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蔡蕾通訊員茍海林)“今天不僅拿到了1萬元的貨款,我還知道了原來有這么便捷的法律咨詢方式!以后咱們關于橙子的事兒就交給橙子法庭!”收到貨款的秭歸臍橙電商王老板興奮地說道。
這一幕,源于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歸州人民法庭日前成功調解的一起涉秭歸電商的臍橙買賣合同糾紛。
原告王老板是秭歸的一家臍橙電商老板,主要從事柑橘等農產品銷售業務。遠在江蘇的被告許老板通過他人介紹與秭歸王老板達成了臍橙銷售合作,經過簡單的微信溝通后,許老板于2022年3月向秭歸王老板訂購2800箱倫晚臍橙,共計18000斤,并支付定金1000元。王老板如約將貨物運往指定的地點,但只收到了部分貨款,余下貨款經多次催收無果,對方將其微信也拉黑了,情急之下王老板將江蘇許老板告上了法庭。
案件受理后,歸州法庭工作人員立即與江蘇許老板取得聯系,經調查了解到雙方在臍橙買賣過程中因儲存、運輸等問題產生爭議,許老板因此拒絕按期支付貨款。承辦法官易萬云從誠實信用原則出發,耐心向其解釋,可許老板仍舊沒有履行義務的意向,一直逃避協商還款方案。易萬云沒有放棄,嚴肅告知其如果繼續逃避履行合同義務,有可能會造成嚴重法律后果,許老板這才幡然醒悟,表示愿意還款。易萬云本著“和為貴”的理念,耐心傾聽雙方意見,一直與雙方溝通貨款支付細節,根據雙方的矛盾焦點與意愿,不斷調整支付方案,最終雙方互讓一步,就貨款支付的金額及時間達成一致。
“近年來,秭歸臍橙銷售火爆,作為一名本土的秭歸電商,我們想將秭歸臍橙做大做強。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在臍橙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時常面臨問題不知所措,也吃了不少啞巴虧,這次是真的要感謝人民法庭的同志為我們解決了問題!”原告王老板告訴法官。
在進一步的溝通之后,易萬云發現,從現實來看,由于民間傳統交易仍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模式為主,尚未形成簽訂合同的習慣,易造成發生糾紛后貨款難以兌現,加上電商銷售的日益火爆,網絡訂單量激增,電商老板們對網上訂單客戶的素質難以甄別,容易被騙。針對這類情況,歸州法庭的工作人員們當場對王老板提出的臍橙銷售中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并向其推介了秭歸法院推出的“清親法律服務超市”微信小程序,手把手教其如何足不出戶進行在線咨詢、法官預約、政策查詢,并告知其銷售合同格式條款如何擬定、如何通過多方平臺建立失信人信息庫等。
臍橙是宜昌秭歸的一張名片,臍橙產業發達,因臍橙衍生的土地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勞務糾紛、排除妨害糾紛等日益增多,關注度高。今年以來,秭歸法院機關黨委提出“滿天星黨小組工作法”,人民法庭黨支部按照“一支部一品牌”的要求創建了“滿天星之橙子法庭”。橙子法庭為護航秭歸臍橙產業發展,迄今為止共辦理因臍橙銷售、種植等衍生的各類糾紛90余件,積極助力地方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