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如何區分欒樹和復羽葉欒樹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復羽葉欒樹和黃山欒樹的區別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主要區分有四點。一是屬不同:從植物分類上,欒樹和無患子均屬無患子科植物,欒樹屬于欒樹屬,無患子屬于無患子屬。二是葉不同:欒樹常見有3種:欒樹、復羽葉欒樹、全緣葉欒樹(黃山欒樹),欒樹是一回或不完全的二回羽狀復葉,其余兩種欒樹均是二回羽狀復葉,而無患子是一回偶數羽狀復葉;黃山欒樹小葉常全緣,其余兩種欒樹小葉有鋸齒,而無患子小葉無鋸齒。三是果不同:欒樹是蒴果,無患子是核果。四是維管束痕不同:落葉后,欒樹的維管束痕呈散生狀,無患子的維管束痕分成3組。
復羽葉欒樹(Koelreuteriabipinnata)分布于我國中南、西南部,落葉喬木,高達20m,花黃色,果紫紅色,二回羽狀復葉。8月開花,蒴果大,秋果呈紅色,觀賞效果佳。
臺灣欒樹(學名:Koelreuteriaelegans),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臺灣欒華、木欒仔、五色欒華,是一種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植物,為臺灣原生特有種,耐旱性強,大約秋季10月開花。
1、形態特征:欒樹是無患子科欒樹屬的植物,是落葉灌木或者喬木。它的樹皮較厚,呈灰褐色或者是灰黑色。葉片對生或互生,呈卵形。開花的時候為聚傘的圓錐花序,橙紅色。通常是在六月到八月份之間開花。果為蒴果,呈圓錐形。果期在九月到十月之間。
2、生長習性:欒樹非常喜歡太陽,有輕微的耐陰能力。耐寒,不耐水澇。因此栽植的時候要注意地塊,排水要方便。它能忍耐零下25度的低溫,抗風能力也很強,管理期間幾乎不用擔心,只要土壤不積水,就能旺盛生長。
3、分布情況:欒樹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我國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省區,其中華東,華中比較多見。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等地。
欒樹屬(Koelreuteria)是無患子科下的一個屬,為落葉灌木至小喬木植物。該屬共有4種,一種產自斐濟群島,臺灣欒樹產自中國臺灣,欒樹、復羽葉欒樹、全緣葉欒樹產自中國大陸。模式種為欒樹K.paniculataLaxm.。喜光,耐半陰,有一定的耐寒力。耐干旱、瘠薄,也能耐短期水漬,但長期水漬則造成葉發黃甚至植株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長,尤以石灰質土壤上最為適宜,也耐鹽漬,在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上生長良好。夏日黃花,秋日紅果。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
落葉喬木或灌木。葉互生,一回或二回奇數羽狀復葉,無托葉;小葉互生或對生,通常有鋸齒或分裂,很少全緣。聚傘圓錐花序大型,頂生,很少腋生;分枝多,廣展;花中等大,雜性同株或異株,兩側對稱;萼片,或少有4片,鑷合狀排列,外面2片較小;花瓣4或有時5片,略不等長,具爪,瓣片內面基部有深2裂的小鱗片;花盤厚,偏于一邊,上端通常有圓裂齒;雄蕊通常8枚,有時較少,著生于花盤之內,花絲分離,常被長柔毛;子房3室,花柱短或稍長,柱頭3裂或近全緣;胚珠每室2顆,著生于中軸的中部以上。蒴果膨脹,卵形、長圓形或近球形,具3棱,室背開裂為3果瓣,果瓣膜質,有網狀脈紋;種子每室1顆,球形,無假種皮,種皮脆殼質,黑色;胚旋卷,胚根稍長。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