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報微信·***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潘娣
百折不撓
“多年再看,依然感動”“幸得有你,山河無恙”……2021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中參與救援的15名空降兵的手寫請戰書公開,網友紛紛留言致敬。
2008年5月14日,汶川特大地震第3天,震中茂縣依然是失聯的“孤島”。緊急關頭,空降兵某部15名官兵從5000米高空實施“盲跳”,中國空降兵首次以空降方式投入非戰爭軍事行動并實施救援任務。
驚天一跳,無懼生死。高原復雜地域,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無氣象資料——所有的困難與未知,考驗著人民軍隊在“災情就是命令”面前的執行力。
沖鋒在最關鍵的時刻,戰斗在最危險的地方,山崩地裂的災難,從來擋不住人民子弟兵向險而行、攻堅克難的腳步。
扒、挖、刨、扛、抬……唐山大地震發生時,由于災情緊急,條件所限,官兵們用手扒開石頭,掀起樓板,扯斷一道道鋼筋。據一同參與救災的群眾回憶,不少官兵指甲脫落、雙手血肉模糊,衣服、鞋子被鋼筋碎石扎破。不到半個月時間里,10余萬救災官兵搶救出被埋壓群眾1.6萬余人。
2008年5月31日,原***某陸航團邱光華機組運送防疫專家前往理縣,歸航途中突遇極端天氣不幸失事,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等5名機組成員全部犧牲。
傳承是最好的緬懷。汶川特大地震后,邱光華生前所在團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榮譽稱號。近年來,邱光華生前所在部隊先后參加蘆山抗震救災、木里山火救援等任務,官兵們在一次次起飛中追隨英雄航跡,為災區群眾送去平安與希望。
于水情、葛愛軍、李軍救、劉思兵……在唐山,這些寓意深刻的市民名字數不勝數;八一學校、八一康復中心、八一路……在汶川,一座座以“八一”命名的地標成為一道道風景線。沖鋒陷陣、奮不顧身的迷彩身影,已融入這些城市的記憶,成為人民心中挺立的豐碑。
(本文選自《***報》“中國***人的精神譜系”系列專版,略有刪減;該專版通過實地踏訪紅色地標等方式,回溯這些偉大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感悟精神偉力、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報微信·***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