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姑娘倩倩本以為自己迎來了真正的“愛情”,幻想著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可她怎么也沒想到,對方竟是騙子。
從相談甚歡,到“相知相戀”
去年8月,倩倩在某交友平臺上認識了一位男士,隨后二人又添加了微信。在聊天中,對方自稱是畢業(yè)本地名牌大學,目前是一研究院的研究員,工資一個月一萬多。兩人聊地熱火朝天、一見如故,倩倩便將自己的個人情況一五一十地也告訴了對方。
認識了不到半個月,對方就向倩倩表白了,而且多次表示說肯定會娶倩倩,微信里都是甜言蜜語,一時間倩倩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愛。倩倩邀請對方見面,對方則一直說加班做實驗走不開。
親愛的他,總是借錢
8月30日,對方給倩倩發(fā)了一個視頻,說自己騎摩托車撞到電線桿,腿受傷了,身上沒帶卡,向倩倩借1000元,并說見面時用現(xiàn)金還給倩倩。倩倩用微信給他轉(zhuǎn)了1000元。
9月7日,對方跟倩倩說要交房租,手里錢不夠,向倩倩借2000元。倩倩給對方轉(zhuǎn)賬后沒多久,對方又打***說房東漲價了,再借1000元,倩倩又通過微信給他轉(zhuǎn)了1000元。
9月8日,對方說單位派他出差去大山里買石油,手里一時沒錢,向倩倩借1000元作為差旅費,倩倩通過微信給他轉(zhuǎn)賬1000元。
9月12日,對方說在自己大山里,買石油的錢不夠了,向倩倩又借了2300元。
9月19日,對方說又出差了,買石油的錢又不夠,向倩倩借了3500元。
9月23日,對方說自己得了腸炎,向倩倩借了3000元看病。
10月10日,對方說單位讓他去買油,財務支不出錢,向倩倩借了1000元。
10月13日,對方說腸炎的藥不夠了,找倩倩借錢買藥,倩倩又通過微信給他轉(zhuǎn)了700元。
奔現(xiàn)難,原來是被騙
直到12月,對方一直說見面的時候再還錢,不斷推脫,同時以加班為由不和倩倩見面。之后對方將倩倩微信拉黑,倩倩通過查看他的微信背景墻,發(fā)現(xiàn)是他和一名女子的照片,這時倩倩才確定自己被騙了。
倩倩報警后,民警根據(jù)倩倩提供的信息迅速將犯罪嫌疑人黃某某抓獲歸案。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黃某某實際上是外賣配送員,曾于2011年9月因盜竊手機被行政拘留。而且,在騙倩倩的同時,黃某某已與另一女子同居。
在被問及為何多次借錢給對方時,倩倩回答說因為他有好的工作單位,有固定收入,不用擔心他不還錢,而且借錢的理由都是正事。最重要的是,對方說了很多甜言蜜語,倩倩以為他真的要和自己結(jié)婚。在被追問是否核實過對方的身份和工作時,倩倩說沒有。雖然黃某某的家屬賠償了倩倩金錢上的損失,但是倩倩心靈上的傷害卻久久不能愈合。
最終,經(jīng)開庭審理,黃某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刑罰。
來自檢察官的“甜蜜提醒”
網(wǎng)絡交友一定要多加警惕,不可輕信對方通過微信或者朋友圈營造出來的虛假人設。在網(wǎng)絡聊天過程中,涉及到金錢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如若不幸遇到詐騙,保留好相關(guān)***和轉(zhuǎn)賬記錄,并及時報警。
文章來源|西城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