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三元還能拖著太子奶走多久?
三元股份(600429.SH)是我國最早上市的一批乳企。2003年9月,三元股份登陸上交所,2008年,這家北京企業負責了奧運會和殘奧會中的乳制品***工作,一時風光無兩。
在最鼎盛的那段日子,2011年年底,三元股份聯合新華聯(000620.SZ),收購了當時正在重組的太子奶,分別持60%和40%的股權。彼時,太子奶雖因經營不善破產重組,但品牌知名度很高,對于成長在90年代的人幾乎是家喻戶曉。
不曾想,收購了太子奶的三元股份非但沒能借此走向全國,反而開始被太子奶拖累。
從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太子奶僅在2015年盈利5萬元、2019年盈利5058萬元,其他年度均在虧損,虧損金額超2.4億元。
“太子奶已經風光不再,既有負債原因,也有運營原因,但最關鍵是常溫乳酸菌這一類,就像均瑤一樣,整個品類已經老化掉了。所以在消費升級的節點之下,太子奶的這一類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消費端的核心需求跟訴求,再加上三元當時也沒有把太多資源、資金放在太子奶身上,所以太子奶的沒落是必然的?!睆V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指出。
2021年7月,新華聯開始著手***太子奶全部股權,直到今年七月7折掛牌拍賣,卻慘遭流拍。三元股份也宣布放棄優先購買權且不參與拍賣。
近日,新華聯持有的太子奶40%股權又將進行第二次拍賣,這次三元股份轉變了態度。
8月6日,三元股份公告稱,“經過對湖南太子奶未來發展的綜合考慮,公司擬參與本次拍賣。”
然而,就在20天前,三元股份剛剛發布了2022年年中業績預告,利潤“腰斬”的三元股份,還能繼續拖著太子奶前進嗎?
上半年股價曾跌25%
起名是一門學問,最近發布半年報業績預告的三元股份可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因為名字被嘲。
在東方財富股吧,可以看到大量關于三元股份名字調侃的發帖:“也就值三元,不是我說的!它公司就叫三元”、“三元股份必然到三元!”、“三元,意思是跌到三元才能買?!薄?/p>
嘲諷之中,也有投資人給出“建議”:“這名字起的,沒誰了,不如叫百元股份”、“能不能更名為百元股份?實在不行更名為5元股份也行啊?!薄?/p>
回看過去半年的股價走勢,三元股份確實稍顯疲軟。截至8月5日最新收盤,三元股份報收4.72元/股,較去年末的5.95元/股跌去20.67%,總市值71.62億元。只看今年上半年,三元股份還曾在4.29日這天觸到了4.43元/股的低點,較去年末跌去25.55%。
股價不提士氣,業績也令投資人嘆氣。
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三元股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787萬元到9987萬元,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4602萬元到5802萬元,同比減少31.54%到39.77%;與上年同期(追溯調整數據)相比,將減少9049萬元到1.02億元,同比減少47.54%到53.84%。
可以看到,三元股份歸母凈利潤的下滑幅度較大,近乎腰斬。
對于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三元股份認為,其于本年1月份合并首農畜牧,受豆粕、玉米、苜蓿等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因素影響,首農畜牧周期性成本上升,導致其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下降。此外,三元股份投資板塊餐飲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業績同比下滑嚴重。
上述原因,三元都沒有提到乳業相關。
三元股份的業績已經開始由“副業”影響了嗎?
副業補貼主業
三元賣奶不賺錢?
要知道,三元股份作為生產出國內第一杯工業化生產的酸奶、第一塊奶酪、第一盒早餐奶的元老級乳企,曾經一度有望比肩蒙牛伊利等頭部品牌。
近10年,除了疫情發生的2020和2021年,三元股份始終保持著營業收入的增長,但盈利情況卻波動很大。
2016年以前,三元股份的主營業務一直是液態奶和固態奶,除2013年外,歸母凈利潤一直保持著盈利,但扣非凈利潤,卻一直為負。也就是說,三元股份的主營業務一直處在“不賺錢”的狀態。
直到2016年,三元股份資產重組,收購北京艾萊發喜食品有限公司90%的股權,該公司主要經營加工銷售冰淇淋系列、牛奶制品、糕點,并且擁有冰淇淋品牌“八喜”。
自冰淇淋業務開始,三元股份又投資了北京麥當勞,持股50%、50億元收購主營植物基產品的法國百年健康企業StHubert、11.29億元收購三元種業、收購首農畜牧,持股51%……
隨著對食品板塊的布局,三元股份確實吃到了投資的紅利,尤其是2021年凈利潤驟增,便是因為北京麥當勞的收益暴漲,其貢獻的投資收益達1.93億元。
然而,三元股份的副業投資并非一帆風順,今年上半年,其投資板塊餐飲業務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今年剛收購的首農畜牧并表后就開始拖累業績;早年收購的太子奶更是連續多年虧損。
朱丹蓬認為:“三元的掉隊,跟疫情反復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三元的核心市場在北京、在華北,所以隨著整個北京疫情的反復,它這一塊肯定是飽受拖累,這是客觀的原因。整體去看的話,對于整個三元產品的創新,包括組織架構的創新,還有新的操盤手的上任,其實它的整體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p>
囿于北京
三元股份只剩情懷?
“三元的奶最好喝,牛奶味很濃”,一位北京市民在挑選牛奶時表示,“而且價錢也合適,450ml的鮮牛奶搞活動才6塊錢一瓶?!?/p>
三元股份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牛奶總站,1997年成立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改制成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至今,三元牛奶養育了幾代北京人,被視為“北京人的奶罐子”。
作為一家區域性乳企,盡管公司近年來在不斷拓展北京地區以外的經銷渠道,但京外區域的營收貢獻仍然較小。
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三元在北京地區的營收分別占其總營收的49.15%、51.81%、56.83%,呈穩步上升趨勢。同期,北京市以外地區的營收占比為49.95%、47.3%、41.9%,呈不斷下降趨勢。
此外,由于線上渠道盈利情況體量太小,最新年報甚至未提及這一部分的數據。跟頭部乳企和網紅乳企相比,三元股份的全國性擴張更顯得力不從心。
在發展的進程中,三元股份是有過擴張機會的,其中2008年是三鹿解鎖收購模式的轉折點,老牌奶企三元也在當年借著奧運會有過舉國關注的高光時刻。多方觀點均認為,三元股份有望借此機會從區域性乳企發展為全國性公司。但三元最終錯失此次良機。
“其實那個時候日子過得太舒服了,就沒什么進一步去拓展的野心?,F在想來,其實早一點邁出舒適圈反而可能早點搶占全國的市場?!比煞菘偨浝韽垖W慶曾說。
朱丹蓬還認為:“整個中國的乳業發展到2019年,要去做全國化的運營,或者全國化的拓展,已經基本上沒有這塊的紅利了。如果要真正全國化,可能要通過收并購的這種資本的這個力量去推動。當產品的推廣不夠的時候,只能從資本端發力才行,否則未來要去全國化運營,機會是不大的?!?/p>
從企業自身來看,“三元主要是做低溫,低溫這一塊有它的地域性,所以三元走不出華北、走不出北京,有客觀的原因。加上全國現在基本上好的區域的低溫品牌已經很少了,所以它也不具備外拓的時機。”朱丹蓬表示。
但朱丹蓬認為:“三元的主業肯定受疫情的影響,在整個疫情平復之后,相信三元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個復蘇,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對三元后續整體的恢復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你喝過三元牛奶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