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風起隴西》開播以來,觀眾對它各方面的評價,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講到劇情,有人說是對歷史的改寫,也有人說是對三國的經典重塑。
提及影像,有人說是故弄玄虛的“濾鏡”,也有人說是不可多得的電影質感。
談起節奏,有人說混亂至極、暈頭轉向,也有人說是井然有序、極速流暢。
至于服道化、音樂和臺詞,觀眾們也是各執一詞,有人大肆批評也有人不吝夸贊??傊?,《風起隴西》的出現,完美地闡釋了什么是“毀譽參半”。
不過接下來,咱們就把眼光從這些爭議上收一收,單純地欣賞一下劇中演員們的表演。
番茄君就給大家聊一聊,《風起隴西》中“演技最好”的8位演員,看看這些兼具名氣和實力的演員們,都在劇中貢獻了哪些精彩的表演,創造了哪些名場面。
第八名,孫怡(飾翟悅)
作為一部男性群像戲,《風起隴西》中的女主演只有兩個,其中一個便是孫怡。
她在劇中飾演的翟悅,和兩位男主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她是荀詡的妹妹,另一方面她又是陳恭的妻子。
正是因為有她做為紐帶,兩個時刻游走在生死一線的男性間諜,才會衍生出非同一般的兄弟情感。
如果沒有翟悅作為情感的依托,在那個充斥著背叛的年代,荀詡和陳恭之間拼死互信的人物關系,根本不具有信服力。
所以說,翟悅的存在,是這部劇得以合理展開的基石。
翟悅在劇中,本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弱女子,為了追隨哥哥和丈夫“光復漢室”的腳步,她搖身一變,成了一顆在情報線上出生入死的棋子。
身份上的急速轉換,給翟悅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觀眾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活在陳恭回憶中的妻子,天真爛漫且了無心事。
不管是在飯桌上說笑還是撒嬌,
還是在成婚時的喜不自持,都能表明她的甜美與單純。
但為了獲取情報,偽裝成“圣姑”的身份孤身潛入五仙道以后,翟悅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不僅平日里處事沉穩、成熟無比,就連和日思夜想的陳恭重逢時,她也只是用眼神,略微地表達了一下內心的震驚。
翟悅在化身間諜前后展現出的巨大反差,被孫怡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出來。
在她的演繹下,觀眾既能看到角色在劇中的成長,也能感受到女性身上所獨有的勇敢與堅毅。
尤其是她在生命最后,寧死不屈的悲壯模樣,更是讓人無比憐惜。
第七名,常遠(飾孫令)
常遠飾演的孫令,是《風起隴西》影視化改編之后,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
這個角色,除了要以劇中人的身份在正片中參與敘事,還要以講解員的身份在每集片尾加以解說。
有反對者稱,如此設定會破壞觀眾對人物的理解,番茄君倒是覺得,這個新穎的設計非常有意思。
它不僅讓角色有了發言權,得到了一個為自己發聲的機會,也讓對三國歷史不太熟悉的觀眾,能夠通過片尾通俗易懂地講解,對劇情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
換句話說就是,它在打破第四堵墻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科普作用。
另外,也正是這個創新的設定,讓番茄君再次感受到了常遠的表演能力、喜劇功底和相聲天賦。
常遠出生于相聲世家,可他并沒有留戀于爺爺——相聲大師常寶華的庇護。
而是在掌握了豐厚的相聲知識以后,考入電影學院學習表演,之后又加入開心麻花,接連在小品、舞臺劇和喜劇電影中展露光彩。
如果說,他此前在影視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丑角”形象,影響了觀眾對他的評判。
那么,《風起隴西》中刻畫的孫令一角,完全可以證明,他是一個頗具特色的實力演員。
從別有用心的探秘者,
再到好高騖遠的功利之人,
之后又是不畏強權的熱血男兒,
以及知恩圖報的有心人……常遠的孫令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這都不算有演技,番茄君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常遠為什么能天真如孩童,
也能幽暗如魔鬼,
還能聰明如智者。
第六名,楊穎(飾柳瑩)
楊穎的演技,早在《摩天大樓》之中就有所證明。
可即便如此,很多觀眾對她的成見,依然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以至于,一看到她的名字出現在《風起隴西》之中,就做出了棄劇的決定。
還有一些跟風的網友,更是將她的出現,視為這部劇集高開低走的主要原因。
不過,追劇至今,番茄君可以很負責任地表示,楊穎非但沒有拖這部劇的后腿,還在劇中帶來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可以說完全摒棄了曾經被觀眾質疑的“瞪眼式”演技。
在出場伊始的那個鏡頭中,她沒說一句臺詞,僅用眼神和狀態,就將一個落難女子驚魂未定、攝人心魂的柔弱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成功俘獲荀詡芳心的同時,也讓觀眾適時發現,這個“來者不善”的女人,必定會“持靚行兇”。
除了演技上的進步之外,楊穎此次的古裝扮相,也讓番茄君深感意外。
要知道,有四分之一德國血統的她,長相既有一絲歐美風范,也有些許異域風情。
尤其是立體感十足的臉型、略顯深邃的眉骨和形似微笑的嘴巴,都讓她有別于東方的傳統審美。
可長相上的局限,并未影響她對于古典美的詮釋。
僅是一些簡單的配飾、一臉并不美艷的妝容、一襲淡雅的三國服飾,她的一顰一笑,就足以讓人為之傾倒。
第五名,俞灝明(飾楊儀)
俞灝明在劇中飾演的楊儀,總是會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
在官職上,身為丞相府長史的他,既是諸葛亮手下的得力干將,又是蜀漢軍事情報機構司聞曹的創始人。
因此,他會在諸葛亮面前表現得無比恭敬,也會在手下面前展露出領導的風范。
在性格上,他是一個優點與缺點并存的人。
一方面,他為人忠誠、干練負責,對諸葛亮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目光短淺、心浮氣躁,極易被人利用。
這也是為什么,他為諸葛亮辦了好事,卻被李嚴鉆了空子,丟了官職又淪為庶民。
諸如此類的反差感,使楊儀一直處于矛盾當中。
想要把這個角色在各方面的矛盾之處展現出來,對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并非科班出身的俞灝明,還是在表演過程中很好地完成了這個挑戰。
他把角色在社會關系和為人處世上的一些特征,外化成了一系列的言行舉止。
所以,觀眾可以在追劇的過程中很直觀地感受到,楊儀時刻憂慮的神情、著急忙慌的語氣和無比謙恭的身姿。
這些跟角色完美匹配的設定,會讓觀眾產生一種錯覺:俞灝明不是在演繹楊儀,他就是楊儀。
第四名,王驍(飾糜沖)
能在一眾實力演員中脫穎而出,對王驍來說是實至名歸。
畢竟,由他飾演的糜沖,可是無數觀眾的心頭好。相信很多觀眾都和番茄君一樣,至今仍對糜沖的過早下線,感到心意難平。
尤其是他看透一切,苦笑著背水一戰,又寡不敵眾慘死在敵人手中的樣子,更是讓人痛心無比。
不過,在為糜沖感嘆之前,番茄君還是想談一下董子健。
如果不是戲份過少,他絕對會在《風起隴西》“演技最好的演員榜”上,占據一席之地。
只可惜,陳恭和糜沖離開曹魏之后,董子健飾演的郭剛,就近乎于下線了。
但過少的戲份,并沒有妨礙董子健演技的發揮。
直到現在,番茄君還記得,他在矮了半頭的糜沖面前,爆發力十足地喊著“卸甲”。
除了這些引人注目的情緒戲,給董子健圈了一波好感,郭剛這個注重兄弟情義又看重家國大義的官員形象,也深受觀眾喜歡。
透過這個兩難的形象,觀眾更為深切地了解到,生于亂世的人們,會面臨怎樣的抉擇。
觀眾越是對郭剛和陳恭之間的情義感到惋惜,越是對郭剛故作輕松又頗有心計的樣子感到疑惑,就越能證明董子健的演技。
那為什么番茄君還是把第四名留給了飾演糜沖的王驍?
因為這個和董子健出身一樣的“星二代”,不僅擁有成熟的演技,還會在表演的時候,融入鮮明的個人特征。
糜沖現身的第一場戲,就成功地吸引了番茄君的注意。
他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一邊晃身體一邊做手勢,就連說話的語氣,也盡顯駕輕就熟的意味。
如此設計,和他在《流金歲月》和《我們的婚姻》中的表演,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就說明,他在塑造人物的時候融入了思考,并且把個人的“靈魂”注入到了角色當中。
從而讓觀眾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上,感受到同一個演員的獨特魅力。
第三名,白宇(飾荀詡)
《風起隴西》開播之前,白宇就力壓陳坤和聶遠,成了全劇最具收視號召力的男主演。由此可見,他的人氣之高、觀眾緣之好。
白宇飾演的荀詡,是劇中為數不多的,歷經磨難之后仍然保有赤子之心的亡命間諜。
雖然他在表演的時候,沒有完全擺脫江陽和喬一成的影子,但不可否認的是,他還是演出了荀詡的精髓。
他在劇中有三場戲,給番茄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場是,倒吊水刑戲。
盡管經受了非人的折磨,他依然對陳恭百般維護,身體上的痛苦和語氣中的堅定形成的鮮明對比,無不在印證著他對兄弟情義的重視。
第二場是,他佯裝成曹魏官員,假意調查陳恭的戲份。
從滿腹疑慮的嚴肅審視,
到如釋重負的重拾信任,他把一個間諜對家國大義和兄弟情義的信仰,非常合理地展現了出來。
第三場是,他向陳恭說明來意之后,情真意切的勸說。
不管是故作輕松地道出了,自己喝了毒酒的事實,
還是言辭激烈地表明了自己對陳恭的信任,都是他為了修補兩人之間的裂縫,而做出的巨大努力。
這三場戲,確實不似那些沖突激烈的劇情誘人,但它們的存在,都在力證荀詡是重情重義之人,從而讓后續的劇情,有了合力展開的依據。
除了這些硬性設定,白宇在表演時也用不少細節,賦予了荀詡以鮮活的生命。
比如,和老友久別重逢時的奮力擁抱,
經受刑法以后的本能躲避,
以及奮勇殺敵時的狠厲眼神……
白宇對這些細節的精準把控都在表明,他是在成為荀詡,而不是在演繹荀詡。
第二名,聶遠(飾馮膺)
聶遠這個演員,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劇拋臉”。
且不說他那些年代久遠的代表作,單是回想一下他近幾年的作品就會清楚地發現,他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
從《延禧攻略》中的“大豬蹄子”,
到《親愛的小孩》中的“暖心繼父”,
再到《風起隴西》中城府頗深的馮膺,聶遠真的是演什么就像什么。
之所以會有很多觀眾懷疑,聶遠飾演的馮膺,就是曹魏安插在蜀漢的最大反派燭龍。
主要是因為,這個人物既有不茍言笑的特質,也有不同于大多數角色的超高智商。
為了盡可能地演出馮膺老謀深算的樣子,聶遠在表演時也下了一番功夫。
如果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馮膺在劇中時刻保持著一種捕食者的敏銳眼神,即便是身陷牢獄之中,也不例外。
更別說是以領導者的姿態,對下屬嚴刑逼問的時候了。
同一種眼神在不同場景的不同表達,是馮膺性格特征的外化,更是聶遠對角色完美塑造的有力見證。
第一名,陳坤(飾陳恭)
陳坤能夠力壓群雄,傲居《風起隴西》演技榜的榜首,得益于他在一部近乎于架空歷史的古裝劇中,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刻畫地入木三分。
不知道其他觀眾在追劇的過程中是何感想,總之,番茄君在陳坤的表演中,能夠切實地感受到“真實”二字。
陳坤飾演的陳恭,是一個背負著多重身份的“雙面間諜”,時刻出沒在敵軍身邊的他,稍有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所以,觀眾很難在他身上看到,大多數諜戰劇主角都會具有的英雄光環。
除了有別于同類角色的特質,陳恭在劇中還會給人一種謹小慎微、心虛怯懦的感覺。
比如,出場不久,他就用近乎于哭腔的聲音和萬分悲痛的表情,展現了自己身陷危機之中的克制與脆弱。
很多觀眾憑此斷定,他是一個戰斗力極低的間諜。
但番茄君卻認為,陳坤的這般表演,很好地展現了一個間諜應該具備的真實人性。
相比于某些神劇中戰無敗績的“王牌間諜”,番茄君認為,陳恭這樣的間諜更加真實,也更具說服力。
畢竟,間諜也是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神。
能在一部古裝劇中,演出如此動人的真實感,不得不感嘆一下:陳坤的演技,終究還是藏不住了。
寫在最后:《風起隴西》,是對觀眾審美能力的一次考驗
作為2022年備受期待的年度大劇,《風起隴西》在開播以后招致了如此大的爭議,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
畢竟,這部劇匯集了頂尖的幕后團隊,開創了古裝諜戰劇的先河,更受到了央視八套的極力推薦。
雖然番茄君一直倡導,每個觀眾都擁有評論影視作品的權利。
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網友對于《風起隴西》的盲目評論和有失公允的“尬黑”,已經嚴重影響了這部劇本該給觀眾帶來的真實觀感。
當然,不管外界的評價如何褒貶不一,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這是一部值得觀看,且對觀眾的審美能力有所考驗的劇集。
只要觀眾愿意拋卻成見,懷揣著“發現美的眼光”去欣賞它,必然會在追劇過程中,收獲些許意想不到的驚喜。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