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鸚鵡的特點,以及鸚鵡的特點外貌描寫100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導讀目錄:1、鸚鵡的特點和本領?2、鸚鵡有什么外貌和特點和特征。3、鸚鵡有什么特點?4、鸚鵡的特點有什么5、鸚鵡外貌特點鸚鵡的特點:時尚,長壽,不易生病,喂食簡單,無異味(糞便味道也不大),會說話。
本領:
1.鸚鵡的表演才能
鸚鵡聰明伶俐,善于學習,經來訓練后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鸚鵡與人類的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也是人們最好自的伙伴和朋友。在長期的馴養過程中,鸚鵡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樂,甚至能幫助人們治愈疾病。
2.模仿技能
人們對鸚鵡最為鐘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知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于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道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那特征可多了,300來種鸚鵡各有特色,顏色、體型、習性都有差別。
總體特征的話,是對足和勾狀的嘴,勾狀嘴和猛禽的又不一樣,更鈍,咬合力較高,不像猛禽的是用來撕扯獵物,而是像鉗子一樣用來磕開堅果和果皮的。
對狀的足,前二后二的腳趾讓鸚鵡擅長攀爬,行走方式大部分是前后***替的走路,有部分是跳著走,比如凱克鸚鵡。
至于體型顏色就的具體看品種了,長尾、短尾、大中小體型,顏色是跟它生活的環境色有關(人工繁殖的花色另算)
大部分鸚鵡是以植物種子為食,不擅長捕蟲,特殊食譜的,比如吸蜜鸚鵡是以花蜜花粉為主食,啄羊鸚鵡會食腐。
鸚鵡特點是鸚鵡學舌,必須經過系統訓練,就會像人一樣,模仿人說話
鸚鵡聰明伶俐,善于學習,經訓練后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各種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斗等等
常見鸚鵡的外貌特征
【虎皮鸚鵡】
體長16-18厘米,頭圓嘴強大、鉤曲、基部有蠟模,顏色主要有黃綠底棕黑條紋、藍底黑紋、黃綠相間黑紋。原產于澳大利亞,廣泛分布在澳洲的內陸地區。
【情侶鸚鵡(紅牡丹鸚鵡)】
身長16厘米左右,屬小型鸚鵡,其嘴紅色短粗,呈倒鉤狀,鼻和眼皮白色,面頰到胸部橘紅色,爪灰色。野生原始總計有9種,除一種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島外,其余8種分布于非洲坦桑尼亞、島干達、埃塞俄比亞、蘇凡等地。
【緋胸鸚鵡】
體長約33厘米,羽色上綠下紅,有長長的楔狀尾。分布于云南南部、廣西、廣東及海南島。
【藍冠短尾鸚鵡】
有包括春天懸掛鸚鵡九種不同的變種。身高大約12厘米,雄鳥體色綠,***稍淡,頭頂深藍,喉、腰、尾上覆羽紅;雌鳥羽色較暗,***發黃,喉緋紅。原產于東南亞和菲律賓及其以北的島嶼上,現在多生活在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一帶。
【大緋胸鸚鵡】
大緋胸鸚鵡屬于鸚鵡科,別名四川鸚鵡、大鸚哥、大紫胸鸚鵡,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四川、云南留鳥。大緋胸鸚鵡分布區狹窄,數量已十分稀少,應嚴加保護。
大緋胸鸚鵡屬于大型鸚鵡。為我國特產鳥類。全長45厘米左右。上體綠色,前額、眼先黑色,頭頂和耳羽藍沾紫色,翅綠色,翅下覆羽葡萄紅色。尾呈楔狀,藍綠色;尾下覆羽、腿羽黃綠色。***除喉部有寬闊黑斑外,余部多為紫色,胸部紫蘭色。嘴雄鳥紅色,雌鳥黑色。腳綠色。
大緋胸鸚鵡棲息于山地常綠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及溝谷地。善飛翔和攀援,喜群居。以堅果、漿果、玉米、稻谷等為主食。6~7月份繁殖,筑巢于樹洞及石縫中。每窩產卵3~6枚。
【琉璃金剛鸚鵡】
琉璃金剛鸚鵡屬于鸚鵡科,亦稱藍黃金剛鸚鵡、藍黃鸚鵡。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巴拿馬東部,南到哥倫比亞。
琉璃金剛鸚鵡的羽毛黃藍色,十分鮮艷耀眼,尤其是胸腹羽毛豐滿。喉黑色,頰羽白色,并具黑色條紋。腹部羽毛金黃色,枕、背及尾上覆羽藍色,而且有金屬光澤。眼白色,嘴、腳均黑色。
野生硫璃金剛鸚鵡多生活在熱帶森林,常成群活動,鳴聲粗野。食物主要是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巢營于樹洞中。
【灰頭鸚鵡】
灰頭鸚鵡屬于鸚鵡科,產于四川、云南。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灰頭鸚鵡屬于小型鸚鵡。全長約30厘米。體羽以綠色為主,上體草綠色。頭部鉛灰色;后頸和頸側有一銅綠色領環;眼先及貫眼紋近藍黑色;頰下有一黑帶。飛羽綠色,有淡黃色外緣;翅上中覆羽有一暗紅色斑塊。中央尾羽綠色,具紫黃色羽端;側尾羽綠色。***淡黃綠色。上嘴朱紅色,嘴端和下嘴黃色。
灰頭鸚鵡棲息于山區稀疏闊葉林、溝谷林或果園。主要食野果、種子及谷物。
【葵花鳳頭鸚鵡】
葵花鳳頭鸚鵡屬于鸚鵡科,亦稱葵花鸚鵡、琉璜冠大鸚鵡。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新西蘭、新幾內亞。
葵花鸚鵡體羽潔白如玉,羽冠檸檬黃色,雄鳥眼的色彩呈暗棕色,雌鳥呈微紅棕色。
葵花鸚鵡喜成群活動,有時一群可達數百只。食物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芽為主,繁殖時將巢營于樹洞內。
【雞尾鸚鵡】
雞尾鸚鵡屬于鸚鵡科,亦稱高冠鸚鵡。原產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現世界各地均有飼養。
雞尾鸚鵡體長約為26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灰黑色,冠羽為淡黃色,臉龐有塊橙紅色的色斑,初級飛羽為灰黑色,次級飛羽為白色,尾羽較長,呈灰黑色。
雞尾鸚鵡棲息于森林邊緣地區,喜歡成群活動,善于鳴叫。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葉、芽等為食。將巢營于樹洞內,每窩產卵4–11枚,孵化期約20–22天左右,雛鳥出殼后由雙親共同養育。
【紅頂吸蜜鸚鵡】
紅頂吸蜜鸚鵡屬于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
紅頂吸蜜鸚鵡體長約為31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鮮紅色,具有金屬光澤,尾羽為赤棕色,嘴為橘紅色。
紅頂吸蜜鸚鵡棲息于沿海岸和1250米的山林地帶,常結成20只左右的小群,以花蜜、花瓣、昆蟲為主,也食少量的植物種子。它們叫聲響亮,特別在月明之夜。紅頂吸蜜鸚鵡以高大樹洞筑巢,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28–30天,雛鳥60天后方能離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