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于曹操的評價始終都是褒貶不一,有人說曹操生性殘暴,動不動就喜歡亂殺人,雖然曹操的確也做過比較殘暴的事。但從治國這方面來看,曹操還是非常開明的,而且時長打破那些陳舊的規矩,例如曾推新政轉而向民間求才,而且不允許出現舞弊隱瞞真相的情況。其實曹操能聽真話,但是接受不了背叛。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直言正色”,就從側面反映出了曹操真實的性格,一起來看看這段故事是怎樣的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國淵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間,主人公名叫國淵。原文如下: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也。師事鄭玄。后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既還舊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每于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太祖征關中,以淵為居府長史,統留事。田銀、蘇伯反河間,銀等既破,后有余黨,皆應伏法。淵以為非首惡,請不行刑。太祖從之,賴淵得生者千余人。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太祖大悅,遷魏郡太守。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國淵字子尼,樂安郡蓋縣人氏,早年拜大儒鄭玄為師,后來與邴原、管寧等人一起去往遼東避難。回到故鄉后,曹操征召他擔任司空掾屬,每次在朝廷議論國事時,國淵常常言語正直,儀容嚴肅,退朝后不徇私情……曹操征討關中馬超、韓遂期間,任命國淵為丞相府長史,總管留守事務。
不久,田銀、蘇博在河間地區叛亂。田銀等人被殲滅后,剩下的黨羽都被判處死刑。國淵認為這些人不是首惡,請求不要行刑。曹操聽取了他的意見,一千多人因此得以活命。
一直以來擊敗敵人后上報的文書中存在一個習慣,都是將“一”說成“十”,而國淵上報的人數卻與實際人數完全一致。曹操問他這么做的原因,國淵回答道:“征討外來的侵略者,多報斬殺和俘虜的敵人數量,是想因此夸大戰功,并讓老百姓炫耀戰績。河間在我國的疆域之內,田銀等人叛亂,雖然克敵有功,但我內心認為和并不光彩。”曹操非常高興,晉升他為魏郡太守。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國淵為官時的表現,叫做“直言正色”,意為言語正直,儀容嚴肅。這也是由《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則成語故事有兩個知識點。首先是“直言正色”這句成語,體現出國淵這位文臣的風采。無論在任何朝代,這樣的大臣都是必不可缺的。缺少這樣的大臣,朝堂必將是奸佞橫行,君主也將聽不到任何的真話,國家會日益腐敗和混亂。
第二個知識點便是文中提到的“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這個約定俗成的習俗在華夏文化當中存在了數千年之久。大不少人在閱讀史料時,往往會被奏章、詔書中的殺敵人數感到震驚,其真實的原因就出在“以一為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