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上海代表菜有哪些,以及上海菜百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上海菜非常的清淡,但是品類和樣式非常的多,上海人的飲食非常講究,一日三餐都會吃,而且頓頓有湯有菜。
上海本幫菜十大名菜蝦子大烏參蝦子大烏參,始于20年代末。由上海德興館名廚楊和生和蔡福生創(chuàng)制。當時,上海十六鋪的洋行街街附近有家上海德興館,生意興隆,那些海味行經(jīng)營者為打開海參的銷路,愿提供海參樣品給德光館試制菜肴。名廚楊和生和蔡福生將海參水發(fā)后,加筍片、濃鮮湯,及調(diào)味,制成了“紅燒海參”,不久就成為受人歡迎的新名菜。后來廚師們用鮮味較濃的干蝦子作配料,使海參口味更鮮,從此德興館的“蝦子大烏參”便馳名全市。40年代時又傳至香港。魯迅、白楊、周信芳等著名人士都前往品嘗過。數(shù)十年來,此菜一直盛名不衰。特點:用大烏參和蝦子經(jīng)油炸和燜制而成。成菜色澤烏光亮麗,肉皮軟糯酥爛,鹵汁稠濃,味香醇厚,深有回味。八寶辣醬“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于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制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diào)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歡迎。后來,上海一些菜館紛紛仿效,“八寶辣醬”就廣為流傳了。八寶鴨“八寶鴨”是上海各家飯店的風味名菜,該菜以鴨、冬菇、冬筍、火腿丁、肉丁、栗丁、蝦仁、蓮子、糯米為原料做成。八寶鴨***時要至少蒸數(shù)小時至軟。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的為最佳,故被美食家譽為席上一絕而馳名中外。是用帶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紙蒸熟,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出籠時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diào)制的蝦仁和青豆,滿堂皆香。糟缽頭糟缽頭,始于清代嘉慶年間。由上海本地著名廚師徐三首創(chuàng)。清代《淞南樂府》載:“淞南好,風味舊曾諳。羊胛開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羊肆向惟白煮,戴九創(chuàng)為小炒,近更為糟者為佳。徐三善煮梅霜豬腳。邇年肆中以缽貯糟,入以豬耳腦、舌及肝、肺、腸、胃等,曰‘糟缽頭’,邑人咸稱美味。”到清代光緒年間,上海老板店和德興館等本幫菜館烹制的“糟缽頭”已盛名滬上。近百年來,此菜幾經(jīng)改革,從40年代起,將原來用生豬內(nèi)臟加香糟逐只蒸制,改為用熟豬內(nèi)臟,加火腿、筍片待入砂鍋,加鮮湯、香糟鹵燉制而成。它制法簡易,迅速方便,又不失原來特色。草頭圈子所謂草頭圈子是上海人家的一道家常菜。草頭是句上海土閑話,實際上它的學名叫作苜蓿,這里的“圈子”則指豬大腸。草頭圈子的做法:先將大腸翻洗干凈,然后用清水泡再擱面粉米醋搓擦去腥味,再然后放在湯鍋里加蔥、姜、料酒一起燒煮至八成熟,后冷卻開刀切成長約三公分左右段子,再加入黃酒、醬油、糖、味精、白湯、姜末燒,燒開后換成小火煮,快好的時候用旺火收汁,勾少許芡,淋上麻油待用。另把炒鍋燒熱放油,投入草頭,旺火煸燒同時加鹽、醬油、糖、味精至熟即出鍋后倒入盆中,將已炒好的腸子放在草頭中間即可。草頭圈子實際上是兩道菜,生煸草頭和紅燒圈子。清蒸大閘蟹清蒸大閘蟹,屬于清蒸海鮮類菜系,以其味道醇厚,營養(yǎng)豐富而聞名。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在我國北起遼河南至珠江,漫長的海岸線上廣泛分布,其中以長江水系產(chǎn)量最大,口感最鮮美。大閘蟹名稱來源于吳方言,以陽澄湖的清水大閘蟹最為著名,主要產(chǎn)于蘇州市的昆山、常熟等地。清蒸大閘蟹:挑選個大、肢體全、活力強的陽澄湖大閘蟹,放在清水里洗凈,用繩或草把大閘蟹的兩個夾子和八條腿扎緊成團狀,入鍋隔水蒸熟。也可以放在水里煮熟。下鍋時可放一些生姜、紫蘇、黃酒、食鹽與之同煮,可以避寒去腥。食用時配上自己精心調(diào)制的醬汁和黃酒,既能調(diào)味驅(qū)腥,又能完全吊出大閘蟹的美味。竹筍腌鮮"竹筍腌鮮"是上海地區(qū)的名菜。此菜湯汁白濃,肉質(zhì)酥肥,口味鮮香。每到春天竹筍上市時,滬上人家都喜歡烹制這道佳肴。竹筍古代叫做"苞".早在夏代,人們就以筍代食,以筍入貢了,而且代代相傳。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贊美竹筍的詩文。"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駢頭玉嬰兒,一一脫綿繃。庖人應未識,旅人眼先明……"這是蘇東坡的一首竹筍詩。宋代著名高僧濟顛和尚有《筍疏》云:"拖油盤內(nèi)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宋代另一高僧贊寧還寫了一本食筍的專著《筍譜》。傳說清康熙皇帝特別喜食江南春筍,曹寅與其妻兄李煦,為此在江寧、蘇州織造和兩淮鹽政任內(nèi),每年都向京城進貢"燕來筍"。楓涇丁蹄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qū)的特產(chǎn)。上海楓涇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后吃“糯”的獨特味道。、“楓徑丁蹄”與該鎮(zhèn)“丁義興***”有關。清咸豐二年,有丁氏兄弟在該鎮(zhèn)張家橋開設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為了進一步打開局面,擴大營業(yè),丁氏兄弟就把主意打在楓徑豬蹄上。楓徑豬是著名的太湖良種,它細皮白肉,肥瘦適中,骨細肉嫩,一煮就熟。丁氏兄弟就取其后蹄,烹制時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以及適量的丁香、桂皮和生姜等原料,經(jīng)柴火三文三旺后,以溫火燜煮而成。熟后外形完整,色澤暗紅光亮,熱吃酥而不爛,冷吃噴香可口,肉質(zhì)細嫩,湯質(zhì)濃而不膩,十分可口,久吃不厭,故很受歡迎,人們稱為“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制的“紅燒豬蹄”。松江鱸魚自古以來,四鰓鱸因松江而名、名聞四方;因秀野橋而美、美滿九州……松江四鰓鱸——它是一種小型魚類,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人類最后的珍稀貴族,位列“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首,有著“江南第一名魚”之美稱。它已經(jīng)超越了一條魚的范疇,從皇帝到國家主席,從名人到平民百姓,從國內(nèi)到國外都高度贊頌,如此重視,舉世罕見。它更是是現(xiàn)代科技的結(jié)晶,淵源文化的沉淀,國宴名魚的尊榮。松江四鰓鱸是海淡水洄游性魚類,從小到大攝食海淡水動物餌料十多種,體內(nèi)富含豐富的礦物質(zhì)、維生素和氨基酸。古人把松江四鰓鱸曬干,做成鱸魚燴,作為平時家中孩童的滋補物品。松江四鰓鱸進入河流后主要以活蝦為食,喜生活于水流湍急之處,體內(nèi)所含蛋白質(zhì)比黃鱔、牛肉更為豐富,氨基酸、維生素比其它肉食品要高得多;肉質(zhì)潔白似雪,肥嫩鮮美,少刺無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盡。松江四鰓鱸有諸多與眾不同之處。如冬天,將普通的魚和松江四鰓鱸分別做成湯后,一夜之后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其他的魚湯都凝固成一團,而松江四鰓鱸湯不會凝固。冰糖甲魚寧波菜肴,以冰糖甲魚最著名。冰糖甲魚的另一別稱為“獨占鰲頭”,則是從甬江狀元樓首創(chuàng)的,是寧波十大名菜之一。相傳此菜“獨占鰲頭”的名稱源自清代,當年寧波兩位趕考的舉人嘗此美味,欣然起名為“獨占鰲頭”。待到秋季揭榜,其中一位舉人果然中了狀元。衣錦還鄉(xiāng)后重登酒樓,再嘗名菜,并為酒樓題名為“狀元樓。從此以后,狀元樓名噪浙東。狀元樓名菜冰糖甲魚,也名揚海外。后來上海也開起了兩家狀元樓;一名“甬江狀元樓”,一名“四明狀元樓”并都以善烹冰糖甲魚著名。冰糖甲魚特點,是以甲魚為主要原料,加以冰糖等佐料,具有色澤黃亮,綿糯潤口,甜酸香咸俱全,滋味鮮美,并由于烹制時用芡汁熱油裹緊甲魚,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度。
上海不是淮揚菜。上海菜有上海紅燒肉,八寶鴨,水晶蝦仁,紅燒蹄髈,油爆蝦。
1、鮮肉月餅
這種月餅里面放了很多新鮮的豬肉,***出來的月餅味道特別棒,外皮酥嫩,還有濃郁的香味,吃過一次之后就會知道是名不虛傳。
2、椒鹽排條
雖然椒鹽排條是很平常的菜品,不過對于上海人來說,這道美食的受歡迎程度還是很高的。主要的食材就是豬肋骨,新鮮程度非常高,跟椒鹽搭配在一起,經(jīng)過炸制過后,味道特別好。
3、醬鴨
醬鴨最大的特色就是肉質(zhì)十分鮮嫩,吃起來還有特別濃郁的香味,外觀看上去非常不錯,足以讓人胃口大開。
4、炒鱔糊
炒鱔糊是上海當?shù)睾苡刑厣拿朗常@道美食主要的食材就是鱔絲,然后再加上蒜蓉等配料,雖然做法比較簡單,但是做起來的成品還是蠻香的,足以給味蕾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
5、炸豬排
炸制出來的豬排十分酥脆,而且肉質(zhì)也非常鮮嫩,在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喜好加上辣椒醬等,味道會更上一層樓。
6、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包是上海當?shù)丶矣鲬魰缘拿朗常麣馓貏e大,而且南翔小籠包也有很久的歷史,***出來的小籠包口感不錯,外皮特別薄,還有濃郁的湯汁。吃完一次著實讓人念念不忘。
四鰓鱸
魚素負盛名的上海松江鱸魚,其味鮮美,其肉細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飪技藝,歷來被視為上乘珍饈。松江鱸魚身體肥圓,體長不過十多厘米,重一百多克,頭大而扁平,口闊而眼小,黃褐色,身披幾道黑條紋,還略帶黑點。更奇的是,這種魚出水后鰓房里仍貯著水,若置于稻糠里,可活四五天。此魚兩鰓前后有一道凹坎,其形與色如同鰓孔,在鰓蓋上又有條橙紅色的條紋,狀似四片外露的鰓葉,故被人稱為“四鰓鱸”。
白汁桂魚
“白汁桂魚”是上海著名的特色風味佳肴之一。此菜以活桂魚制成,色質(zhì)奶白,魚肉鮮嫩,深受食客們的青睞。
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各家飯店的名菜,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的為最佳,故被美食家譽為席上一絕而馳名中外。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于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制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diào)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歡迎。后來,上海一些菜館紛紛仿效,“八寶辣醬”就廣為流傳了。
芙蓉蟹斗
我國蟹類很多,有河蟹、梭子蟹、青蟹、溪蟹等等,其中河蟹最受人們歡迎。上海蘇州一帶更以“陽澄湖清水大閘蟹”馳名。有詩云:“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蟹的營養(yǎng)很豐富,所含脂肪、維生素A和核黃素都較高。尤其是農(nóng)歷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卵滿膏膩,個大肉多。“九月團臍,十月尖”,是選購清水大閘蟹的經(jīng)驗之談。
關于上海代表菜有哪些的內(nèi)容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