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6月18日訊近日,一名網友在青島趕海時拍攝的一段偶遇“活化石”文昌魚的視頻引起大家關注。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了解到,根據視頻內容,確認是文昌魚。青島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文昌魚棲息和繁殖地,建有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
黃海所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研發中心助理研究員袁偉介紹,文昌魚體型細長、兩端尖,外形似魚但不是魚,身體側扁、半透明,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于在進化系統中位于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在地球上生活超過5億年,是脊椎動物的祖先的模型,被稱為“生物進化史上的活化石”。
據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我國,文昌魚分布于青島、廈門、南海北部灣等地。青島膠州灣口外及前海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文昌魚棲息和繁殖地,根據黃海所2017年春季調查顯示,其棲息密度達到40尾每平方米。
青島市文昌魚水生野生動物市級自然保護區于2004年獲批建立,是以保護文昌魚及其棲息環境,保護和恢復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為主要目的,集物種保護、科研、宣傳教育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于膠州灣口外、竹岔島東北、大橋島以東海域,面積為61.81平方公里。目前,該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核心區內受到嚴格監測和看護,禁止采砂、捕魚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文昌魚生存的活動;緩沖區內禁止非法捕魚和采砂等活動;實驗區內經保護區管理部門批準后可進行有控制的教學實習、科研考察及觀光旅游等活動。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李勛祥)
來源:青島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