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逢年過節總講究“禮尚往來”,長輩、領導、朋友……無論怎樣的關系都得照顧到,并且還不能簡簡單單的用錢解決。
在舊時,人們生活條件并不好,總會鄉親鄰里間送些糧油米面,相互接濟一下,而如今,送禮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了。不過近些年來,在眾多禮物備選中,葡萄酒總是拔得頭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這是為什么呢?
01葡萄酒老少咸宜相比起“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葡萄酒屬于老少咸宜的禮物。
送老人可以送干紅,健康;
送姑娘可以送桃紅,好看;
送領導就拿瓶法國名莊酒,上檔次;
送小輩就拿瓶包裝新穎的新世界葡萄酒,有創意;
對于經常喝酒的人,來一瓶勃艮第的黑比諾一起邊喝邊聊;
對于不愛喝酒的人,用一瓶酒精度不高的小甜水也能博君一笑……
如此老少咸宜的禮物,除了葡萄酒還有誰能做到?
02易于挑選,不會出錯凡是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都對糖情有獨鐘。這種能代表生命能源的東西,總是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無論是巧克力、糖果、蛋糕還是餅干,它們都是糖的一種形式,而葡萄酒也是一種糖溶液。
人們對于糖的喜愛是由基因帶來的,也很傾向在送禮時選擇糖。這類與糖相關的禮物自帶屬性——美觀大方,不會出錯,購買容易,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首選。
03葡萄酒總與健康聯系在一起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對飲食的需求漸漸從“吃飽”變成了“吃好”,再也不會迷戀各種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反而對健康有了更多的要求。
葡萄酒在國內的盛行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其保健功能。相比于白酒、啤酒等酒精飲料,紅酒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送紅酒就等同與送去健康和平安,這樣美好的寓意深得人們的喜愛。
04葡萄酒大小合適,既有分量,又不過分提著禮物去串門,“面子”自然重要,禮物的大小則代表了拿出手那一刻的面子問題。
一瓶紅酒的重量是一公斤,等于5000克拉的鉆石,2000條冬蟲夏草,350片上等燕窩,18個九頭鮑魚,10塊上好的茶餅……
再將葡萄酒配上好看的包裝盒,禮物大小及重量非常合適,既看著有面兒,又不會太過于夸張。
05葡萄酒具有“經濟模糊性”從經濟學上來講,葡萄酒得到人們喜愛也是有原因的,這主要得益于葡萄酒價值的模糊性。
大多數人分不出紅酒的好壞,雖然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最重要的是,即使開了酒,不懂酒的人也很難嘗出哪款價格更高。
因此,對于不太熟的朋友,可以送一款名產地的低配酒,這樣可以讓人誤以為是一款很棒的酒,但價格并不貴。何樂而不為呢?
06葡萄酒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在大多數國人眼里,一提起葡萄酒總能想到法國這個浪漫的國度,想到一杯紅酒配電影的愜意生活。
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若是能抽出一些時間來享受生活,開啟一瓶紅酒,慢慢品味,過過法國人浪漫的日子,自然是能大大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當葡萄酒和法國人的愜意生活聯系在一起時,送紅酒也代表了一種祝福——希望你能暫緩一下奔波,享受一下生活。
07送葡萄酒代表了個人的品味大概是受很多港片的影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紅酒總是與“有錢人”聯系在一起。
在高檔的西餐廳,身著制服的waiter低身將菜單奉上,對面坐著日思夜想的女神,伴隨著小提琴悠揚的旋律,一打響指:“來一瓶82年的拉菲,酒要醒兩個小時”……
懂酒又愛酒,身份和地位一下子就彰顯了出來。分分鐘提高自身bigger的禮物,誰不愛呢?
08葡萄酒自帶社交屬性雖然上面說了那么多葡萄酒的好處,可它畢竟還是酒精飲品。
古人說的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酒當然要嗨,更何況是在逢年過節的這種好日子,哪能少了酒?
酒這種自帶社交性質的飲料,很容易給人帶來歡樂,并與他人增進感情。
送瓶不傷身的紅酒,一起喝喝酒敘敘舊,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