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光圈大小的區別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攝像頭光圈大小的區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使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有什么區別?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光圈?光圈如何調?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對于已經制造好的鏡頭,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簡單來說,我們把相機鏡頭前由多片金屬葉片互疊組成的可變孔徑的光柵叫做光圈。
相機上的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調到數字小的位置,數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數字越大,光圈便越小。
使用大小光圈的區別:
1、大光圈有虛化效果。也就是對焦的部分相對清晰;
大光圈進光量大。有補光效果,因此光線不足時可選用大光圈;
大光圈是個拍個人***;
2、小光圈拍攝不會虛化,比較清晰,拍集體照時比較實用;
小光圈進光少。拍攝較暗,但清晰度高;
小光圈可以拍出星茫。
因此小光圈拍風景、或者光線好的地方用的比較多,大光圈主要用于拍攝光線比較暗的場景,或是拍一些突出主體的照片,通過大光圈來虛化背景。
手機光圈大小的區別是:
1、光圈的大小,就是相機傳感器接收光的大小。光圈越大,接收的越多,照出來的圖片越亮。光圈的值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F2.8,是最大光圈。
2、再說夜景拍攝。由于夜間光線不足,所以需要吸收的光越多,在相同ISO、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拍攝的越清晰。
手機、全稱為移動***或無線***,通常稱為手機,原本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稱,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便攜式***終端,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40年制造的戰地移動***機發展而來。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移動***,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歷經2G時代、3G時代,迄今為止已發展至4G時代了,而5G時代也緊隨其后,國內已經出現5G的商用。
你好:
1,光圈大小,決定了【進光量】的多少,還影響了拍照的【景深】。
2,場景寬不寬(視野),與光圈沒有關系,應該是與【廣角鏡頭】有關的。
光圈越大,進量越多,光圈越小進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數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數值越大光圈就越小。用大光圈可以拍出很有意境的照片,用小光圈適合拍攝集體照。
在單反相機當中有一個指標叫做光圈,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進光量,照片的虛化程度。大光圈是指光圈值非常的高。光圈的大小對照片的影響是很大的,大光圈會讓照片的背景非常的虛化,拍攝人像、花卉、一些小東西,可以拍出很有意境的感覺。
拍夜景很多人不知道用什么樣的光圈值,可以拍出那種十字星的燈光,其實把光圈調小就可以了,但是快門有可能變慢,需要準備一個三腳架進行拍攝。
拍模特我們一般選擇大光圈,把背景給模糊掉,而且大光圈可以提供很明亮的環境,這樣拍出來的模特也會很漂亮。
光圈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根據我們拍攝的題材的不同,所在的場景光線是否充足來進行調整,才能拍出更好的更滿意的照片。
在相機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調到數字小的位置,象是f/1.4、f/2.8、f/4等等,數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數字越大,光圈便越小,即是窗會變小,能吸入的光線不多,數字和光圈大小是剛好相反的。
(1)景深的區別,光圈越大比如1.4、1.8、2.0拍出來通常背景都比較虛化,只有主體是清晰的。
(2)小光圈比如F8F16F22等拍風景很好,很遠的地方都是很清晰的,但是快門要求不一樣,大光圈相對快門速度要高些,小光圈快門速度就低很多了。
(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的大小就是指背景的虛化程度,景深小背景就越模糊,就是銳度越低,主體就越明亮清晰;景深越大背景越不模糊,銳度越高,主體體現越不明顯。
(4)如果其他值不變只變光圈的話,光圈越大照片就越亮,光圈越小,照片就越暗。光圈太大照片可能會因為曝光過度而變成全白,相反就是變成全黑了。F值越小光圈越大,相反就是了。
(5)光圈、感光度等都一定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快,照片曝光度越低,比如,1/100的快門速度拍的照片要比1/60拍的照片暗。
(6)我們假設快門是水閘,光圈大小就是水閘打開的大小程度,快門速度,就是水閘***的時間長短,光就是水,那么,水閘打開大小程度一定,我們打開水閘到關上水閘的這個時間越長,流進的水就越多,反之亦然。
(7)背景虛化就是使景深變淺,使焦點聚集在主題上。要想虛化背景,但一般的DC是不具備大光圈這個功能的,而傻瓜型的相機是無法達到虛化背景的效果的,一般的DC機最好的虛擬***便是用微距拍攝,當然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來實現。
光圈通俗的講就是相機鏡頭的開孔。由于進光量的不同光圈需要能夠變大變小,而鏡頭焦距是固定的,所以就有了一個鏡頭焦距和光圈開孔的比值。例如一支50mm的標準定焦鏡頭,最大開孔是25mm,則比值是1:2,記為f2,也就是光圈系數(用f表示)。光圈系數即"相對孔徑"的倒數。控制鏡頭進光量,需要由鏡頭所謂"孔徑光闌"來控制。孔徑光闌都是位于鏡頭內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葉片(稱為光闌葉片)組成,可以使中間形成(近似)圓孔變大或者縮小,以達到控制通過光量大小的目的。我們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而孔徑受到光闌的控制。對于不同的鏡頭而言,光闌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徑也不相同,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無法實現不同鏡頭的比較。為了方便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量和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鏡頭的孔徑光闌實際作用,采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
相對孔徑=[入射瞳直徑]/[鏡頭焦距]=d/f
網上好多資料都寫反了,請注意:相對孔徑和光圈系數(又叫F數)互為倒數。
光圈系數=[鏡頭焦距]/[入射瞳直徑]=f/d
比如某個鏡頭的焦距為50mm,入射瞳直徑為25mm,那么該鏡頭的相對孔徑就是25/50=1/2。在實際使用中,通常都是用光圈系數來間接表示相對孔徑的大小,比如f1.4、f2、f2.8等,也有直接用相對孔徑來表示的,如1:2,1:2.8。
完整的光圈系數值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兩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對于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比如f5.6-f8之間還有f6.3、f7.1,f2.8-f4之間還有f3.2、f3.5,f4-f5.6之間還有f4.5、f5.0,這種1級光圈相鄰兩檔之間進光量相差1。
光圈的作用
1、控制進光量:
由于光圈有控制鏡頭進光量的作用,在暗弱的光線下拍攝,需要使用大光圈鏡頭來增加進光量,使其獲得更多的光量;而在明亮的場合,則使用小光圈不至于曝光過度。總之,可以通過光圈的調節,達到準確曝光的目的。
2、控制景深:
光圈的作用除了控制進光量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拍攝畫面的景深。光圈與景深的關系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控制像質:
由于光學原理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攝影鏡頭在全開光圈時的像質并不是最佳的,通常在收縮光圈2-3檔后,像質有明顯的改善,這就是所謂的最佳光圈,一般為f811左右。
每個攝影鏡頭都有一個或者多個最佳光圈,在這些最佳光圈下,畫面的質量達到最好,分辨率高、反差均衡等。
不同的鏡頭,最佳光圈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最佳光圈出現在最大光圈收縮2檔或者3檔的位置。比如最大光圈為F/2.8的鏡頭,最佳光圈為F/5.6或者F/8。
圓形光圈
嚴格來說,由多片光闌葉片形成的是多邊形而不是圓形。多邊形光闌會使真正的通光量與標稱的通光量有一定的差別。由于這樣的差別很小,實際使用中可以忽略不計。
近年來,由于設計和制造工藝的改進,開始流行圓形光圈,就是在最大光圈收縮兩檔,依然保持圓形。這類光圈的優點是:
1、使實際光圈與標稱光圈的差別減小;
2、改善了焦外成像效果。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