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每坐在火車上,看到車窗外掠過的一個個金黃的草垛,心里便生出一種親切溫暖的感覺,因為那曾是童年記憶里最熟悉的風景。
記憶里的村莊,就像一幅美麗的素描畫,村莊,草垛,樹木,小河,忙碌的農人,還有裊裊的炊煙。有村莊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草垛,有草垛的地方就有溫暖。
草垛,是屬于鄉村的獨有的風景。每個村莊或前或后,都有一片大塊的空地,那是曬谷場。麥收過后,場地上星羅棋布地排列著草垛,像一朵朵大蘑菇,又像一個迷魂陣。高高矮矮、胖胖瘦瘦、殘殘缺缺的草垛,靜靜地陪伴著安靜的村莊,像一個個守護神。
草垛多形如粗獷的漢子。堆一座好的草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先把草垛攤開曬干,讓每一根草上都沾滿陽光的氣息。女人用桑木杈叉住一捆,往上一甩,男人則蹲在上面穩穩地接住,這樣一層層疊起來,麥秸要一邊往上垛,一邊不停地踩實,最后覆蓋上草簾,勒上長草繩才算完成。
爺爺堆草垛很講究。麥秸垛的頂上有時還要抹上厚厚的一層麥秸泥,是為了防止雨水使麥秸垛受潮而發生漚爛。好的草垛,能在風雨中站立好幾年。
那個時候,村子里家家都有一個堆得高高的麥秸垛,生活離不開它呀!從草垛上扯一把麥秸,當作“引火兒”扔進灶膛,很快炊煙四起,小院里飄出香味兒。每年春末初夏,小母雞們開始生蛋了,母親便從草垛上撕下一大把松軟的麥秸,細細地鋪在雞窩里,這樣每天都能在草窩里撿到四五個雞蛋。冬天下雪的日子,豬窩里也要鋪上一層厚厚的麥秸,寒冷的冬夜里,幾只豬偎在溫暖的草窩里呼呼大睡,似乎夢里也有香甜的麥香。
豐滿的草垛會漸漸變形,因為每天要去抽些麥秸燒鍋做飯,或把麥秸用鍘刀垛碎拌上飼料喂牲畜,漸漸草垛的腰身變得苗條了,中間空著。有時會在草垛里異外發現一個窩,窩里臥著幾只雞蛋,讓人格外驚喜,仿佛是天賜,那是走失的老母雞下的蛋。
記憶里,我和小伙伴們時常會爬上草垛打耍一番,打累了會四仰八叉地躺在上面曬太陽,懶懶的,暖暖的。有時會躲到草垛里捉迷藏,扒一個窩,用麥秸蓋上自己,小伙伴們很難發現。有時藏著藏著就睡著了,害得大人扯著喉嚨呼喊。如今那些趣事已淡成電影里的畫面,那無憂無慮的童年和淡淡的草香,時常彌漫在夢中。
草垛是凝重的,是蒼涼的,草垛是一種物質,更是一種象征。藍天、白云、草垛是我們永遠也無法舍棄的精神之源,是我們的心靈綠洲。
如今的農家,很多做飯和城里一樣用了燃氣灶和電磁爐,麥秸等各種農作物的秸稈都被丟棄了,或輾碎作青肥,或一把火燒掉了事。那些沒有了草垛的村莊,總覺像少了什么,總有一種揮不去的惆悵與失落。
草垛,草垛,一個個,一排排,錯綜坐落,在淡淡的晨霧和炊嵐的環繞下,若隱若現,如詩如幻。
草垛,總是謙和地站在村頭,透著恬淡與溫暖,守望著靜謐的村莊,守望著純樸敦厚的鄉村歲月。草垛散發出的幽香,與歡樂的童年糅合在一起,永遠定格在心靈的底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