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挺身而出、迎難而上,奔赴到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他們轉變職能,化身為消殺大隊的“戰士”、核酸檢測現場的“大白”、方艙醫院里運輸垃圾的“變形金剛”、隔離點走廊盡頭的“守護者”.....用實際行動筑起抗疫的“防火墻”,他們就是吉林市高新區消防志愿服務隊。
吉林市高新區消防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21年4月,隊員平均年齡40周歲以下,累計與17家單位合作共建,主要圍繞消防宣傳、安全指導、扶危助困、愛心捐贈、義務勞動等多方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疫情防控中,隊員們奮戰在卡口值勤、物資轉運、場所消毒、重點區域防控的最前沿,每日固定上崗100余人,累計上崗3000余人次,極大緩解了高新區疫情防控各崗位、卡點的用人壓力,成為抗擊疫情的一股中堅力量。
為確保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更加科學有序,服務隊成立了人事組、事務組、崗位組、物資保障組、消毒組等,自疫情開始,隊員們便參與到水工、長江、華科等社區30余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的核酸采集、人員引導、秩序維持等任務中,同時積極參與“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累計輸轉、分發物資、菜品50余噸,幫助500余戶家庭人員購買藥品,核實、協調解決群眾上報幫助線索20余條,協調就醫問題5次。
隊員楊麗萍是永吉縣媒體人,作為服務隊中年齡最長的女隊員,她不畏嚴寒、不怕辛苦,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堅持駐守一線近30天。她在吉林市紫金社區、長江社區、師院社區、萬科社區都服務過,協助核酸檢測、物資搬運、信息***、卡點執勤等工作崗位都干得駕輕就熟,所以大家都稱呼她為能干的“萬事通”。面對稱贊,她總是笑著說:“我希望自己能為家鄉盡一份力、擔一份責?!?/p>
服務隊還有一支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終末消毒志愿服務小分隊。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3周歲的隊伍,承擔著全區5家方艙醫院、23個隔離點的消殺任務。每天天不亮隊員們便出發,深夜才歸隊。消毒過程中,他們忍著噴霧機的轟鳴聲、消毒水的刺鼻味,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被消毒霧氣嗆出的淚水夾雜著汗水流下,全身上下都濕透了。在社區執行消毒任務,情況更加艱巨復雜,1名隊員就要負責1個社區所有陽性病例居住單元的消毒任務。為了避免交叉傳染,他們每完成一處的消毒、污染物轉運后,就要更換一套防護服。因為總要接觸酒精、消毒水,他們的手過敏了,總是又紅又腫。
“我們在巡樓巡查的時候,順便也檢查樓內的消防隱患,一舉兩得的事情”,隊員們在落實防疫政策的同時,仍然不忘主責主業,防疫防火兩不誤,利用“掃樓”“消毒”以及督促應關盡關場所關門的契機,開展消防隱患排查。
陳曉亮是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隊深東路站的副站長,也是終末消毒志愿服務小分隊的一員。面對疫情,他卻不顧危險,主動請纓,奔赴抗疫一線,帶領12名消殺隊員早出晚歸,積極投身于吉林市高新區終末消毒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員的錚錚誓言。從3月7日執行任務開始,他和隊員們已經累計執勤400余個小時,共出動消防車60余次,搬運防疫物資、醫療廢物120余噸,消殺封控小區185個,消殺面積達173618平方米。
“哪里的群眾需要幫助,我就在哪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吉林市高新區消防志愿服務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用實際行動踐行“火焰藍”的使命與擔當!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馬賀
編輯: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