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高良姜與干姜的區別和高良姜生姜干姜的區別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高良姜與干姜的區別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干姜:性味,辛,微溫
良姜:性味,辛,苦,溫
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中藥材,本品為姜科植物AlpiniaofficinarumHance)基原物料的生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
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節處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分布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及臺灣等地區。
干姜:別名:白姜、均姜、干生姜,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栽培時很少開花。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主產四川、貴州。采制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
其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于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肺寒久咳氣喘,痰多清稀。
高良姜更熱。高良姜和干姜是不一樣的。二者皆為溫中散寒的主藥,主治脾胃寒證,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癥,無論是外寒內侵之實證,或陽氣不足之虛證,均可配伍使用。兩者在臨床常常相須為用。不同之處在于:
干姜:用于暖脾陽,偏治脾寒腹痛泄瀉。又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治亡陽證,四肢厥逆,脈微欲絕,以及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癥。
高良姜:則長于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以及寒凝氣滯,噫氣嘔吐等癥。
干姜是烘干的姜。這種姜不是菜市場買的姜,而是長得比較老的姜和專門入藥的姜,這種姜長得很結實。我們吃的炒菜用的姜是春夏之交收的,長得比較嫩,好吃。那么入藥的姜,需要等到霜降很冷的時候才收,長得很老,比較瓷實,這個時候容易烘干,水分少。
高良姜是另一種姜,屬于姜科,高良姜植株很高,但姜較小,味比生姜要沖,要急,不柔和,偏性大。所以,寒性更重,需要緊急見效的時候用高良姜。但高良姜不是養人的,它偏性大,用多了會傷胃。
《本草求真》記載:良姜,同姜、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郁。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干姜性同,但干姜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
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四者均來源于姜科植物姜,均能溫中。
不同的是生姜為姜的新鮮品,辛散微溫,能發汗解表,治療風寒表證,還能解藥物、魚蟹毒。
干姜為姜的干燥品,性熱溫里,尤善溫中散寒,還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為治里寒證之要藥。
炮姜為干姜的炮制品,辛熱入血分,能溫經止血,善治虛寒出血,且能溫中止痛。
高良姜,味辛性溫,辛散溫通,善于溫散中焦寒邪,并能止痛,用于胃寒腹痛。若胃寒脘腹冷痛,可單用本品煎服。亦可與干姜相須為用,以增強療效,如《和劑局方》之二姜丸,以其與干姜同用。或與溫中行氣藥配伍,如《千金要方》之高良姜湯,以其與肉桂、厚樸等藥同用。治寒凝氣滯、肝郁犯胃、脘腹疼痛,常與行氣疏肝藥配伍,如《良方集腋》之良附丸,以其與香附同用。
高良姜,辛溫下行,既能溫中散寒,又能溫胃止嘔,用于胃寒嘔吐。常與生姜、半夏等溫中止嘔藥配伍。若治虛寒嘔吐,則宜與人參、白術、橘皮等益氣健脾、溫中止嘔藥配伍。
高良姜顏色呈棕黃色,味道雖然辛辣,但是具有一股特殊的香氣,特別適合用來燉肉。燉肉的時候加上點高良姜,肉越燉越香。它能夠有效的去除肉的腥膻味,特別是對于腥膻味特別重的羊肉來說,最為合適
由于栽培管理和加工炮制***不同,干姜和生姜的藥性、歸經和功效都有所不同。
1、功效不同:首先,姜系列藥性,相對而言,生姜性微溫、干姜性熱、炮姜性溫。姜系列功效方面:生姜能發散風寒,輔助用于風寒表證;干姜能回陽通脈,輔助用于亡陽證。生姜長于止嘔;干姜長于溫中。兩者都能溫肺化飲,干姜作用更強。
2、使用不同:
生姜既是中藥也是食材,每天吃生姜很常見,比如用來泡茶喝、比如用來蒸魚、又比如冬天游泳后,用生姜拌豆瓣醬送熱粥,那是妥妥的舒服。總之不一定非得夏天才可以吃生姜。
干姜不宜用來泡茶喝,因為干姜性熱,容易傷陰。炮姜、干姜是中藥,在處方中按辨證使用比較合理。
3、生姜,干姜,煨姜,炮姜,的區別只是做法不同:
姜是生姜姜采挖后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制成。煨姜是生姜切片,用紙包煨,至姜外表焦黃色,內黃色為度,或紙包后置爐火旁烘煨。炮姜是取干姜,照燙法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制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炮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干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良姜
生姜: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用主治:發表,散寒,止嘔,開痰。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解半夏、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生用發散,熟用和中)
干姜:性味;辛熱。歸;肺、脾、胃經。《本草經解》“入肝、肺、腎經”。
功用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高良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本草新編》:中“入心與膻中、脾、胃經。
功用主治:文衛,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噎膈反胃,食滯,瘴瘧,冷僻。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