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軍狂投“副業”欲創食品帝國基業絕味食品凈利劇降80%天花板已現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
“鴨脖一哥”戴文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上半年,出乎市場意料,絕味食品(603517.SH)抵御成本上漲不利,凈利劇降80%。
出生于華中武漢的戴文軍,天性不服輸。在周黑鴨風生水起之時,他轉道湖南長沙,殺入鴨脖市場。悄然之間,絕味食品反超武漢的周黑鴨、江西的煌上煌,成為“鴨脖一哥”。
鴨脖市場上演“三國殺”,戴文軍憑什么成為龍頭老大?
營銷出身的戴文軍發揮了營銷特長,其創意營銷攪動了無數年輕消費者味蕾。采用輕資產運營的加盟模式,讓絕味鴨脖快速擴張,走向全國、延伸至海外。
不過,靠一根鴨脖成“王”的戴文軍似乎并不安心賣鴨脖,其轉向了投資領域。目前,絕味食品已經投資了包括千味央廚、幺麻子在內的數十家公司,試圖在鴨脖之外編織另外一個商業版圖。
逆勢擴張的戴文軍能否達到預期,還是一個未知數。如今,起家的鴨脖基業危機來襲,行業天花板隱現,大舉營銷、規模優勢也難擋增收不增利。
戴文軍將如何出招?
靠一根鴨脖逆襲成王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可以說是戴文軍創業經歷的寫照。
關于戴文軍早期的創業經歷,難以找到確切權威信息。坊間流傳,戴文軍是一個創業欲望強烈、且遭遇了創業磨難的人。
戴文軍于1968年出生,上初二時就與同學合伙賣冰棒,上大學時,他跟哥哥一起開餐館,起早貪黑苦心經營,兄弟倆的餐館生意不錯。
大學畢業后,戴文軍原本想全身心投入餐館運營中。但正遇餐飲業蕭條之際,無奈之下,兄弟倆只好關門歇業。
后來,戴文軍還經歷了數次創業失敗:進軍服裝行業,租柜臺賣服裝,失敗了;和幾名同學合伙開百貨批發店,生意倒是紅火,怎奈同學好賭挪用店里資金,最終,百貨批發店也關門大吉。
接連失敗的打擊之下,戴文軍不得不暫時中斷創業夢想。他加入了一家保健品公司,決定先打工學習一段時間。在保健品公司,戴文軍的營銷天賦很快被激發。入職短短三個月,他就被提升為區域經理。
憑借在保健品領域展現的出色營銷能力,他得到一次機會,進入湖南株洲千金藥業擔任市場部經理。在千金藥業一干就是5年,這5年,他收獲的不僅僅是資金積累,更是公司管理經驗、市場資源等。
2005年,千金藥業登陸上交所主板第二年,是年37歲的戴文軍離職了。他說,要做點自己的事情,不能再等了。
離職創業,戴文軍原本想開連鎖藥店,但與幾位前同事在武漢吃鴨脖時,同事對鴨脖贊不絕口。他頓時眼前一亮,找到了新路子。
當時,武漢的鴨脖市場已較成熟,周黑鴨名氣不小,作為一名門外漢,該怎么做?
據傳,在吃鴨脖時,戴文軍認識了武漢的一家“鴨脖王”,想與其合作遭拒。于是,戴文軍便讓哥哥代其拜師,給“鴨脖王”打工,一段時間深入接觸后,戴文軍與“鴨脖王”合作了。
戴文軍找來5位朋友,湊齊百萬元,建立一家規范化的食品加工企業。
他將起家地點選擇在湖南長沙,錯位競爭。當時,武漢有周黑鴨、南昌有煌上煌。他將產品取名為絕味鴨脖,意即絕對沒有這樣的美味。
一開始,戴文軍就發揮出營銷才能,員工走出門店,送鴨脖給市民免費品嘗,還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吸引市民。這些營銷伎倆,在當時收到了奇效。開業第一天,戴文軍就進賬6000元。
在營銷驅動下,絕味鴨脖在長沙市場刮起一股旋風。戴文軍趁機擴張,8個月后,門店數量就達到61家。
八年后,絕味鴨脖的門店超過5000家。這不是終點,戴文軍繼續推動絕味鴨脖擴張。
2012年,煌上煌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2016年,周黑鴨赴港上市。2017年,戴文軍推動絕味食品在上交所主板掛牌。
很快,絕味食品反超煌上煌、周黑鴨,成為“鴨脖之王”。
2021年,絕味食品營業收入達65.49億元,超過周黑鴨、煌上煌兩家之和。去年,公司市值一度超過600億元,也遠超另兩家之和。
戴文軍的財富一度超過160億元,躋身富豪之列。
戴文軍的食品帝國野心
在鴨脖領域,戴文軍逆襲成功,野心實現了,成為市場公認的鴨脖之王。市場疑問,戴文軍靠什么逆襲成功?
戴文軍擅長營銷,并熱衷營銷,將營銷才能發揮到極致。
17年前,仍然是平面媒體的天下。戴文軍在媒體營銷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報紙、電視、廣播都有絕味鴨脖的身影,電梯、公交車、街頭廣告欄也常見絕味鴨脖。2013年,絕味鴨脖還奪得了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的黃金廣告時間。
通過系列廣告轟炸,絕味鴨脖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戴文軍的另一個策略,是全國性擴張布局,快速跑馬圈地。
當時,周黑鴨的經營模式采用直營店模式,煌上煌也是以直營為主、加盟為輔。直營模式下,往往受資金局限,門店布局較為緩慢,擴張速度難以提升。優點是,產品質量可控,利潤率要高些。
后來者絕味鴨脖基本上沒有原始積累,一開始就采取加盟模式,借此快速跑馬圈地,搶占市場份額。
戴文軍有自己的想法,包括鴨脖在內的鹵品在生產加工方面,不會受地域等因素限制,能夠快速復制。因此,從一開始,他就制定了“大而廣”的市場戰略——連鎖加盟搶占市場,中央廚房生產,冷鏈統一配送,將鴨脖銷往全國各地。
正是靠這一模式,絕味鴨脖的門店在全國迅速鋪開。到2021年底,其門店數量達13714家(直營店僅181家),周黑鴨、煌上煌的門店數量分別為2781家、4281家,遠超兩家門店數量之和。
此外,絕味食品還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及港澳地區。2021年,公司在新加坡及香港、澳門市場取得的營業收入為1.14億元。
大約是從2017年開始,周黑鴨也調整經營模式,不再堅持固守的直營店模式,***特許經營店模式,類似于加盟店。
在鴨脖領域,戴文軍實現了野心。但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早在2013年,戴文軍就籌劃外向而生。當年,絕味食品向產業鏈上游發展,入股大型養鴨企業,以保障原料供應及原料品質。
2014年,戴文軍開始跨界。當年,絕味食品成立投資平臺深圳網聚,大規模對外投資。
***息顯示,截至目前,深圳網聚共對外投資了32家企業,包括千味央廚、和府撈面、舞爪食品、幺麻子、美鑫食品等等。此外,絕味食品對外投資了28家企業。
從已經上市的千味央廚的財報看,今年一季度末,深圳網聚持有千味央廚3.78%股權,為其第六大股東,持股市值為1.30億元。
和府撈面是深圳網聚單筆最大的投資,投資金額為2.3億元,持股比例為23.08%。深圳網聚持有幺麻子13.68%股權,目前,幺麻子正在IPO。
梳理被投資的企業發現,標的公司多為食品類、餐飲及物流企業,餐飲類包括幸福西餅、阿甘鍋盔、霸蠻米粉、廖記棒棒雞、書亦燒仙草等品牌企業。
由此可見,從原料、加工制造到終端銷售,戴文軍構筑了連鎖美食生態圈,意欲打造一個鴨脖之外的食品帝國。
鴨脖基業遭受嚴峻挑戰
在急劇外擴之際,戴文軍的鴨脖基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7月,絕味食品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34億元,同比增長1.78%—8.14%。與之對應的是,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預計為0.90億元—1.10億元,與去年同期5.02億元相比,減少3.92億元—4.12億元,同比下降78.08%—82.07%;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1.50億元—1.70億元,同比下降64.55%—68.72%。
公司解釋稱,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與營業,對公司銷售及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且因原材料成本上漲、銷售費用增長及給予加盟商補貼費用導致利潤同比減少。
絕味食品凈利潤下降幅度遠超出市場預期。最高1.10億元的凈利潤,是絕味食品自2016年公開經營業績數據以來同期最為糟糕的。
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6.88億元、0.89億元,同比變動12.09%、-62.24%。對比發現,二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同比基本持平,而凈利潤僅有0.01億元—0.21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90%。
其實,近幾年,大舉擴張的絕味食品增收不增利特征明顯。2019年,公司實現凈利潤8.01億元,2020年、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7.01億元、9.81億元,同比變動-12.46%、39.86%。
2021年,表面上,凈利潤大幅增長,增幅超過當年的營業收入,實則不然。當年,因為千味央廚上市,絕味食品對其所持股份會計核算***調整,形成投資凈收益1.52億元。當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達2.61億元,剔除這些,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只有7.1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不及2019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絕味食品新增門店數為1315家。此外,當年,公司銷售費用5.24億元,2020年為3.32億元,增加近2億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達2.36億元,同比增長133.66%,一季度的銷售費用比去年上半年還要多0.19億元。
由此可見,絕味食品大舉營銷推廣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吞噬了利潤。
鹵品行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同屬鴨脖產品,誰也不能確定絕味鴨脖的產品比周黑鴨、煌上煌的好。或許,這也是戴文軍極力營銷的重要原因。
食品行業,食品安全是生命線。靠加盟連鎖方式贏得市場的絕味食品,需要高度警惕食品安全問題。此前有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9月,絕味鴨脖門店有126次抽查存在問題,公司產品在三家鴨脖巨頭中也是上黑榜次數最多的。
戴文軍及絕味食品雖然已經是“鴨脖之王”,但仍然時刻面臨挑戰,如今更甚。
值得一提的是,戴文軍通過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合計間接控制絕味食品。2020年三季度開始,這四家持股公司接連減持***,累計***37.49億元,粗略估算,戴文軍***金額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