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汽車音響里王洛賓的歌聲悠揚地傳遞著一份濃濃的情。1939年7月,王洛賓先生在海北州美麗的金銀灘草原遇見藏族姑娘薩耶卓瑪,寫下了這首歌。此刻,車窗外皚皚白雪覆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遠處則是清晰可見的連綿祁連雪山……而現在,我腳下的土地便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簡稱海北州)。(文丨本刊記者劉永明圖丨劉赟北寒寧志浩張磊宋生鵬)
攝影:寧志浩
2018年12月上旬,《旅游世界》雜志社采訪組一行4人沿著“西部歌王”王洛賓歌聲的腳步,開啟了海北州的深度探訪之旅。打開導航從濟南到海北州顯示距離1800多公里耗時近21個小時,這是理想值,而實際我們不可能不休息一直開下去。因此,自12月3日凌晨5:40從濟南出發,一路出山東、過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最后抵達青海海北州府駐地時,是次日下午的16:00左右,途中夜宿陜西定邊。抵達海北州后,自5日-11日采訪組正式開啟了為期一周的采訪行程。
海北州古代是西戎、羌、吐谷渾等民族雜居交錯之地。時至今日,海北境州內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27個民族生活在這里。海北下轄的海晏縣、剛察縣、祁連縣、門源縣都是旅游勝地,有中國最大的北方小油菜基地——百里油菜花海、仙米國家級森林公園、黑河大峽谷、油葫蘆自然保護區、金銀灘草原、祁連山草原、卓爾山、阿咪東索雪峰、崗什卡雪峰等等。這里還曾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此成功地誕生了第一顆***和氫彈。
從卓爾山景區遠眺祁連縣城,這里是青海的“北大門”。攝影丨寧志浩
海晏縣,“西部歌王”王洛賓和第一顆***海晏縣是海北州府的所在地,同時還是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發源地。1993年,海北州府從門源搬遷到海晏縣,現州府位于距縣城10公里的西海鎮。其實,早在漢武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便在環湖地區設置西海郡,以程永為太守,郡治今海晏三角城。
《祁連彎道》攝影丨寧志浩
來到海晏縣,首先要看的便是原子城紀念館。西海鎮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廠的所在地。1987年,為了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表明中國***全面禁止和銷毀核武器,維護世界和平的意愿,有關部門作出撤銷221廠的決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青海省將這里命名為西海鎮。
紀念館共分兩層,二樓是一個臨時展館,能隨時舉辦各種展覽。一樓的5個展廳集中展示了221廠走過的風雨歷程以及兩彈元勛們和221廠的科技人員、工作人員艱苦創業的精神風范。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而這顆***就是在西海鎮完成組裝的,相關的炮轟實驗也是在當地完成的。1967年6月17日,我國爆炸的第一顆氫彈也是從此誕生的。如今,這里成了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冬日寒風里的達玉部落景區,數千個牦牛頭骨展露著景區濃郁的地域特色。攝影丨劉赟
“1939年7月,紀錄電影《民族萬歲》在海晏縣金銀灘草原進行拍攝。音樂家王洛賓隨劇組一道,順便采風。這段時間,他認識了17歲的藏族女孩薩耶卓瑪。后來,薩耶卓瑪成為電影的女演員,王洛賓便主動出演一個幫著卓瑪趕羊的幫工。二人在一次獨處時,卓瑪因為察覺到王洛賓灼熱的眼神,用牧羊鞭輕輕地打了他一鞭子,令王洛賓徹底愛上卓瑪。電影隊完成拍攝后,王洛賓也被迫離開,卓瑪為王洛賓送別。但王洛賓忘不了他和薩耶卓瑪相處的那段日子,于是耗時三晚,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可惜,薩耶卓瑪并沒有嫁給王洛賓,后來1954年她在海晏病逝,年僅32歲。”王洛賓音樂藝術館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著王洛賓在海北州的一些事跡。
西海第一神泉,完全是未經開發,為露天的天然溫泉,水溫達60℃。攝影丨劉赟
王洛賓生前搜集、整理的1000多首經典音樂作品,有50多首作品是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金銀灘草原完成的。為了緬懷偉大的民族音樂藝術家,將西部文化發揚光大,2009年,海北州府在金銀灘草原興建王洛賓音樂藝術館。如今,這里陳列著王洛賓生前創作的手稿以及他使用過的各種樂器,并詳細地介紹了他的生平。
其實,在海宴縣你能去游玩的地方還不僅僅是這些。比如***裝配總廠、炮轟實驗場、地下指揮中心等等,目前都是對游客***的。此外,金銀灘草原、達玉部落、山坡***、獅子山西海第一神泉(天然溫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目的地。尤其是第一神泉,完全是未經開發,為露天的天然溫泉,水質清澈,水溫達60℃。
卓瑪在冬日青海湖邊,結冰的濕地草原可以讓她更近距離的接觸湖面。攝影丨北寒
剛察縣,倉央嘉措,那一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不到青海湖等于沒來到青海,同樣不到青海湖也等于沒來海北。西海,是青海湖古稱。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湖魚類資源十分豐富,以盛產湟魚而聞名。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其中,鳥島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只候鳥。如今,因生態保護的原因,鳥島不再對游客***。不過游客可以通過仙女灣一窺青海湖的神秘與雪域高原的神圣。
從海晏縣驅車前往剛察縣,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青海湖。途中,國道315沿湖穿過大片的草原,其中就有中華對角羚羊的活動區。中華對角羚(普氏原羚)又叫灘原羚、灘黃羊等,羊角長約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壯,近角尖處顯著內彎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對鉤曲。由于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成為《全球羚羊保護行動計劃》中名列首位的瀕危羚羊類物種。如今,它們在世界上的棲息地只剩下青海湖湖濱地區一處。
在剛察315國道兩側的草原通道上,會很輕易地看到中華對角羚羊群。攝影丨宋生鵬
在315國道“高原海濱藏城”牌坊兩側的草原通道上,會很輕易地看到中華對角羚羊群。他們會在距離公路200-300米處啃食荒草。如果停車遠望,羊群會無視你的存在,但開門下車,羊群便會立刻跑遠。因此,如果想要拍攝好羊群,沒有500mm以上的鏡頭,很難獲得滿意的照片。
沿著315國道穿過掛滿經幡的山路后,車子直沖的前方就是剛察縣倉央嘉措廣場,而現在也開始正式進入剛察縣府駐地。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阿柔大寺排隊準備做下午課的阿卡們。攝影丨張磊
倉央嘉措(1683-1706),六世***喇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他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的烏堅林村,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被定為“轉世靈童”時已經14歲。他才華出眾,一生充滿傳奇,同時成就了他在藏族詩歌藝術圣壇上的地位。他寫下了世間最深情的詩篇,演繹世間最美最純的情懷,他用年輕的生命,闡釋了詩歌之美、佛法之真。
倉央嘉措曾來到青海湖,最后在仙女灣悄然遁去。剛察人民為了紀念他,修建了倉央嘉措文化廣場,用他的詩歌去溫暖世人。倉央嘉措的詩歌在雪域高原千古流芳,夢幻的青海湖伴著風聲入禪,那湛藍的湖水如同草原兒女的雙眸,閃耀著最淳樸的光芒。
草原上從來就不缺少肥壯的狐貍。攝影丨宋生鵬
祁連,在東方瑞士遇見你“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祁連縣因地處祁連山中段腹地而得名,北鄰古絲綢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肅河西走廊,有青海“北大門”之稱。
當車子從海拔4120米的大冬樹埡口翻越到北麓,隨著山勢的降低,植被逐漸豐富起來。青海云杉、沙棘樹等逐漸多了起來,一邊是滿山坡郁郁蔥蔥的云杉林,一邊是大片的丹霞草原。境內冰川遍布、雪山縱橫、草場遼闊,仿佛置身于瑞士,于是祁連縣又被當地人稱之為“天境祁連·東方瑞士”。
崗什卡雪峰,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攝影丨北寒
“祁連的四季從來都是不分明的,春不像春,夏不像夏,‘祁連六月雪’就是祁連氣候和自然景觀的寫照。祁連的夏季最美,尤其是七、八月間,山林似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大地一片金黃色的花海,在高原的藍天白云之下,這里就是一副天然的油畫。”同行的海北州旅游局工作人員宋生鵬邊開著車邊向我們介紹。
祁連縣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卓爾山、阿咪東索、阿柔大寺、油葫蘆自然保護區、八一冰川、黑河大峽谷等等,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旅游目的地,這些地方一年四季從來不缺少游客。
祁連縣城位于山谷盆地內,四周臨山,不過有相當一部分是丹霞地貌,有點類似張掖。卓爾山就是一處以丹霞地貌為主的風景區,站在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阿咪東索,左右兩側分別是拉洞峽和白楊溝風景區,背面是起伏連綿的祁連山,俯瞰山谷八寶河更像一條白色哈達環繞著縣城。處處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因此這里還是攝影家、畫家、作家的創作天堂。
生存環境的多樣性和人為干擾破壞的相對較少,使油葫蘆自然保護區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樂園。攝影丨北寒
出了祁連縣城,往東南方向走40公里便是阿柔大寺。這次采訪,我們巧遇阿卡(喇嘛)正在做下午課。經過寺院允許,有幸近距離拍攝到了阿卡的修行生活。
阿柔大寺亦稱“阿力克大寺”,藏語稱“阿柔縣喜宏法洲”,位于阿柔鄉***所在地貢白加龍。阿柔大寺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阿柔大寺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建寺伊始規模較小,到20世紀40年代,在阿柔千戶南喀才昂和百戶阿多等人的支持下發展壯大,成為祁連縣規模最大的格魯派寺院。這座寺廟中的很多地方包括僧人滿堂的經堂都允許游客的進入,護法神殿共有兩層,上到二樓更可以全覽絢麗多彩的大殿。當然,再好的景色都不如靜下心來聆聽阿卡們誦讀佛經的聲音,給人以更純凈的撫慰。
在卓爾山景區是向北眺望是大片的丹霞地貌。攝影丨北寒
從阿柔大寺返回縣城,途中正好經過阿咪東索景區。阿咪東索為藏語,意為千兵哨卡,俗稱牛心山。因阿咪東索四周的地形呈吉祥八寶之相,祁連地區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信仰藏傳佛教的群眾更是敬奉阿咪東索為祁連眾神山之王。阿咪東索海拔4667米,與縣城八寶鎮的相對高差達到近2000米。每到盛夏,阿咪東索山體底部麥浪翻滾,油菜花香,儼然一幅高原河谷的水彩畫;向上綠草如茵是優良的牧場,自古就有“祁連山下好牧場”之美稱。如今,正值嚴冬,河流封凍,但依舊有嘩嘩的山流沖開河流冰層,形成“暖河”。
來祁連縣,就不能不去油葫蘆自然保護區。從縣城出發在穿越了黑河大峽谷后,油葫蘆自然保護區就在眼前。景區海拔3300—4800米,東西長27公里,南北寬約13公里,四周雪山環繞,山峰陡峭。得天獨厚的環境讓油葫蘆保持了最原始的地理風貌,奇花異草遍布其中,冰封的小溪泛著銀光蜿蜒穿行,懸崖上的冰瀑如一條條潔白的“哈達”不時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云杉、崖柏遍布山澗,或翹首四望,或直插云霄,構成了一幅幅獨特而瑰麗的景致。
生存環境的多樣性和人為干擾破壞的相對較少,使油葫蘆成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樂園,境內生存的野生動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多是珍稀瀕危動物。白唇鹿、雪豹、野牦牛、玉帶海雕、巖羊、麝、馬鹿、盤羊、棕熊等野生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只要運氣不是太差,遇到這些還不是很成問題的。就在我們出谷的途中,在高高的山脊上,我們看到了數量不少的盤羊群。而它們最突出就是那一對粗大而彎曲的角。
這次行程本來計劃還要前往八一冰川。八一冰川是黑河干流河源區最大的冰川,可惜因大雪封山,未能成行。
冰封的黑水河大峽谷。攝影丨北寒
門源,冬日不看油菜花,尋找崗什卡雪峰我承認,我對門源的印象還停留在油菜花上,因為多年以來去門源看油菜花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這次終于到了門源,不是在夏季而是寒冷的冬天。油菜花是看不到了,此刻油菜花田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白雪。不過,值得慶幸的,雪山還是那雪山!在冬季來門源還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去的。
崗什卡雪峰是要去的。崗什卡雪峰海拔5254.5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峰頂常年白雪皚皚,銀光熠熠,宛如一條玉龍,也是門源境內群山之首。平時遠眺,一片潔白,每當夕陽西下,晚霞輝映,山頂五彩繽紛,暮靄升騰,被稱為“龍峰夕照”,是門源八景之一。崗什卡雪峰海拔不高,是旅游愛好者登山探險的理想場所。草原、雪山、村莊、花田、古老的宗教文化,是崗什卡雪峰景區的一大特色。此外,這里還是巖羊成群出沒的地方。
巖羊,常年生活在海拔2100至6300米的高山裸巖地帶,耐寒性較強,具有極高的攀巖技術,可以在絕壁、高山峭壁上自跳躍,被稱為“巖壁上的精靈”。它們在山區內自由覓食,并按時下到河谷飲水,最近距車輛不到100米。
在崗什卡雪峰不遠處是祁連山生態牧場。除了黑牦牛和羊群外,這里還有數量龐大的珍惜品種白牦牛。同樣距離崗什卡雪峰不遠的還有花海鴛鴦景區。花海鴛鴦,也稱亂海子、眼睛湖,是祁連山大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湖由108處泉眼匯聚而成,與崗什卡雪峰相互映襯,就像鑲嵌在雪域高地的一面鏡子。這里是高山珍稀水禽的自然保護區,春夏季節,時有近百只藏鴛鴦,成雙入對,隨波嬉戲,被稱為“愛情鳥的樂園”。現在,湖面結冰沉睡,鴛鴦離去,只待春天回來,生命復蘇。
門源是***居民聚集的地方,因此來門源體驗***宴曲是不能錯過的。***宴席曲,是***人在婚禮、喜慶、***節日演唱的民歌形式之一,又稱“家曲”,廣泛流傳于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區。宴席曲由元代***中流傳的“散曲”演變而來,分為表禮、敘事曲、五更曲、打蓮花、散曲等五類。這些宴席曲涵蓋了***群眾數百年來生產、生活、愛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歷史,可以說是全景式表現***歷史的音樂史詩,是研究***的歷史、風俗習慣、語言文學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資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口頭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門源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如仙米國家森林公園、達坂山、永安古城、皇城故址等。可惜時間太短,沒法一一探訪,只能把念想留在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