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搜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
春蘭形態特征如何?每一種蘭花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態,當然一些有稍微變異的除外,春蘭也不外如是。春蘭雖說名為春,只有野生春蘭的開花季節是春天(2月--4月),家養以后的花期會隨著養護環境而有所改變。家養的春蘭在12月底開花的不在少數,只要在冬天春化充分,當溫度達到一定的標準,春蘭就會開花了。
其實野外的山上不光有春蘭和蕙蘭,還有一種是春蕙雜交的品種,在自然狀態下,當春蘭與蕙蘭花期重合時,就極有可能產生雜交的品種。這就是俗稱“二八蕙”的特殊蘭種(上圖),它的花大多是一桿雙花,葉片比較長,這些特點是隨蕙蘭;但葉邊緣光滑、蘆頭膨大、有葉柄環這些特點,又是與春蘭相似。經常有蘭友在平臺詢問春蘭的辨別***,我整理了一下,從以下5點應該可以分辨出春蘭。
一、葉片高度春蘭的高度一般在50公分以內(一些野生陰山的例外,可達70公分以上),蘭花的根系長度與蘭株大多呈正比,所以春蘭的根系也不如蕙蘭那樣長、不如墨蘭那么粗。這與它的生理結構也有關系,因為它有蘆頭(下節講)可以貯備養分,所以不需要太長太粗的蘭根。
除非少數極特別的案例,只要蘭花葉片長度達到80公分以上,基本可以排除是春蘭的可能。家養以后的春蘭葉片還會矮化,我養的春蘭有些下山時長度在60公分,家養兩年后能矮化到35公分。這是因為家養以后,養分更充分更均衡,光照加強后光合作用提升所導致的,這是一種好現象,矮化的春蘭更利于開花出架,便于審美。
二、膨大的蘆頭春蘭的蘭苗基部有一個類似于大蒜一樣膨大的蘆頭,這是蘭花的假鱗莖,也是養分貯藏所。春蘭的蘆頭會隨著蘭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得更大,直到蘭苗完全老化、根系全部退化以后,蘆頭還具備一定的生命力,如果養護得法依然可以捂出蘭苗。下圖這個就是用春蘭老化以后的蘆頭,重新捂出的蘭苗,兩年以后就很健壯了。
除了蘭苗年紀大了蘆頭會膨大以外,還有一種情況下的春蘭蘆頭也會很大。這是一棵得了莖腐病的蘭花,在得病之初蘭根還沒有完全失去活力,而蘭苗已經枯萎了。這就可以理解為,蘭根在從土壤中汲取養分的時候,沒有蘭苗在消耗,所以會有更多的能量積存在蘆頭部位。不要小看這些積存的能量,以往的蘭花莖腐病案例表明,蘆頭越大的蘭花病株,能捂出壯苗的成功率更高。
三、葉柄環大多數春蘭(有些朋友說正宗的春蘭)都有葉柄環,這個葉柄環的形態與國畫中竹子的節節很像,斜斜地橫在蘭葉基部。手摸上去有明顯的骨節感,當蘭苗老化時從這個位置斷落。
同一株春蘭,幼苗可能看不到柄環,只有當蘭苗長成壯苗時,才會在葉柄處出現這種環狀的線條。當然像建蘭這樣的也可能有葉柄環,葉柄環用于區別春蘭與蕙蘭時比較準確,但并非萬能的。用于區別春蘭和建蘭時就可能出錯,所以蘭友一定要注意。
四、葉邊鋸齒不明顯春蘭葉片相對較光滑,葉邊緣雖然也有鋸齒,但手摸感不明顯扎手,葉片糯感十足有彈性(皮革感)。葉片的脈絡不是很清晰,即使在逆光下觀看也不會像蕙蘭那么明顯。
我帶著兒子在蘭棚的時候,他的小手比較好動,喜歡摸蘭葉。有一次,在摸一棵蕙蘭時,手居然被葉邊緣的鋸齒劃傷了,他還問我:魯班是不是這樣發明鋸子的?呵呵,其實蕙蘭的葉邊鋸齒(特別是老苗)真的像鋸子。而同樣苗齡的春蘭葉片,就顯得溫柔多了。
五、花朵數量春蘭開花一桿一朵,偶爾也有一桿雙花的,但開品不一定會穩定,或許今年雙花明年就單花了。一盆可以依據苗情開出不同的數量,一般花苗比在2:3的多。
上面說到春蘭的某些特征與建蘭比較相似,但從花朵上就可以明顯地區分了。建蘭一般每桿有5朵花以上(春劍2--3朵以上的多),而春蘭一桿雙花的就已經很少,一桿3花是不可能的(我沒有見過)。所以從花朵數量來區別春蘭、建蘭、春劍是有一定依據的。
總結:好攝農夫因為養蘭品種少,所以在區別蘭種上還有很多的局限,自己所能掌握的也只是春蘭和蕙蘭,這些比較明顯的蘭花品種之間的差異。如果有一些不明白或者講述不清楚的地方,還希望蘭友能不吝賜教。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局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搜羅社會一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