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中澳鐵礦項目負責人這個問題,中澳礦業集團董事長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力拓集團。已經是一家國際性企業,哪個國家不好說了。下面資料摘自百度:RioTinto礦業公司成立于1873年的西班牙。Rio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并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力拓集團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該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和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后,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力拓集團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2004年公司總營業額140億澳元,營業收入來源情況按地區劃分:北美占25%,歐洲占22%,日本占18%,澳新占8%,其他亞洲國家為22%,其他地區5%;按產品劃分:煤炭和鐵礦石分別占19%,鋁占17%,銅16%,工業用原材料15%,黃金和鉆石各5%,其他4%。
力拓礦業集團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一。力拓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不僅向全球提供鐵礦石,還提供包括鋁、銅、鉆石、能源產品、黃金、工業礦物等產品。該集團業務遍及全球,尤其以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為重。中國是其僅次于北美、歐洲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市場,中國也是集團目前業務增長最迅速的市場。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上從來就不缺少荊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吸走了中信巨額資金,還讓其卷入與澳大利亞富商克萊夫·帕爾默(Palmer)日趨激烈的糾紛當中。
據11月24日報道,西澳大利亞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國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綠地投資”項目——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SINO)的專利案做出了判決。西澳法院稱中信需向帕爾默的Mineralogy公司賠償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此外還要在未來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特許使用費,合計下來,中信將損失300多億人民幣。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一、專利賠償案
據微信公號“礦業匯”11月30日報道,2015年,Mineralogy公司起訴中信股份,索賠10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00億元),聲稱中信正從雙方在西澳大利亞合資的中澳鐵礦(SinoIron)項目出口鐵礦石,卻沒有按約定水平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此前中信就磁鐵礦開采權向Mineralogy公司支付了4.15億美元,并就開采原礦向其支付專利費A,但Mineralogy堅持中信還應為生產的精礦粉支付專利費B。
雙方一直爭執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對該訴訟進行兩周的聆訊,但是沒有定論。
近日,澳法院判處中信需賠付Mineralogy約2億澳元,同時在未來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繳付2億澳元的特許經營費用。
中信公告指出對法院作出該判決表示失望,因判決篇幅頗長,并覆蓋一系列復雜事項,因此公司會進一步研究判決及影響。
中信8月時曾警告,若無法解決與Mineralogy的法律糾紛,可能中止中澳鐵礦石項目營運。不過帕爾默在27日接受《西澳大利亞人》采訪時稱,他并不擔心這一點,因為中國在鐵礦石上有著巨大的需求。
二、“糟心”的中澳鐵礦項目
“礦業匯”報道稱,2006年,鐵礦石市場正處于鼎盛時期。中信泰富與Mineralogy公司簽署協議,以4.15億美元全資購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開采權的公司,被稱作中澳SINO鐵礦項目。
這個項目一度是中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的驕傲和標桿,成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海外礦產資源領域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澳大利亞資源領域為數不多的中資100%控股項目。
然而,這一命運多舛的合資項目不僅投產時間推遲四年,開發成本超出預算五倍,到頭來卻迎來鐵礦石價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煩不斷。
直到2016年5月,中澳鐵礦項目6條生產線的最后一條才進入調試,去年共出口1100萬噸精鐵礦,距離中澳鐵礦項目原計劃的2400萬噸/年少了一半多。
截至去年底,中信集團的資源能源業務仍虧損,但虧損由2015年的172.51億元收窄至68.99億元。中信泰富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常振明在3月23日稱,資源及能源業務虧損主要由于中澳鐵礦項目進行減值撥備所導致。
今年2月15日晚,中信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就中澳鐵礦項目作出減值撥備,稅后金額預計在8億至10億美元之間。
這已是中澳鐵礦項目連續第三年進行減值撥備。該鐵礦項目在2014年、2015年分別進行了17.5億美元、17億美元的稅后減值撥備。
三、中信到底中了誰的計
1、交易文件不夠明確,錯信合伙人
據微信公號“礦業匯”報道,帕默爾是一位難纏的角色,中信泰富對其了解并不充分。在雙方合同履行過程中就分歧進行協商時,帕默爾不斷改變立場,要價越來越高,導致雙方最后不得不以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糾紛。
由于交易結構十分復雜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某些用語不夠明確,使得帕默爾可以利用合同里的相關條款向法院起訴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礦業董事長張極井先生接受環球網采訪時也表示,“在開發大型采礦項目時,商業糾紛是很常見的,通常都可以經過開誠布公的談判協商來解決。我們一直希望采取這種***來解決雙方的分歧。但遺憾的是過去幾年里,我們碰到一個特別喜歡打官司的業主。我們堅持的原則是絕不犧牲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據“礦業匯”介紹,Mineralogy公司實際控制人帕默爾是澳自由國家黨發言人,經常瘋言瘋語,臭名昭著,被指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和被關注欲。
他靠房地產行業發家,后轉投資源業,他的暴富緣于一筆鐵礦和一筆煤礦交易。2006年,中澳SINO鐵礦項目使他成為澳洲第五大富翁。2009年,他收購了布里斯班的特洛皮煤礦,當時評估價不到1億美元。
2010年,他與中電公司達成協議,中方20年內每年購買特洛皮煤礦煤礦3000萬噸煤炭(價值達600億美元),這一交易,使他榮登澳洲首富。
2、海外經驗不足,錯選總承包商
中信泰富此前沒有海外大型礦山開發經驗,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使得各方面都無法與項目的巨大規模、技術瓶頸和復雜的投資環境相匹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隱患。
其次,過度依賴總承包商中冶集團,未能及時發現中冶集團施工整體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此后發生的工期一拖再拖和項目報價節節增加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案。
中冶集團雖然在海外做過很多項目,但是對澳大利亞工程建設的法律環境、市場條件等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使得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施工進度遭遇諸多障礙。
3、錯估行業形勢,遭三巨頭“設計”
從2004年開始,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特需”成為影響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導因素,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把鐵礦石價格抬得過高,國際鐵礦石價格直線上漲。
該項目是中國試圖擺脫他們挾制的重要嘗試。但隨后,鐵礦石的供求形勢急轉直下,鐵礦石價格大幅下降,造成項目進退兩難的局面。
9月16日報道稱,近年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走出去”或“出海”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然而,海外收購是一項高風險的長期投資活動,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失敗的項目,交了大量學費。中資在澳大利亞的實際情況似乎也如此。澳洲中國商會介紹稱,在澳的中資國企大多并未獲得預期收益,盈利的并不多,虧損似乎是常態。
深入觀察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軌跡,可以看出目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總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國際化進程上經歷著跌宕起伏,而國際化成熟度仍然偏低。中國國企全球化的速度尚落后于亞洲一些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在真正成為全球贏家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資海外并購實質有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資源控制型、或是市場搜尋型、或是財務回報型),內保外貸、債務融資等金融手段的運用,也不乏從中外金融制度和市場差異中獲得制度性套利收益之動機,但無論如何,任何一項商業活動,最終仍必須滿足“利潤原則”,否則高成本、長期虧損的海外并購不論其影響多么巨大,總是不可持續的。能力與理智是海外并購的基本前提。
談價格,隨著世界原油價格的持續性上漲,澳大利亞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也跟著上漲,這次談判主要就是談鐵礦石的價格,根據報道,韓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的價格已經上漲了越100%,而澳大利亞又是中國鐵礦石的重要進口國(特別是寶鋼),所以這次談判的結果直接影響到國內鋼鐵行業的發展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我國每年購買的鐵礦石占世界當年鐵礦石總產量的39%左右,所以鐵礦石的價格對我國來說事關重大.而且澳洲的進口鐵礦石不僅品質好,而且價格絕對比國產便宜得多。
現在日本新日本制鐵聯合韓國浦項鋼鐵與必和必拓談判,減價35%,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代表歐洲和巴西淡水河谷談判,減價36%,中國不同意,與力拓談判,要求減價40%以上,理由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理由合理}。但力拓不接受,所以還在談判。
新一輪的鐵礦石談判很快就要開始,博弈各方目前都在互相試探底線。坐擁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的位置,在力拓竊密案的陰影和多一些計劃還是多一些市場的艱難抉擇下,中國鋼鐵業既信心滿滿信誓旦旦,又有幾許惶惑和憂慮。惶惑和憂慮,來自對利益和市場主動權的艱難把握。我國目前由寶鋼一家代表中國鋼鐵企業與外方談判的方式,沿襲的是日美的做法。對這樣的方式,筆者一直持懷疑的態度。日本鋼鐵業產業集中度非常高,而且鋼鐵集團就那么幾家,彼此差異化競爭比較明顯,在海外又有許多股份和權益,對原料價格的消化能力自然就比較強,由誰去談判都影響不大。而我們呢?鋼鐵企業成分復雜,數量散、多且規模偏小,寶鋼一家,其實無法照顧到大多數企業的利益,也無法集中和體現全行業的智慧,更無法托起整個行業的發展責任。中鋼協意在“一統江山”。他們最近提出的按中國財會年度結算、整合長協與現貨市場、統一鐵礦石進口價格三條建議,市場反響很大。有人甚至進一步提出,可以讓中鋼協統一進口價格、統一購買渠道和統一對外采購。這樣一來,蛋糕人人都有,市場皆大歡喜,我國談判的話語權還可以大大加重。這似乎是一種無可挑剔的策略。但是仔細想來,鐵礦石如果集中采購,其指標分配是一件非常繁瑣且費時費力的事情,難免會產生許多新的矛盾。以行政手段來對待資本結構、法人結構和利益結構如此復雜的鋼鐵業,似乎也不明智,有悖于我們市場化改革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它在急劇擴張協會權力的同時,將人為地限制市場的自由交易,阻礙企業的活力和創造性。統死不好,那么,全部放開呢?也就是說,讓所有鋼鐵和外貿企業都擁有平等的鐵礦石進口資質,而不是僅限于目前的100多家,情況又會怎樣呢?表面上看,進口放開之后,倒賣鐵礦石行為會因無利可圖而消失,市場變得公平而透明。但實際上,目前鐵礦石的市場已是嚴重的賣方市場,國際上70%以上鐵礦石又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企業手里,放開進口之后,難免出現群狼撲食、萬人過江的局面。在這個時候,巨頭們就像手里拿著“肉”和“救生圈”的人,隔岸觀火的是他們,坐收漁利的,更是他們。顯然,對待鐵礦石的亂局,走極端不行,習慣性思維也不行。這需要我們運用新思維去破解,必要時可以另辟蹊徑。從當下來看,似乎可以在寶鋼之外多增加一兩個談判主體,以體現他們背后各自的巨大需求,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市場力量。從中長期來看,則應該以提高規模效益和產業集中度為目標,汰劣存優,并小為大,開辟出一個健康平穩、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最終服務于經濟全局和國家利益。
澳總理陸克文赴北大作中文演講全場歡呼
陸克文在北大演講
北京大學校長徐智宏向陸克文贈送禮物--陸克文的畫像
陸克文訪問中國今在北京大學演講
1984年,北京。
一個留著茂密金發的年輕人開著破舊的豐田車,穿梭在高樓鮮見的胡同里。當時的北京街頭剛出現第一批個體戶,趕時髦的年輕人開始用襯衫牛仔褲代替一成不變的中山裝。
24歲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生凱文@拉德,正在這座令他心馳神往的古都體驗著新任外交官的樂趣。伙食很糟糕,他和新婚妻子特里莎只能從友誼商店買到些冰凍食品,但他很快習慣了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以及在明十三陵和同事們玩板球游戲。
他給自己取名陸克文,而北京的朋友私底下管他叫“小陸”。
24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帶著外交重任回歸。京片子流利依舊,但身份卻已截然不同。從“小陸”到“老陸”,從在野黨黨魁到***總理,陸克文將帶著“第一個能說中文的西方領導人”的光環開始他對中國的首個國事訪問。
想成東西方橋梁
在這次博鰲論壇中,他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外國領袖。作為國際政壇新星,陸克文將有機會在博鰲論壇上展現他那獨有的來自昆士蘭的光芒。令人好奇的是,他會選擇什么方式開頭,用哪種形象打動中國和全世界?
“陸克文將在他的演講中提到一個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陸克文傳》的作者、澳大利亞記者羅伯特@麥克林告訴早報記者。20世紀初擔任《泰晤士報》駐華記者的澳大利亞人莫理循,因其對中國的報道在西方成為傳奇人物。正是這個在大清國徒步旅行的“中國通”向無數澳大利亞人指出,中國是他們未來發展的希望。“陸克文將莫理循視為澳中之間的橋梁,他將告訴中國朋友,希望我們能延續莫理循開辟的道路。”麥克林說。
成為中國和世界的橋梁,這也許就是陸克文對自己以及澳大利亞的重新定位。
“他顯然具有成為‘橋梁’的兩大必備要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昆向早報表示,“首先他懂漢語,了解中國的社會文化;其次,他在氣候變化和本國土著居民問題上的表現,令他在西方世界擁有感召力和公信力。”
曾和陸克文有過多次接觸的翟昆坦言,這位新總理的過人之處在于他“懂得中國文化”,同時具備全球視野。這也許將成為陸克文打開中西方世界通路的敲門磚。
大學期間主修中國歷史及中文的陸克文,從不放過“炫耀”中文的機會。日前在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他神態自若地提及自己最愛的唐代詩人王勃,并在鏡頭前字正腔圓地念了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然而陸克文在中國的優勢并不僅限于語言。他在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工作期間的上司、當時的駐華大使羅斯@伽瑙特向早報記者表示,他對中國社會全方位的了解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他是個聰慧努力、做事有條理的人,性格很剛強。不管接到什么任務,他都會極盡所能給出最詳盡的答案。”一手提拔陸克文成為使館一秘的伽瑙特在***中向早報記者描述。在駐京使館工作的那兩年,陸克文負責研究中國國內政治,由于當時已經開始出現經濟改革的跡象,他的額外工作也包括研究中國改革***的動向。“他會打交道,總是能得到很多信息。”伽瑙特說,陸克文寫了多篇有關改革***的報告,而結論總是很樂觀。“使館當時對中國改革***的評價比較樂觀,主要來自克文的資料。對發生在周圍的一點一滴動向,他都能及時把握,把它放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分析評判。他在報告中總會提到中國人民的歷史,中國***發展的歷程。”伽瑙特向早報記者回憶。
伽瑙特現在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研究學院的經濟學教授。他依然和陸克文頻繁見面,討論中澳關系。就在陸克文離開堪培拉開啟“環球之旅”前,他們還一起吃了頓晚飯。
在北京的這段時光“令人既興奮又沮喪”,陸克文在最近出版的關于他的傳記中說。麥克林告訴早報記者,駐京使館的工作經歷對陸克文此后形成的對華政策和理念尤為重要,特別是他深諳***提出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直到十多年后,告別昆士蘭州工黨***職務的陸克文開始建立自己的澳中貿易咨詢公司,他才又開始和中國打起交道。
“他知道怎么在中國拓展業務,怎么和中國人打交道。他總能讓各方在合作中保持長期和諧。”麥克林評價說,“我確信他今后會把這種能力帶到同中國***的交往中。”
“讀懂中國”
對“知華”的陸克文,翟昆也有同樣看法。“他了解這里的人情世故,他能讀懂中國。正因如此,陸克文才能對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扮演的角色有著清晰定位。”
在霍華德***的經營下,中澳關系近年來取得長足進步,這兩個經歷過冷漠的國家,正通過連年竄升的貿易額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陸克文執掌的新***,無疑將繼承過去的“勝利果實”,繼續擴大中澳在貿易、能源、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此同時,陸克文的團隊將開辟環保、氣候變化等新的合作領域,精心耕耘澳大利亞在東亞安全機制及中美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陸克文是澳大利亞總理,任何議題他都會站在澳大利亞立場上。所以在中澳立場一致的那些問題上,他能充分發揮優勢,給中國帶來利益。而在雙方有分歧的問題上,他會盡力通過談判磋商,增進理解,淡化矛盾。”伽瑙特認為。他舉例說,像人權這類敏感話題,陸克文就有比較好的處理方式。
2005年10月,陸克文以“一個在華從商多年的知華派”的形象在墨爾本的一個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呼吁澳大利亞同中國這個重要經貿伙伴建立一個“2025戰略”,“將澳大利亞打造成西方世界中最懂中國、最懂亞洲的國家”。當時,身為影子內閣外交部長的他仕途正暢,雄心初展。
“2025戰略”可以被視作陸克文此后“中澳五十年”戰略設想的雛形。在藍圖中,中澳能在能源、氣候變化等方面建立起持久的戰略合作關系。
澳中氣候報告9月完成
中國國家主席胡***將再度見到這個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澳大利亞人。在去年的APEC午餐會上,50歲的陸克文用普通話致詞,歡迎胡***的到訪;2003年胡***訪澳在國會發表演說時,陸克文是僅有的幾個不用戴同聲傳譯設備就能聽懂的聽眾。
在北京工作期間,陸克文最大的愛好就是到中國各地旅行。此次訪華,他也將用4天游歷三地:北京、三亞和博鰲。不過,在伽瑙特看來,“老陸”這回的首要任務,還是“交流,再交流”。
陸克文的隨行團隊中又將出現一張新面孔———負責氣候變化事務的華裔女部長黃英賢。扭轉澳大利亞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國際立場,是陸克文上任后點燃的第一把火。簽署《京都議定書》后,他多次強調,要在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上加強同中國的合作。應陸克文之邀,伽瑙特目前正在準備一份澳中氣候變化合作報告,這份9月正式完成的報告將為未來澳中合作描畫好框架和藍圖。伽瑙特透露,此次陸克文訪華,將同胡***主席和***總理討論澳中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氣候變化將為澳中兩國開辟一片嶄新的合作天地。”
“據我所知,氣候變化也是溫總理非常關注的問題,他們將有機會就此暢談各自的想法。”伽瑙特說。據悉,***總理將同陸克文舉行會晤。伽瑙特認為,這次會晤不會有明確的措施出臺,因為陸克文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和中國領導人坦誠溝通。
翟昆指出,氣候變化問題的關鍵在于各方都要做出妥協。至于解決方式,中澳的選項包括改變貿易結構,提高金融、服務、農業等領域的往來等。這也意味著FTA談判將成為中澳未來需要努力解決的主要目標之一。而陸克文將為今后的一切開個好頭。
“這應該是一次成功的訪問,因為它順應中澳兩方面的需求。”翟昆說。
第一線
中澳鐵礦石價格談判挑戰陸克文
馬毅達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17天環球之旅將在中國畫上一個句號。
在結束倫敦之行后,陸克文將于今天抵達北京,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表示,陸克文將赴海南出席博鰲論壇年會。訪華期間,胡***主席、***委員長將分別會見他,***總理將與他舉行會談。他將訪問北京、三亞和博鰲,并于今天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
在離開英國之前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演講中,陸克文表示,自己將面臨在長期供應的框架下,滿足中國能源需求的挑戰。
姜瑜昨天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訪問,雙方能繼續從戰略高度來看待和把握中澳關系,加強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了解與互信,推動雙方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中澳關系目前發展勢頭非常好,雙方保持密切的高層交往,在經貿、能源、資源、科教文、環保等廣泛的領域也進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雙方進行著密切的協商與配合。
能源供應按市場原則
此次陸克文訪華,正值中澳兩方在鐵礦石、煤炭以及天然氣價格談判仍有分歧的時刻。在前天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演講中,陸克文說,很明顯,中方感興趣的是對能源的長期需求,“我們理解這一點,我們在一個自由市場中運行,所以會出現這樣一些局面。由于市場價格被認為過高,中方不能得到能源或者資源。”
但陸克文表示,如果審視中澳間從西澳輸送到廣東液化天然氣的合同,其價格只有現貨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這就是商品市場的生命力所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確保它依照市場原則,符合總體的長期安全框架,幾十年來我們就是這樣和我們的朋友日本打交道的。”陸克文說。
“有時候,中方會接觸到的一些資源,他們會認為市場價格過高,有時,相同的生產商會認為這價格太低,”陸克文向臺下一千名觀眾說,“中方與澳大利亞的液化氣合同就沒什么問題,但鐵礦石的就完全相反。”
最后,陸克文表示,現在的協商應該被放在“長期供應框架的市場原則”之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表示,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438.4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澳關系正處于一個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而且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我們希望陸克文總理此次訪華能夠進一步提升中澳目前業已存在的良好合作關系。
“中國加入減排非常重要”
本次訪華,陸克文也將氣候變化放在自己的首要議程中,前去北京的還有澳大利亞負責氣候變化的華人部長黃英賢。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講話中,陸克文說,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讓美國、中國以及印度加入限制溫室氣體減排是非常重要的。“我將會盡我所能讓中國加入其中,此外還有美國。”
陸克文認為,如果中國沒有加入,那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將“很難想象”,“現在存在著排放大國,我們的外交核心就是要了解它們將如何應對這一問題,這不容易,”陸克文說,“中國已經在科學方面得出結論,認為正在發生氣候變化,這會影響整個地球。”
在與英國首相布朗的會談中,兩人討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這包括澳大利亞加入一些***間組織在排放貿易方面開展合作,并將與英國一起推進全球討論,發展能源利用和碳捕捉以及儲存的技術。
陸克文說,重要的是,應該找到減少燃煤電廠氣體排放的技術解決方式,澳大利亞80%的電力都來源與此。“這也是澳大利亞與英國、美國、中國,以及挪威等國家合作的原因,將這項技能轉化為更加有效的商業模式。”陸克文在一份聲明中說。
黃英賢已于昨天前往北京,她表示,澳大利亞作為對中國的商品出口商,這種貿易身份將給兩國在減少排放合作方面帶來特別的機遇,“我們知道,在碳捕捉和儲存議題的合作方面,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更符合中國的深層利益。”
“澳大利亞需要扮演一個建設性的、積極的角色,找到全世界不同國家在氣候變化方面長期的解決***和共同立場,”黃英賢在離開澳大利亞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她說澳大利亞將促使中國參與一項新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協議,“在進一步發展2012年后全球氣候變化協議方面,我們應該與中國以及其它主要經濟體例如美國和印度進行合作。”
支持奧運圣火傳遞
除了引人關注的貿易和氣候問題,陸克文此次訪問中國可能也要談到***問題。陸克文表示,應該看到中國在人權方面做出的進步,在過去30年來,人民脫離了貧困。
陸克文強調說,***奧運會并不會起作用,只會適得其反。至于是否會出席奧運會開幕儀式,陸克文說,“這取決于工作日程”。
4月24日,奧運圣火將傳遞到堪培拉,“我們現在的安排應該是,將由體育部長出席這一儀式,”陸克文周一晚表示,“那一天我會在悉尼,參加一個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艦艇的國家紀念儀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家海軍艦艇“悉尼”號沉沒在西澳大利亞海域。
好了,關于中澳鐵礦項目負責人和中澳礦業集團董事長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