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通脹未必是由于勞動力市場緊俏所致,但就業緊張會讓通脹困境變得更難擺脫。
周五的報告顯示,7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52.8萬人,失業率降至3.5%,追平1969年以來的最低點。前幾個月對家庭和企業的調查結果喜憂參半,而非農數據明確顯示7月勞動力市場依然火爆。上月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5%,同比增長5.2%。
當然,在金融市場上,好消息等于壞消息,一切都回到了美聯儲打算怎么抗通脹的問題上。
就業市場的表現讓交易員心生恐懼,他們本能地意識到這些數據將鼓勵美聯儲進一步提高利率,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當天飆升20個基點,似乎正在回到6月的高點。交易員當然是對的,因為勞動力市場緊張導致的薪資快速上漲與美聯儲的物價穩定目標完全不符。企業不可能在薪資成本升高的情況下放棄對商品和服務漲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可能會把最新報告視為繼續加息的綠燈,包括9月會議上加息75個基點。
那么,就業市場需承受多大痛苦才能讓通脹受到控制呢?
沒有人希望看到人們失業,但在貨幣政策上有投票權的美聯儲理事和聯儲行長們似乎都承認,遏制通脹需要失業方面做出一些犧牲。美聯儲的點陣圖上所有參與者都預測到2024年底失業率將至少達到3.9%,中值為4.1%,而且這些預測可能會在9月上調。
在通脹率回落之前,許多經濟學家準備放棄對失業率與通脹之間關系,即菲利普斯曲線的歷史性強調。在疫情爆發前的幾十年里,該“曲線”形狀變得更像是一團“陰云”,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關系不再是非常有用的預測或規范性工具。2019年舊金山聯儲行長MaryDaly表示,真正應討論的問題是菲利普斯曲線“是死了還是得了重病”。
當通脹本身好像永遠不存在時,這么講很容易。如今,菲利普斯曲線又回來了,并在許多有關通脹的公開辯論中占據重要地位。OlivierBlanchard,AlexDomash和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等經濟學家現在認為,要想控制通脹,可能需要把失業率提高到4.9%左右。他們表示,就目前的水平而言,就業市場過熱,不僅體現在低失業率,而且職位空缺水平也達到了空前數值。
不過你也不是非得同意這個理論。不管你認為失業是遏制通脹的必要條件還是附帶損害,或許未來幾個月你還能看到失業率上升。
美聯儲的利率政策是對抗通脹的粗暴工具。較高的利率會加大資金獲得難度,而資產價格暴跌會讓人們感覺變得貧窮。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雖然不承認這一點,但對此其實心知肚明。不管怎樣,這份非農就業報告只會鼓勵美聯儲更加下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