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22日電(記者宋瑞)真絲繡花旗袍、中式連袖裝、傳統繡花鞋等服裝鞋飾分類擺放在一百多平方米的老美華攤位前。客人們絡繹不絕,摸摸服飾,看看價錢,有的還親自上身體驗。
50歲的安徽人聞先生正在試穿一雙手工***的千層底杭元鞋。“我年輕時候經常穿,但現在商場里很難見到了,這次在展會上看到感覺很親切。”
這是“中華老字號”老美華第12次參加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暨PECC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簡稱津洽會)。
在老美華的展位里,客戶在挑選服飾。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2008年,老美華改變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第一次參加津洽會。“當時只有兩個展位,布展簡單,人流量也不大。”天津老美華鞋業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董建設回憶說。
而現在,老美華參展首日就贏來開門紅,共計賣出幾十件服飾,銷售量突破1.5萬元。董建設說:“我們的傳統服飾深受國際友人喜愛,他們有的試穿了連袖裝,有的購買了傳統繡花鞋。”
十多年來,老美華在津洽會上的展位已經由原來的2個發展到現在的12個。這次老美華專程帶來最具特色的200多類服裝和30余種鞋飾,向世界展現天津本土百年老店的活力。
津洽會上老美華的展位。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1911年,龐鶴年創辦了老美華鞋店。從第一雙“三寸金蓮”坤尖鞋問世,到駱駝鞍鞋、杭元鞋、以及繡有“喜鵲登梅”“鯉魚躍龍門”等圖案的繡花鞋,再到津派旗袍、連袖男裝等中式服裝……老美華歷代匠人一直嚴守“粘、拉、調、配、套”等幾十道制鞋工藝和刺繡、縫制、歸拔、沿邊等百余道做衣步驟。
“我們百年傳承原汁原味的技藝不能丟,老企業不見得企業老,也要跟著時代發展,著眼未來。”董建設說。
如今,老美華每年會挑選一批工匠走出去交流學習現代工藝,使制鞋、做衣的操作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這在“千層底”的***上最能體現,改良的鞋底在腳掌和鞋跟處粘上膠片,更加耐磨,銷量也更為可觀。
此外,老美華設立了VIP會員智能系統、現代化銷售系統和倉儲系統,實現自動配貨和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客戶群。今年5月,老美華還將推出充滿科技感和智能元素的新零售體驗店,讓顧客體驗“秒”換裝的魔力。
外國客戶試穿繡花鞋。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為了了解年輕群體的需求,公司專門組建了‘新美華’團隊,發掘并培養穩定的客戶群。”董建設說。
自2017年起,老美華每逢周末或是節假日都會以主題活動、素拓課等形式免費開展做團扇、盤扣、繩結、納鞋底、旗袍試穿等體驗活動,讓各個年齡段的人接觸傳統技藝。
“正如踢足球一般,我們的百年老店不能只‘守’不‘攻’,要在新時代下讓更多人了解和接觸傳統技藝,才能更好地傳承技藝,將其發揚光大。”董建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