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紫荊怎么過冬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紫荊冬天開花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紫荊的養護管理措施:
澆水:
紫荊喜濕潤環境,種植后應立即澆頭水,第三天澆二水,第六天后澆三水,三水過后視天氣情況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不積水為宜。夏天及時澆水,并可葉片噴霧,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水大爛根。入秋后如氣溫不高應控制澆水,防止秋發。入冬前澆足防凍水。翌年3月初澆返青水,除7月和8月視降水量確定是否澆水,4至10月各澆一次透水,入冬前澆防凍水。第三年使用同樣***澆灌,第四年進入正常管理,但防凍水和返青水要澆足澆透。如條件允許,4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澆一次透水,其他季節可靠天生長。有人認為紫荊耐旱,怕淹,其實紫荊是喜濕潤環境的,只不過不能在積水狀態下生長。
施肥:
紫荊喜肥,肥足則枝繁葉茂,花多色艷,缺肥則枝稀葉疏,花少色淡。除定植時要施以底肥,正常管理后,每年花后施一次氮肥,促長勢旺盛,初秋施一次磷鉀復合肥,利于花芽分化和新生枝條木質化后安全越冬。初冬結合澆凍水,施用牛馬糞。植株生長不良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5%尿素溶液。
修剪:
紫荊在園林中常作為灌叢使用,故從幼苗撫育開始就應加強修剪,以利形成良好株形。幼苗移栽后可輕短截,促其多生分枝,擴大營養面積,積累養分,發展根系。翌春可重短截,使其萌生新枝,選擇長勢較好的3個枝保留,其余全部剪除。生長期內加強水肥管理,對留下的枝條摘心。定植后將多生萌蘗及時疏除,加強對頭年留下的枝條的撫育,多進行摘心處理,以便多生二次枝。在栽培中要加強對開花枝的更新。實踐證明,超過5年的老枝,著花量就較少了,而且花芽上移,影響觀賞,故應及時更新。
病蟲害防治:
紫荊常見病害有紫荊角斑病、枯萎病以及葉枯病,常見的蟲害為大蓑蛾、褐邊綠刺蛾以及蚜蟲。應當加強養護管理,及時防治,及時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還可以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紫荊,豆科紫荊屬,落葉喬木或灌木。原產于中國。性喜歡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蘗性強,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藥,其種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洋紫荊,亦名紫荊花,但與紫荊極不相同。
叢生或單生灌木,高2-5米;樹皮和小枝灰白色。葉紙質,近圓形或三角狀圓形,長5-10
紫荊
厘
米,寬與長相若或略短于長,先端急尖,基部淺至深心形,兩面通常無毛,嫩葉綠色,僅葉柄略帶紫色,葉緣膜質透明,新鮮時明顯可見。花紫紅色或粉紅
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條則花越少,通常先于葉***,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則與葉同時***,花長
1-1.3厘米;花梗長3-9毫米;龍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紋;子房嫩綠色,花蕾時光亮無毛,后期則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顆。莢果扁狹長形,綠色,長4-8厘米,寬1-1.2厘米,翅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喙細而彎曲,基部長漸尖,兩側縫線對稱或近對稱;果頸長2-4毫米;種子2-6顆,闊長圓形,長5-6毫米,寬約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1]
2生長環境編輯
暖帶樹種,較耐寒。喜光,稍耐陰。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濕。萌芽力強,耐修剪。[1]
3分布范圍編輯
中國東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廣東、廣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陜西,東至浙江、江蘇和山東等省區。[1]
4繁殖***編輯
用播種、分株、扦插、壓條等法,而以播種為主。播前將種子進行80天左右的層積處理;春播后出
紫荊花和果實圖冊(9張)
芽很快。亦可在播前用溫水浸種1晝夜,播后約1個月可出芽。在華北一年生幼苗應覆土防寒過冬,第二年冬仍需適當保護。實生苗一般3年后可以開花。移栽一般在春季芽未萌動前或秋季落葉后,需適當帶土球,以保證成活。[2]
人工栽培
播種
9月至10月收集成熟莢果,取出種子,埋于干沙中置陰涼處越冬。次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這
樣才做到苗齊苗壯。用60℃溫水浸泡種子,水涼后繼續泡3天至5天。每天需要換涼水一次,種子吸水膨脹后,放在15℃環境中催芽,每天用溫水淋澆1次至2
次,待露白后播于苗床,2周可齊苗,出苗后適當間苗。4
片真葉時可移植苗圃中,畦地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為好。為便于管理,栽植實行寬窄行,寬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30厘米至40厘米。幼苗期不耐寒,冬
季需用塑料拱棚保護越冬。[3]
分株
紫荊根部易產生根蘗。秋季10月份或春季發芽前用利刀斷蘗苗和母株連接的側根另植,容易成活。秋季分株的應假植保護越冬,春季3月定植。一般第二年可開花。
壓條
生長季節都可進行,以春季3月至4月較好。空中壓條法可選1年至2年生枝條,用利刀刻傷
洋紫荊
并
環剝樹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質部,將生根粉液(按說明稀釋)涂在刻傷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干后用筒狀塑料袋套在刻傷處,裝滿疏松園土,澆水后兩頭扎
緊即可。一月后檢查,如土過干可補水保濕,生根后剪下另植。灌叢型樹可選外圍較細軟、1年至2年生枝條將基部刻傷,涂以生根粉液,急彎后埋入土中,上壓磚
石固定,頂梢可用棍支撐扶正。一般第二年3月分割另植。有些枝條當年不生根,可繼續埋壓,第二年可生根。繼續埋壓,第二年可生根。
扦插
在夏季的生長季節進行,剪去當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于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產中不常用。
嫁接
可用長勢強健的普通紫荊、巨紫荊做砧木,
但由于巨紫荊的耐寒性不強,故北方地區不宜使用。以加拿大紅葉紫荊等優良品種的芽或枝做接穗,接穗要求品種純正、長勢旺盛,選擇無病蟲害或少病蟲害的植株
向陽面外圍的充實枝條,接穗采集后剪除葉片,及時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7月用芽接的***進行。如果天氣干旱,嫁接前1至2天應灌一
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4]
盆栽
選盆:紫荊一般選用較深的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以正方形、圓形和橢圓形較為常見,有時也用較淺的長方形盆。盆的色彩以淺黃或青色為佳,以映襯滿枝紫紅花朵。
用土:對土質要求不高,微酸或微堿土均可適應。盆栽宜用肥沃疏松、透水性好的腐葉土或塘河泥
紫荊
風化后摻拌沙土及礱糠灰培養。
栽種:通常在春季2~3月間栽種。栽時要截短主根及過長根系,枝干也要適當剪短,只留3~4年生枝條為骨干枝。
加工:紫荊多采取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的加工造型***。一般只需將主莖干適當攀扎成所要求的姿態,以金屬絲攀扎較為方便自如,在花后梅雨季節進行為好。枝條造型以修剪結合攀扎進行,亦宜在花后加工為佳。
樹形:紫荊盆景造型主要有斜干式、曲干式、垂枝式、叢林式等。[5]
常見病害
紫荊常見的病害主要是角斑病。
癥狀: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病斑擴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導致葉片枯死,脫落。
防治***:①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來年浸染源;②發病時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6]
5物種分類編輯
白花紫荊(變型)
花白色。產江蘇上海(復旦大學校園內有栽培)。
短毛紫荊(變型)
灌木,高2-3米。幼枝、葉柄以及葉下面沿脈上均被短柔毛。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和云南。[1]
黃山紫荊
廣西紫荊
湖北紫荊
垂絲紫荊[7]
紫荊的栽培技術:
紫荊的主要繁殖***常用有:播種、分株、壓條、扦插的***。
播種:春季播種,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這樣才做到苗齊苗壯。用溫水浸泡種子,種子吸水膨脹后,放在15℃環境中催芽,待露白后播于苗床。長葉后可移植苗圃中,畦地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為好。為便于管理,栽植實行寬窄行,寬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30厘米至40厘米。
分株:紫荊根部易產生根蘗。秋季10月份或春季發芽前用刀斷蘗苗和母株連接的側根另植,容易成活。秋季分株的應保護越冬,春季3月定植,一般第二年可開花。
壓條:春季3月至4月,用利刀刻傷并環剝樹皮1厘米左右,露出木質部,將生根粉液涂在刻傷部位上方位置,然后用筒狀塑料袋套在刻傷處,裝滿疏松園土,澆水后兩頭扎緊即可。一月后檢查,如土過干可補水保濕,生根后剪下另植。灌叢型樹可選外圍較細軟生枝條,將基部刻傷,涂以生根粉液。第二年分割另植。
扦插:紫荊在夏季的生長季節進行,剪去當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于沙土中也可成活。
天津的話還是稍有點冷的,如果是下雪了,冷的時候給她捂點東西
紫金苗一般能抗零下五六度左右吧,在遼寧市外是不可以過冬的,一例遼寧地區溫度,冬天能達到零下二十幾度會被凍死的。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