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的一聲巨響,又一次攪動化工界的神經。
據@衢州發布,2020年11月9日11時25分左右,衢州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發生火災事故。
事故發生后,市消防、應急、***、環保和智造新城等部門單位迅速趕往現場進行應急救援和環境監測工作。目前無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
曾多次受到處罰
發生事故的浙江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25日在衢州工商局注冊成立,在2008年年初建成國內水平的年產有機硅單體6萬噸/年生產裝置。發展至今,已從原來單一的有機硅上游單體生產型企業,轉型升級到集有機硅上游原料到下游終端產品生產、銷售、研發于一體化的多元化企業。
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氟硅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首批試點單位,主要產品有D4(八甲基環四硅氧烷)、DMC(混合甲基環硅氧烷)、M1(一甲基三氯硅烷)、M3(三甲基一氯硅烷)、MH(一甲基二氯含氫硅烷)等,年產單體量近6萬噸。
天眼查顯示,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曾多次受到環保處罰。譬如,2014年1月,衢州市環保局集聚區環保分局接到省環保檢查組反饋信息,公司年產1萬噸硅酮膠項目公司無法提供“三同時”驗收資料,涉嫌超期試生產。集聚區環保分局經過進一步調查核實,確認該項目于2012年10月24日經原城南環保分局同意進行試生產,試生產期限為三個月,你公司試生產到期既未申請延長試生產,也未申報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另據公開資料,2013年10月19日10月18日11時5分左右,浙江中天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合成車間就曾因氯甲烷、硅混合物泄露而引發一起爆炸事故。
涉事企業與A股關聯度
天眼查顯示,浙江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4億元,由中天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巨化集團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其中,中天控股集團持股95%,巨化集團持股5%。
中天控股集團總部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錢江新城,2019年,中天控股完成產值與銷售收入1300億元,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18位。中天控股集團實控人樓永良,同時也是ST巴士(002188)實控人。2012年,樓永良入主新嘉聯,后更名為巴士在線、ST巴士。
巨化集團總部位居浙江衢州,是浙江省屬國有企業,2017年,公司實現業務收入266.6億元,利稅18.45億元,多次入選中國500強企業,旗下上市公司巨化股份(600160)是國內領先的氟化工、氯化工新材料先進制造業基地。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發現,11月3日,東華科技(002140)與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年產30萬噸有機硅單體擴能技改項目及年產33萬噸有機硅新材料項目工程設計合同。
或許是因為雙方此次合作的金額有限,東華科技近期未正式披露過上述合作事項。不過,e公司記者注意到,雙方簽約照片的背景以及出席簽約儀式的人員,均涉及華東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在上述合作事項中,東華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光美,中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天控股”)副總裁林加善及雙方項目組主要成員出席簽約儀式。其中,東華科技董事長吳光美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公司上下高度重視該項目,項目組深入考察項目現場,吃透老廠條件,通過設計優化,保證老廠生產與新建裝置建設的有機協調,希望通過公司提供的優質服務,為雙方未來進一步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目前國內有機硅企業產能來看,若上述簽約項目年產30萬噸有機硅單體擴能技改項目及年產33萬噸有機硅新材料項目完成,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無疑將成為行業巨頭。
或將助推價格繼續上漲
中天東方氟硅材料公司的爆炸事故發生后,視頻在網上盛傳,業界議論紛紛。此次事故對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證券時報·e公司就此采訪了有機硅行業的同行。
A公司:從產能來說,東方氟硅材料公司的6萬噸/年在行業內不算大,所以從供應量來說對市場影響不大。但是,可能會影響市場的情緒,比如說,市場會擔心此次爆炸會引發行業大整治,從而助推目前正在漲價中的有機硅價格。
B公司: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引起市場供應緊張,價格繼續上漲。從長期來看,將推動化工行業更加健康規范發展。
據了解,2019年,全球有機硅單體產能約550萬噸,有機硅單體消費量約500萬噸,行業供需基本平衡。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13家甲基單體生產企業,產能約310萬噸。
上周,國內有機硅中間體DMC價格繼續大幅上漲2500元/噸,目前市場主流報價在23000元/噸,自8月底以來價格漲幅約6500元/噸,漲幅約30%。
近期有機硅景氣度高漲,主要是海外疫情導致的供需緊張所致。西南證券研報指出,美國道康寧、法國埃肯等有機硅中間體廠家降負運行,同時海外部分硅膠企業受停產,高溫膠企業開工處于低位,因此高溫膠的海外需求部分轉入國內。同時海外圣誕節假期降至,貿易商及終端客戶存在備庫需求,目前國內高溫膠企業訂單飽滿,對DMC需求增加。
據卓創資訊數據,9月、10月國內有機硅開工率分別為98.5%、94.1%,有機硅企業開工維持較高水平,新安擴產的16萬噸/年產能也已投產,目前處于產能爬坡階段,整體市場供應仍然較為短缺,行業庫存處于年內低位。
據不完全統計,2020-2022年,國內以龍企為代表將有約215萬噸單體(約合100萬噸聚硅氧烷)產能釋放。其中,2020年6月興發集團(600141)16萬噸單體技改項目完成擴建;新安股份(600596)10月完成16萬噸單體產能擴充;合盛硅業(603260)石河子基地預計明年一季度末有望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