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被證實過的東西有14樣,分別是1.金絲楠木棺、2.三圣山、3.巨型蛇蜻蜓、4.哲羅鮭、5.人面臁、6.黑驢蹄子、7.洛陽鏟、8.蚰蟲、9.蛇眉銅魚、10.云胎、11.火折子、12.黑鱗鮫人、13.尸蹩、14.摸金符。
《盜墓筆記》是南派三叔所著的盜墓題材小說,講述了吳邪、張起靈、吳三省等人進入各地古墓探險的故事。該書在2015年由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改編成為網絡劇,讓盜墓這種情節不僅僅通過看書來腦補,而是更加地有畫面感了,也是創了這個類型片子的收視記錄。
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這些被證實過的東西,都有著怎樣的說明吧。
1.金絲楠木棺
這是一種棺槨的稱謂,是用千年成型的金絲楠木打造而成,而金絲楠木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木材,能用這種木材***棺槨的,一定都是非富即貴之人。
2.三圣山
相傳三圣山也叫云頂天宮,是位于長白山和朝鮮交界的地方,這里海拔有4200之高,且雪線以下部分大多數是在朝鮮境內的。
3.巨型蛇蜻蜓
這種蜻蜓是一種水生昆蟲,常年在中國、印度和越南一帶活動,在中國西部的昆蟲博物館內存有其標本,而它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類昆蟲標本。
4.哲羅鮭
真正的哲羅鮭比小說中提到的還要大一些,身長在1米以上,體型較大,而且異常兇猛,曾經在某紀錄片中有人甚至發現了長達4米,重達90公斤的單個哲羅鮭。
5.人面臁
在小說中的鬼船上出現的這種生物,因為它的頭面跟人的臉很相似,包括五官的位置及形態,因此也被稱為人面臁。
6.黑驢蹄子
傳說中可以克制僵尸的一種器物,是用傳統秘方通過對黑驢蹄子進行打造而成,現代社會有用此物做偏方之用。
7.洛陽鏟
這是一種考古經常用到的工具,是一個半圓形的鐵鏟,它的功能主要是利用半圓形的結構在挖泥土的時候,可以將泥土帶出,用以探測土層的土質,以便分析地下是否可能存在古代墓葬。
8.蚰蟲
這種蟲又俗稱“錢串子”,是一種昆蟲類,形似蜈蚣多腳,重點是有毒。
9.蛇眉銅魚
在書中寫的是吳邪得到的一種神器,現在一般在***寺里面會放置該物,作為擺陣之用。
10.云胎
云胎又名“昆侖胎”,是一種自然現象,相傳是指在龍脈的源頭,會在自然的條件下孕育出一些非常奇怪的嬰兒狀的東西出來,也被稱為“地生胎”。至今未能弄明白成型原理。
11.火折子
民間用來點火時所用,這個在古代經常出現,不過它最初發明卻是在南北朝時期,是用十分粗糙的土制紙緊緊地卷成一個卷,先用火把它點燃,然后吹滅,這個時候雖然已經沒有火苗了,但是內部卻有隱隱發光,還能保持長時間不滅,這就是一個火種。
12.黑鱗鮫人
黑鱗鮫人也是我們常稱的“美人魚”,用黑鱗鮫人***成油膏后用來點燈,由于燃點很低,因此可以在墓室內長期使用,1滴油膏便可使用數月,因此,也經常被用來做墓室中的萬年燈。
13.尸蹩
經常在書中看到的一種生物,據說在沒有水和任何食物的情況下,也可以存活百年,是盜墓者的克星。它們的生成方式也是奇特加殘忍,尸蹩會鉆入死尸的體內,然后開始進行腐食,甚至還會將蟲卵鉆入到生人的體內,由內而外地將人蠶食成一具空殼,而它們則繼續在里面生存。
14.摸金符
這個在摸金校尉中一種常見的物件,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種辟邪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