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
最近,云南大學呈貢校區一食堂推出了雞胸時蔬沙拉、香煎牛肉藜麥沙拉、混合時蔬土豆泥雞蛋等減脂“輕食餐”,受到師生的熱捧。食堂負責人介紹,減脂“輕食餐”采用雜糧主食,并且葷素合理搭配,有6~15元不同價位套餐可選,營養又健康。
△圖片來源:云南大學微博
“輕食”自從推出,就引起很多追求健康人士的追捧。很多“輕食”的售賣者也將其冠以“減肥利器”、“健康飲食的鑰匙”等稱號。
究竟什么是“輕食”?吃冷不吃熱,吃菜不吃肉,還是吃粗不***?“輕食”的健康標準中,輕的是什么?如果只吃“輕食”,能實現均衡么?
“輕食”究竟是什么?
其實“輕食”不是指一種特定的食物,而是餐飲的一種形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介紹,“輕食”不是一個準確概念,它是從歐洲的下午茶演變而來。相比于豐富而量大的正餐,“輕食”的食物種類簡單,量少,用餐時間也比較短,主要是讓人避免饑餓感,提振精神。
早些年并沒有“輕食”這個詞,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健康飲食的過程中,逐漸把以前存在的飲食方式加以改進后,才出現了這種飲食方式。
在不同國家,“輕食”的呈現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美國,“輕食”可以是少些黃油、芝士的漢堡;在日本,“輕食”可以是便當和簡餐;在英國,“輕食”可以是烤箱烤制而不是炸出來的魚柳和薯角。
而在中國,菜系復雜多樣的情況下,“輕食”該以什么形態呈現呢?我們以云南大學呈貢校區食堂為例,有雞胸時蔬沙拉、香煎牛肉藜麥沙拉、混合時蔬土豆泥雞蛋等。這似乎算不上是云南版的輕食菜單,因為我們在國內很多地方吃的“輕食”長相都差不多!
△圖片來源:云南大學微博
標準的中式“輕食”是什么樣子?
這個標準很難確定。很多店家稱自己家販售“輕食”,但實際上卻很雜:有日式的紫菜包飯,也有西式的三明治、蔬菜沙拉,還有一些中式小吃。總體而言,他們強調的是“輕”做法,比如沒有溜、炒、煎、炸等過程,同時,分量也明顯比正餐的少。
分量不大,價格還不算便宜,賣的怎么樣呢?
一家位于浙江湖州市長興縣太湖街道的輕食店店主表示,開張不過兩個多月,店里的生意可以用“喜出望外”四個字形容,每月營業額有近10萬元,日均訂單約120單。
食客們也表示,現在人的飲食觀念和以前相比發生了改變,更加注重營養均衡,“輕食”的用料更健康,非常喜愛。
“輕食”不是萬能的
“輕食”在被大家接受的過程中,已經逐漸演變成一種健康概念。但任何一種健康概念都不是萬能的,因此也不能輕易相信它可以解決一切健康問題。
“輕食”有它自身的幾大問題。例如,由于我國尚未在餐飲業中強制標示食物熱量值,有些看似有情調的食物拼盤,其實可能含有過多的脂肪;很多自制的健康飲料和甜點盡管含有水果蔬菜和薯類,實際上含有不少糖分,熱量不低;輕食沙拉看似一大盤蔬菜,其實蔬菜總量依舊是不足的,不能滿足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半成品的“輕食”存放不當會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輕食”能減肥嗎?
減肥需要有幾個前提要求。其一,攝入的熱量一定要超過消耗的熱量,才能維持身體所需;其二,人體需要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營養,營養不夠會導致身體的代謝變慢,消耗變少,反而更容易長胖。
對于減肥的人而言,“輕食”會讓人容易饑餓,一兩天內可以靠意志力堅持,如果某天撐不住了,也許會瘋狂地去吃。
所以,依靠“輕食”減肥,可以斷定:前期開局會很猛,但后勁不足,除非因“輕食”徹底改變了飲食習慣。
監制丨郭靜
記者丨富賾
編輯丨楊揚畢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