.篳撥:增香,味道辛辣,有特異香氣,具有行氣暖胃,能治腹瀉嘔吐,解酒止痢的作用。
16.香附子:增香,氣味芳香,味道苦而辛有調經止痛解郁的作用。
17.白芷:(香白芷,川白芷)增香,性溫,味辛,去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
18.紫草:增香,(硬紫草,紅條紫草,大紫草)增色,性寒,味甘,咸,有活血,涼血,解毒透疹,瘡瘍濕疹等功效。
19.山楂:增香,性酸味甘,增香,去異味,消食健胃,行氣三淤,胃脘脹滿,高血脂等功效。
20.陳皮:增香,(紅橘,大紅炮,川橘)壓醒,去臊味,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功效。
21.草寇:增香,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溫胃止嘔,寒食內阻,不思飲食,脘腹脹滿等功效
22.良姜:增香(高良姜,小良姜)增香,壓腥,味辛,性溫,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23.枝子:增香,味辛,性溫,有降火,清熱解毒,用于牙疼,特別對火鍋清火有特別好處。
24.紫蘇:增香,性溫,味辛,用于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與風寒感冒,魚蟹中毒之功效。
25.香茅草:(野香茅,臭草)性溫,辛,有濃郁的香氣,不可多用,主要用與養心安神,祛風解表等功效。
26.川木香:增香,性溫味辛,苦,有行氣止痛,和胃消脹止瀉等功效。
選購提示:買香料時一定要選擇一家,信譽好,價格低,質量好的香料店。火鍋的美妙誘人之處在其味,而其味來自火鍋原湯的調制,它決定火鍋的風味,也是***火鍋最關鍵的一環。原湯的好壞,關系到火鍋的成敗。重慶火鍋的品種較多,原湯也各有差別,但最基本的是紅湯、清湯兩種。只要掌握了這兩種原湯的配方和調制***,處好應注意的事項,就可調制出上等原湯。要調制好原湯,首先要弄清調制火鍋原湯需要什么樣的調味品。所用的調味品必須正宗,質量上乘,不符合要求的調味品不能調制原湯。火鍋所用的主要調味品有:豆瓣(以郫縣豆瓣為上)、豆豉、醪糟汁、花椒、老姜、大蒜、精鹽、味精、雞精、料酒、麻油、胡椒粉、冰糖和五香料等。
香料調料有白胡椒、黑胡椒粉、香葉、桂皮、茴香。
1、白胡椒
白胡椒,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實。氣味芳香,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之一;主產于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等地,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間有多數淺色線狀條紋。
2、黑胡椒粉
黑胡椒粉可以用在燉肉,烹制野味和火鍋中。是由黑胡椒等原料***,比白胡椒粉在味道上更勝一籌,口味變化多種多樣,喜愛豐富口感的可以嘗試。
3、香葉
香葉為樟科植物月桂的干燥莖葉,是一種調味料,葉互生,寬心形或近圓形,近掌狀5~7深裂,裂片再分裂為狹裂片,邊緣被細毛,有不相等的缺刻,兩面密被毛;葉柄長4~6厘米;托葉扁闊,常脫落。
4、桂皮
桂皮為樟科、樟屬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復雜,約有十余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
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
5、茴香
茴香菜又原名小懷香,又稱香絲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貴州)、渾香,小茴香的莖部及嫩葉可作菜蔬,調味料小茴香,為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
性味:辛味辛;苦;性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湯液本草》:氣熱,味辛苦,無毒。
歸經:歸脾;大腸、三焦經。
①《本草衍義補遺》:行肝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
功效主治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行氣止痛;調中導滯。主胞脅脹滿足;脘腹脹痛;噯吐泄瀉;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中氣不省;突發耳聾;蛇蟲咬傷;牙痛。
1.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惡心嘔吐。
2.濕濁中阻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
3.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4.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久服不夢寤魘寐。(《本經》)
5.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氣劣氣不足,肌中偏寒,引藥之精。(《別錄》)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9克;入丸散劑減半。
用藥禁忌: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經疏》:肺虛有熱者,慎毋犯之。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臟腑燥熱,胃氣虛弱者禁用。
擴展資料:
主要成分
根油主含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木香烯內酯(costunolide),含量達50%,還含木香萜醛(saussureal),4β-甲氧基去氫木香內酯(4β-methoxydehy-drocotuslactone),木香內酯(costuslactone),
二氫木香內酯(di-hydrocostuslactone),α-環木香烯內酯(α-cyclocostunolide),β-環木香烯內酯,土木香內酯(alantolactone),異土木香內酯(isoalan-tollactone),異去氫木香內酯(isodehydrocostuslactone),異中美菊素(isozaluzanin)C,
12-甲氧基二氫去氫木香內酯(12-methoxy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二氫木香烯內酯(dihydro-costunolide),木香烯(costene),單紫杉烯(aplotaxene),(E)9-異丙基-6-甲基-5,9-癸二烯-2-酮[(E)-9-isopropyl-6-methyl-5,9-decadien-2-one],(E)-6,10-二甲基-9-亞甲基-5-十一碳烯-2-酮[(E)-6,10-dimethyl-9-methyleneundec-5-en-2-o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月桂烯(myrcene),β-欖香烯(β-elemene),柏木烯(cedrene),葎草烯(humulene),β-紫羅蘭酮(β-ionone),芳樟醇(linalool),柏木醇(cedrol),木香醇(costol),欖香醇(elemol),白樺脂醇(etu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9],森香酸(cost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和亞油酸(linoleicacid)等。
根還含天冬氨酸(sa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甘氨酸(glycine),天冬酰胺(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甘氨酸(glyc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瓜氨酸(citrul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icacid)等20種氨基酸,
膽胺(cholamine),木香萜胺(saussureanine)A、B、C、D、E,左旋馬尾松樹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甙(masson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毛連菜甙B(picrisideB),醒香甙(syringin)等。
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α-香樹精硬脂酸酯(α-Amyrinstearate)、β-香樹精棕櫚酸酯(β-Amyrinpalmitate)以及羽扇醇棕櫚酸酯(Lupeolpalmitate)
藥材鑒定
形狀鑒別
根圓柱形、平圓柱形,長5~15cm,直徑0.5~5.5cm。表面黃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縱溝及側根痕,有時可見網狀紋理。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稍平坦,灰黃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散有深褐色油室小點,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氣芳香濃烈而特異,味先甜后苦,稍刺舌。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2~6列木栓細胞,有時可見殘存的落皮層。韌橫切面:木栓層為2~6列木本細胞,有時可見殘存的落皮層。韌皮部寬廣,篩管群明顯;韌皮纖維成束,稀疏散在或排成1~3環列。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列徑向排列;木纖維存在于近形成層處及中心導管旁;初生木質部四原型。韌皮部、木質部中均有類圓形或橢圓形油室散在。該品薄壁細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
黃色或黃棕色。
1.菊糖碎塊極多,用冷水合氯醛裝置,呈房形、不規則團塊狀,有的表面現放射狀線紋;
2.木纖維多成束,黃色,長梭形,末端傾斜或細尖,直徑16~24μm,壁厚4~5μm,非木化或微木化,紋孔橫裂縫隙狀或人字形、十字形;
3.網紋、具緣紋孔及梯紋導管直徑32~90μm,導管分子一般甚短,有的長僅64μ;
4.油室碎片淡黃色,細胞中含揮發油滴。⑤薄壁細胞淡黃棕色,有的含小形草酸鈣方晶。此外,有木栓細胞、韌皮纖維及不規則棕色塊狀物。
理化鑒別
取該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水浴加熱約1min,濾過。取濾液1ml置試管中,加濃***0.5ml,顯濃紫色。(檢查去氫木香內酯);經70%乙醇浸軟后的切片,加15%α-萘酚溶液與***各1滴,即顯紫色。(檢查糖類)
【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I)ecne的干燥根,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劇邊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窄。氣香特異,味微苦。
【川木香】:為菊科植物川木喬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ch)1ingVarcinereaLing的干燥根。呈圓柱形或有縱槽的半圓柱形,稍彎曲,長10~30cm,直徑1~3cm。
表面黃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外皮脫落處可見絲瓜絡狀細筋脈;根頭偶有黑色發黏的膠狀物,習稱“油頭”。體較輕,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黃色,有深黃色稀疏油點及裂隙,木部寬廣,有放射狀紋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狀。氣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參考資料:木香(草藥)_百度百科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