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兒”是個什么梗?“秀兒,是你嗎?”“秀兒,請你坐下!”我們在社交軟件上遇到的這些評論,實際上都是網友們對某種事物的一種贊美,是指很優秀、很厲害、很搞笑的意思,通常是褒義詞。想起扎根基層的基層干部,忍不住也想問一句“你是基層的秀兒嗎”?是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基層干部真的很“秀”,每一位身處一線的基層干部都是“秀兒”。
“秀”在舌燦蓮花,“會說話”。能言善道,善于言辭是基層干部一大“秀”,基層需要與群眾打交道,搞好群眾關系,“說話”很重要,人與人相處,干部與群眾相處,關鍵還要重視語言的力量。怎么交流、交流什么,決定了群眾聽或是不聽、信任或是不信任,雖不要求干部“巧舌如簧”,但至少講話要學會“接地氣”。基層干部就好比帶兵者,帶領幾百號士兵,如何將這些士兵管好、用好、訓練好,口才顯得尤為重要,多與群眾談談心,多到地里田間溝通交流,多聽群眾講“故事”,從人民的“故事”中才能找到基層工作的“素材”。
“秀”在妙筆生花,“會寫作”。文字功底深厚,入木三分是基層干部第二“秀”,能說會寫是做好基層工作的基礎,除了“說”,還要會“寫”,提筆能寫是每個基層干部的必修課,寫材料、寫信息、寫總結是基層工作常態,不可否認,基層需要真正的筆桿子,把實際經驗融入文字材料中,把群眾“素材”寫進總結匯報,不需要合轍押韻、對仗工整,但一定要“下筆如有神”,真實反映老百姓的難題和基層工作的困難,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管是“說”還是“寫”,都要注重實際經驗和具體實踐。
“秀”在嘗鼎一臠,“會辦事”。邏輯思維強,見微知著是基層干部第三“秀”,基層工作“難”主要體現在基層工作的復雜性上,工作面覆蓋廣、情況復雜難摸透、問題解決周期長,這對于基層干部而言是“難上加難”的挑戰,這就需要基層干部練就嘗鼎一臠般的邏輯思維,切實把基層工作做“到位”。邏輯思維首先要求抓住問題的核心,要明白圍繞什么問題而思考、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問題與問題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基層工作雖繁雜,但不能“一把胡子一把抓”,解決問題要分清主次更要有明確的思路。其次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練就“窺一斑而知全豹”的邏輯推理能力,正是因為基層工作量大,量大才有更豐富的實踐和事件,如何從這些紛繁復雜的事務中總結出矛盾性和特殊性,是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過程,也是提升邏輯思維的過程。
“秀”在謹言慎行,“有原則”。做事嚴謹,謹言慎行是基層干部第四“秀”。基層干部還需具備一項“技能”,就是謹言慎行,辦事公道,處理群眾矛盾不偏頗,以端正的心態做群眾工作,用公平的原則服務群眾。以身作則,不聽風說雨,一言一行都要嚴守紀律和規矩,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謹于言而慎于行,謹言慎行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道德修養。
“秀”在天馬行空,“有創造”。富有創造性,標新立異是基層干部第五“秀”。基層工作雖不要求做到藝術般的“標新立異”,但創新能力也是基層干部成長必不可少的“敲門磚”。部分基層干部工作起來很吃力,起早貪黑很是辛苦,但工作成績一般般、群眾口碑一般般,究其原因還是工作方式***不懂創新,創新是打破慣性思維到群眾中去獲取解決問題的“新***”,創新是破除因循守舊的觀念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新本領”,但創新的前提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并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迸發創新思維,將創新思維再次通過實踐運用到具體問題中,慣用思維行不通就要到地里田間去找思路,遇到矛盾問題不能繞道走,敢啃“硬骨頭”才能找到突破口。
“秀”在內外兼修,“有品行”。內外兼修,表里如一是基層干部第六“秀”,基層干部成長成才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水平,還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質和覺悟。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講究內外兼修、表里如一,基層干部更要堅守“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諾,表里如一既是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每一個基層干部都應堅定理想信念,內外兼修,講操守、重品行,拒絕“說一套做一套”,真正為群眾辦實事。(來源:***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