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山感染
原題:旅行殺手——致命蜱蟲不得不防手冊
十一長假即將到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更多選擇在國內尋找詩和遠方,那么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國內蜱蟲主要分布和傳播的疾病吧,大家旅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讓哦!
小王上周末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浙江山區進行團建活動,活動整整兩天時間,又是徒步登山,又是定向越野,還有帳篷露營,穿越在崇山峻嶺之中,對于平時一直呆在辦公室的小王來說,終于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到興奮無比,但等到回到上海的家中后唯一的感覺就是——累趴下了,回家上樓兩條腿都在顫抖。第二天一早起來洗澡時,突然發現小腿腘窩處怎么多了一顆黑痣,仔細一看不由嚇了一大跳,居然是一只蟲子深深嵌入了肉中,自己想用手拔也拔不出來。
打***請教號稱是“百科全書缺個角”的同事小張該怎么辦。小張告訴他,可能是蜱蟲叮咬了,而蜱蟲可能會傳播很多致命的疾病,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嚇得小王趕緊跑到附近的醫院急診,醫生卻告訴他——看不了,沒有一個科會看這種“病”。幾經周折,小王終于打聽到華山醫院感染科有個旅行門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立刻乘風破浪趕了過來。
什么是蜱蟲蜱又名蜱蟲、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種體形極小的節肢動物寄生物,僅約火柴棒頭大小。蜱蟲可是一個大家族哦,如果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就叫做硬蜱,屬硬蜱科(Ixodidae),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天。
硬蜱科(Ixodidae)
如果背上沒有盾板的,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Argasidae)。軟蜱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到1小時。
軟蜱科(Argasidae)
根據2011年的資料,全世界已發現的有接近900種,中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
蜱蟲是一種吸血的寄生動物,常活躍于長長的草叢中,在宿主經過的時候,趁機緊貼宿主身上。把螯肢和喂食管插入宿主的皮膚,然后開始大快朵頤。蜱蟲在宿主的寄生部位通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比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后、腋窩、大腿內側、會***和腹股溝等處。
蜱在叮刺吸血常常沒有什么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的時候,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最重要的是蜱蟲叮咬可以傳播多種疾病,比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萊姆病,Q熱,兔熱病,科羅拉多蜱熱,蜱傳回歸熱等等
中國的蜱蟲分布中國科學家基于大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模型推導預測了我國幾大蜱蟲種類的分布。我國適宜蜱蟲生活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方,如西北地區的新疆***爾自治區主要可見波斯銳緣蜱、邊緣革蜱和圖蘭扇頭蜱,東北地區如遼寧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則可見波斯銳緣蜱、邊緣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中國南方也有蜱蟲分布,包括嗜群血蜱、粒形硬蜱、微小扇頭蜱和血紅扇頭蜱。
銳緣蜱屬:這類蜱主要分布于中國北部地區:西北地區(新疆***爾自治區),華北中部(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北部和寧夏)以及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
波斯銳緣蜱
革蜱屬:邊緣革蜱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區(新疆***爾自治區北部),華北中部(甘肅,寧夏,山西,陜北,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遼北,吉林西部,內蒙古和東北省的部分地區)。草原革蜱沿著中國西部到東北地區均有分布,包括甘南,寧夏,陜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此外,青藏高原,川西地區,以及青海和新疆的部分地區也可以見到草原革蜱的分布。森林革蜱主要分布于華北中部和東北地區(甘南,陜西西部,山西,冀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和天津)。
邊緣革蜱
血蜱屬:嗜群血蜱廣泛分布于中部地區(陜南,甘南,河南,山東,重慶,川東,鄂西,湘西和晉南),以及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長角血蜱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部,包括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重慶,浙北,遼南,陜南和黔北。
長角血蜱
硬蜱屬:粒形硬蜱主要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分布,包括云南,貴州,江西,福建,桂北,浙南,以及安徽,湖南,廣東,重慶和臺灣的部分地區。
粒形硬蜱
扇頭蜱屬:微小扇頭蜱可能橫跨中國南方有著廣泛的分布(云南,貴州,重慶,湖南,江西,廣西和臺灣)。血紅扇頭蜱的分布覆蓋了中國的中部地區(河北南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和川東地區)和中國南方地區(桂南,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和臺灣西部)。圖蘭扇頭蜱的分布非常局限,僅在新疆部分地區有可能的分布。
血紅扇頭蜱
中國主要蜱種預測分布圖
圖片來源:FangLQetal.LancetInfectDis.2015Dec;15(12):1467-1479.
中國的蜱蟲傳染病分布中國主要蜱相關疾病地理分布
蜱蟲可攜帶多種病毒、細菌和原蟲,可以傳播多種疾病。我國報告過的蜱相關疾病包括: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疏螺旋體病(萊姆病),立克次體病,巴貝蟲病,無形體病、米庫爾新埃希體(暫定種)和埃立克體病。從上圖可以看到不同分布地域的蜱蟲傳播的傳染病有所差異。
圖片來源:YangXetal.IntJEnvironResPublicHealth.2020Jul16;17(14):5145.
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
最近大家可能常常在網絡上看到這個名字很長的疾病,從名字就能看出這個疾病非常地兇險,而且也是跟蜱蟲叮咬相關的。那么,什么是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呢?
引起SFTS就是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SFTSV),這是一種新發現的***共患病病原體,可以引人的急性出血性病,主要傳播媒介可能是長角血蜱,并且在最初河南省暴發的時候有人傳人的病例報告。
亞洲長角血蜱
2007年,SFTSV最早的暴發始于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地區。患者多為山地丘陵地帶的農民,而且都有被蜱蟲叮咬的歷史。臨床癥狀通常為高燒,伴隨血小板、白細胞數量急劇減少,因而被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重癥患者還會出現多個器官損傷甚至死亡。隨后安徽、山東、湖北、遼寧、江蘇等省也發現該病病例,這些省的山區農村人人談“蜱”變色。2008年開始衛生部進行全國范圍內監測,2009/2010年起,全國范圍內的發病例數開始增高,安徽、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份相繼發現。2011年,科學家第一次明確“蜱蟲病”的病原體為病毒,是一種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新成員。根據病毒最初發現的地點,病毒最早被命名為“大別山病毒”、“淮陽山病毒”等(鄂豫皖三省交界),但是遭到相關地市的強烈反對,認為可能會影響旅游業的發展。最后的定名,并且通過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TV)批準的名稱是現在比較沒有特征,又比較拗口的——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
圖片來源:JianboZhanrtal.VIROLOGICASINICA,2017,32(1):51-62.
很快,2012年韓國和日本也發現了相關病毒,且患者沒有中國旅行史,說明SFTSV的分布其實比較廣泛。截止2016年10月,我國已有23個省份有相關病例報告,每年發病人數呈上升態勢,但是病死率相比剛開始的時候有顯著下降(從30-40%到現在的5.3%)。目前流行于安徽、河南、湖北、山東、江蘇、遼寧等地丘陵地貌的農村地區。每年發病始于3月,高峰在5月至7月份(占比95%以上),持續到11月,這與蜱蟲的活動習性相關。研究發現山羊和綿羊來源的長角血蜱體內發現了SFTSV,提示這些動物可能是該病毒的中間宿主。
密切接觸血液和分泌物可以導致SFTSV的人傳人(跳過了蜱蟲),并且曾經有醫院內傳播的發生。
如何防治蜱蟲叮咬1、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太長不看版
噴涂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驅蟲化學物質的驅蟲液,或用驅蟲化學物質處理衣物
減少皮膚暴露,穿著淺色衣物
將褲腿塞進襪子里
避免涉足蜱蟲大量滋生的區域
認真檢查全身,并幫助兒童和寵物進行檢查
被叮咬了則盡快拔除,并注意觀察相關癥狀
預防蜱傳疾病最重要的是預防蜱蟲叮咬,而預防蜱蟲叮咬最重要的是減少皮膚暴露。以下是防蜱著裝規定(DRESSCODE):
DRESSCODE:預防蜱傳疾病史預防蜱蟲叮咬,最重要的是減少皮膚暴露。
1、長袖配長褲,褲腿塞進襪子里,鞋子不要露腳趾。沒錯,就像穿秋褲那樣。必要時可用膠帶纏住衣物的各個開口處。2、盡量穿淺色衣物,以便于發現身上的蜱蟲。3、在皮膚暴露部位噴涂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驅蟲化學物質的驅蟲液,或用芐氯菊酯(撲滅司林)對衣物、鞋襪進行處理可以幫助你在兼顧安全的同時做林子里最靚的仔。4、蜱蟲喜歡待在草木繁盛處,所以出游時好好走在路中間,別老想著往草叢樹叢落葉堆里鉆。5、回家后盡快沖淋,并檢查全身是否有蜱蟲。隱秘的角落一定不要放過!包括頭發里、耳朵、腋窩、肚臍、腰部、雙腿間、腘窩后。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請家人一起debug。如果帶著寵物出游,記得也給自家主子認真進行全身檢查,發現蜱蟲盡快求助獸醫處理。6、蜱蟲可通過附著在衣物和背包跟你一起回家,因此出游時使用的物品也要認真檢查。高溫可殺死蜱蟲,使熱水清洗或烘干機處理衣物可幫助去除蜱蟲。檢查狗等寵物有沒有被蜱蟲叮咬的重點部位包括耳部、眼瞼、項圈、前腿后部、后腿之間、足趾間,尾巴周邊區域
2、蜱蟲叮咬后怎么辦?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盡快移除蜱蟲。
不要用煙頭燙、涂指甲油等“民間土法”,你需要做的不是等蜱蟲自己脫落,而是在不傷害自己的同時盡快移除它。因此,準備一個干凈的尖頭鑷子即可。
第一步:在盡量靠近皮膚表面處用鑷子夾住蜱蟲。
第二步:用鑷子垂直向上拔出,注意力量持續、穩定輸出,不要輕攏慢捻抹復挑或試圖大力出奇跡,這會使蜱蟲的口器斷在皮膚里。如果口器斷在皮膚里了,可以嘗試用鑷子的尖頭拔出口器。如果還是失敗了,無法用干凈的鑷子順利地拔出口器,那么......就隨它去吧,讓皮膚自己愈合。
第三步:拔除蜱蟲后,用外用酒精或肥皂水徹底地清洗被叮咬的部位和雙手。
第四步:處理蜱蟲:把蜱蟲丟進酒精里,裝進密封袋或其他密封容器里,用膠帶緊緊纏住;再或者,把蜱蟲丟進馬桶沖走。一定不要用手擠壓蜱蟲!
拔出蜱蟲的參考圖
3、什么時候需要看醫生?
做完這些以后,記得觀察自己一段時間。如果你在移除蜱蟲后30天內出現以下癥狀:
皮疹
頭痛
發熱
明顯疲乏
肌肉酸痛
關節腫痛
請及時去醫院就診。一定要告訴醫生近期你被蜱蟲叮咬,叮咬部位及在何地被叮咬,這將有助于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
4、是否保留蜱蟲去化驗?
有些小伙伴們可能會好奇是不是應該將蜱蟲保留起來拿去做測試,然而疾控部門并不建議這么做。因為并沒有官方標準控制做測試的實驗室的測試質量,普通人很容易被錯誤結果誤導;而且即使蜱蟲上真帶有病毒,也并不代表被叮咬的人一定就感染了。
總結伴隨人們與大自然日益親近,被蜱蟲叮咬和患病的幾率與日俱增,然而由于缺少對蜱的認識,經常被認為得了“怪病”,引起恐慌。當我們了解了蜱蟲的分布和特性,知曉蜱蟲可能引起的疾病,才能更好地進行預防和處理,從而減少治療延誤。祝愿各位在金色的秋天擁抱大自然,同時遠離蜱蟲的襲擾。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