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日優鮮被曝原地解散,供應商懵了,公司緊急回應!真相究竟如何?
來源:國際金融報
每日優鮮被曝公司原地解散,供應商坐不住了,公司緊急回應稱是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每日優鮮正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7月28日傍晚,有網友曝出每日優鮮內部員工發布的一則信息:公司原地解散,內部溝通軟件飛書及VPN已停用,請各供應商聯系徐正、曾斌老板級別人物。感謝理解!另:感謝所有供應商對于過往工作的支持和幫助,謝謝!
網絡截圖
緊接著,每日優鮮被網友曝出更為詳細的“每日優鮮融資未能交割成功,公司‘解散’”的***,***里不僅有截圖還有現場錄音,經微信群不斷轉發迅速發酵,至當日晚間已經火速席卷整個網絡。一時間,諸多網友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是每日優鮮,這家公司究竟怎么了?
不僅是網友,懵圈的還有供應商。一位合作長達近五年的供應商張昊天(化名)在7月28日晚間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本上所有的供應商在聽到消息后都“炸了”。“據他們(每日優鮮)內部的人講,采購部門基本上就是全部停職停薪,已經原地解散了。”
7月28日晚間,《國際金融報》記者也聯系上了每日優鮮方面。不過,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網絡傳言不實,公司并未“解散”。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7月29日,在一個供應商***大群中,有供應商表示其已經去過每日優鮮北京總部,“什么都沒有,沒人。”
突然暴雷被指“原地解散”
“每日優鮮賬戶上還有錢,要趕緊下單,別到時候不能用了,這種時候絕不能樂觀。”“沒想到,竟然會是每日優鮮?”“每日優鮮,88……”7月28日傍晚開始,在相關社交平臺上,網友對每日優鮮幾乎都充斥著相對悲觀的態度,認為每日優鮮“倒閉”了。
同日傍晚,每日優鮮因網傳“原地解散”的消息登上熱搜。與前述內部員工發布信息截圖一同在社交媒體上被流轉的還有一段***,“原地解散”四個字在其中格外醒目。其中一并附上的錄音文件顯示,由于投資款沒有及時到賬,絕大多數同事的工資會暫緩發放,公司也可能會尋找其他變現途徑。此外,大部分人的工作就截止到7月28日,7月的社保公司承擔,8月份開始就需要員工自理公積金和社保。”
隨著這一消息的擴散,不少網友發現,每日優鮮APP和小程序首頁顯示服務變更通知,“配送時間:最快次日送達。配送范圍:全國均可配送”。這意味著,其關閉了原本30分鐘達的極速達業務。將定位更換為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該頁面均有顯示。
“我從一個多月前就感覺每日優鮮可能有問題了,主要是在疫情之后,一方面是新鮮水果蔬菜品類少了很多,只有黃瓜、西紅柿,胡蘿卜等這些特別常見的蔬菜,很多想買的東西都是次日達,相比之下盒馬和叮咚在疫情之后很快恢復正常,新鮮水果蔬菜品類都很全;另一方面是每日優鮮平臺贈送了我會員資格,感覺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贈送的。”消費者崔小姐向記者描述了自己近期于每日優鮮平臺上購物的感受。
而一位長期使用每日優鮮購物的李女士則告訴記者:“我網上一看到消息出來就有些著急,第一反應就是我還能不能正常下單,畢竟我賬戶里還有那么多余額。很快,我打開每日優鮮APP進行了一番操作,當我選好需要的東西到支付頁面后,情況就來了,頁面竟出現了‘抱歉,本單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
與此同時,另一位每日優鮮會員陳女士也向記者表示,“自己在每日優鮮APP上下單后也無法支付”。其告訴記者,自己從不喜歡在平臺上儲值,畢竟現在平臺動不動就跑路,但可以充值會員,如果有情況相對損失會小一些。“看到網上的消息,真的是半信半疑,一個上市公司不應該‘倒閉’吧,但我立刻打開APP下單,就發現微信支付不了了,現在不是極速達,還是次日達的情況下,還說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會不會企業真的出了問題?”
很快,前述李女士還忍不住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在已經無法下單,那我賬戶里的余額該怎么辦?”
針對APP無法下單支付的情況,每日優鮮相關人士則向記者表示自己也并不清楚,待其了解后才能回復。
“我只能給您講我們沒有解散,因為我還在工作……”該每日優鮮相關人士向記者坦言,自己并沒有參加前述錄音中的會議,所以針對相關內容不能進行證實。“因為業務在做調整的關系,有一些同事的崗位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其實公司也在積極地想一些方案,看看怎么給我們的員工一些最大的保障權益。”
供應商稱早有苗頭
“現在情況咋樣?”“都關門了,跟以前同程生活差不多。”7月28日晚間,在一個沉寂較久的生鮮平臺供應商交流群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對話,隨后接話的群成員寥寥無幾。一名自稱是每日優鮮供應商的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戲謔,供應商大概“都習慣”了生鮮平臺的突然倒下。
針對網傳“原地解散”,盡管每日優鮮對外已經辟謠,并稱公司是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但平臺供應商們的內心卻難以平靜。
7月28日晚間,張昊天接聽了多個來自同行的***,對方都想向他打聽每日優鮮的最新狀況。張昊天在看到相關消息后,已經早早和律師進行了溝通,他想了解的是接下去要如何做才能盡最大可能來維護好自己的權益。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他們(每日優鮮)現在的采購基本上都處于停職停薪的狀態,下午全部解散工作。說白了,他們(每日優鮮)的采購部門基本上就是全部停職停薪,已經原地解散了。”張昊天向記者這樣表示。
他還透露稱,供應商的后臺供貨數據或已被每日優鮮刪除。“他們(每日優鮮)可能連夜把后臺的數據全部刪除了。正常情況下,如果供應商很久沒有收到貨款的話,他(供應商)可能會停止供貨。時間再久一些收不到貨款的話可能就會訴訟,走法律手段。但以目前的情況來講,那一部分供應商可能連訴訟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不排除)每日優鮮把后臺數據刪除了,我已經咨詢過律師了,這相當于就沒有一定的證據證明我之前是幫每日優鮮供貨的,光憑合同有可能會說每日優鮮狀況不好你早就已經不供貨了。”
張昊天進一步向記者解釋,于供應商而言,要證明自己供貨了需要拿出一定的證據,比如平臺提供的開票證據等。“但這邊是單方面開票,都沒有一個后臺的簽收跟憑證,什么都沒有,所以說今天(7月28日)供應商一下子都炸了。”
按照張昊天的說法,其和每日優鮮的合作從2017年開始,向平臺供應調味糧油類的標品。但就在今年1、2月份后,他就沒有再給平臺供過貨。“因為我發現苗頭已經有點不對了。往年它是有一個供應鏈金融,可以按時支付供應商貨款的,但從去年12月份開始,供應鏈金融突然付不了錢了,我就感覺有點問題了。”
在這名供應商看來,每日優鮮或是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已經不行”了。他告訴記者,每日優鮮過去針對供應商的賬期為45天,但2021年初的合同就改成了75天,今年則直接變為100天。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原本供應商認為每日優鮮在疫情期間能夠“回過神”來,但其在沒有支付過往貨款的情況下繼續讓供應商供貨,加之后續貨款又付不出后,不少供應商就陸續停止了供貨。
“雖然它(每日優鮮)口頭沒說破產,但我們覺得它(每日優鮮)基本上就跟去年同程的情況一樣,一夜之間宣布破產,因為采購都是不知道的狀態,它(每日優鮮)應該后臺數據都連夜刪除了,現在供應商采購系統都登不上了。”7月28日晚間,另一名被每日優鮮拖欠了200余萬貨款的供應商何夏(化名)這樣告訴記者。
他表示,每日優鮮應該是極速達業務部分的所有員工都停職了。“極速達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他們2017年做到家業務主要就是靠極速達,核心業務就是極速達,次日達早就外包給京東了。”這名供應商指出,每日優鮮的供應商有數百人,現在他們或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沒有憑證,平臺很有可能不付貨款的錢;二是就算有些供應商有證據也進行訴訟了,但每日優鮮不一定能付得出錢。
事實上,半個月前,每日優鮮還在其投資者關系平臺發布公告,宣布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股權投資。在何夏看來,就是這則消息讓不少供應商“掉以輕心”了。“也許很多供應商最近想做一些準備的,正是因為它的融資消息很可能又暫停了做準備的計劃。現在直接后臺都登錄不了了,就相當于很多供應商連一個證據鏈都沒有了。”
目前,每日優鮮供應商后臺系統是部分供應商登錄不上,還是所有的供應商均無法登陸,情況尚不清楚。就此事,《國際金融報》記者于7月29日繼續致電每日優鮮相關人士,但該人士也對此情況的發生感到十分無奈,盡管不清楚是何原因導致,但其向記者強調有些突***況的發生非公司主動行為,她也需要一定時間去進行溝通和了解。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元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部分供應商自述的情況看,每日優鮮可能刪除了系統記錄,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么供應商取得這部分數據比較困難,對供應商以民事訴訟方式***在舉證上設置了困難。
“我建議供應商可以收集整理本公司給每日優鮮的送貨記錄,如發貨單,收貨憑證等,結合以往結算的貨物價格與市場價格,可以判斷出初步的損失金額。從整個事件來看,如果每日優鮮確系刪除了大批供應商的供貨數據,那么就已經涉嫌《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所規定的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與虛假破產罪;在已經沒有履行能力的情況下,收受供應商貨物后逃匿,已經涉嫌了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建議供應商同時向市場監督機關投訴,并向***機關報案。”陳元熹進一步指出。
十字路口的社區零售平臺
無疑,7月28日的“暴雷”讓每日優鮮過去的種種爭議再度成為焦點。
根據***息,2014年10月,每日優鮮成立;2015年5月,其首創前置倉模式;2016年3月,每日優鮮APP正式上線。
記者查詢天眼查后注意到,在上市前,從2014年底到2020年底,每日優鮮經歷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騰訊投資、華創資本、聯想創投,高盛資產等。
去年6月份,每日優鮮于每股納斯達克成功敲鐘上市。此前每日優鮮預定發行價為13美元/ADS,上市當天其開盤即跌18%至10.65美元。截至當日收盤,每日優鮮股價報9.66美元/ADS,較發行價下跌25.69%,總市值為22.74億美元。
去年,每日優鮮在披露招股書時指出,在過去不到7年的時間里,其已經在全國16個城市開設了631個前置倉,極速達SKU超4300個,平均配送時長僅39分鐘。
招股書還顯示,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率從2018年的34.9%降低到2019年的30.5%,再降至2020年的25.7%。據稱,這主要得益于AI應用率的提高,包括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以及智慧營銷的應用,隨著智能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其未來履約成本預計還將進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并不賺錢。2018年、2019年、2020年,每日優鮮的總營收分別為35.467億元、60.014億元、61.304億元,三年虧損額分別為22.316億元、29.094億元、16.492億元,調整后凈虧損為22.15億元,27.77億元、15.89億元。
此前的公告中,每日優鮮曾預計2021年虧損為37.37億元至37.67億元,遠高于2020年的15.89億元。
“上市的時候都沒看好,基本盤不扎實,都用來燒數據。”對于每日優鮮當前的情況,資深零售行業分析師王國平這樣指出,每日優鮮融資不到位是結果,核心是看不到盈利希望。“其實它上市成功拿到錢可以用來夯實基礎,可惜繼續用來燒,融資跟不上,就崩了。”
王國平表示,對于每日優鮮這樣的平臺來說,前置倉的問題還是單量不足、不平衡和履約成本過高的問題,沒辦法解決,所以虧損是一定的。而次日達履約成本降低,在每日優鮮體系得以保留。“國內前置倉跑通的只有樸樸超市。前置倉這個賽道護城河不夠寬,疫情階段很多實體超市基本打通小程序,實現了周邊區域的線上覆蓋,很大稀釋了線上單。前置倉又受制于SKU少,單量不斷受到威脅,訂單密度越發不均衡,價值變小。”
“前置倉業務確實成本太高,所以我們現在暫時關閉前置倉,這是我們為了盈利而做出的戰略調整,但未來還會有怎樣的調整,其實我也不確定。”前述每日優鮮相關人士這樣給出解釋。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經在媒體采訪中提到,中國社區零售數字化已經到了大爆發前夜。只是,“十字路口”的每日優鮮還能繼續在這個賽道上存在嗎?一切都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