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語匯解》書影
今年7月,網絡電子商務公司Amazon關閉了中國站的紙質書銷售業務;8月,南美洲Amazon雨林火災持續多發的態勢遠超去年。兩個Amazon,前者只譯“亞馬遜”,后者在新聞網站中多數譯作“亞馬孫”,也有少數(尤其是援引外媒消息時)使用“亞馬遜”這一譯名。那么兩個譯名從何而來,又該以哪個為準呢?
Amazon(英音[?am?z(?)n],美音[??m??zɑn]或[??m?z?n]),原為希臘神話中一女戰士部落名。據傳,16世紀,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帶隊在厄瓜多爾探險時,遭遇女性土著攻擊,以為見到了神話中的部落,便用Amazon稱呼她們。若干年后,人們為流經此處的南美第一、世界第二的長河命名時,也選擇了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名稱。
民國初年,Amazon的音譯五花八門?!渡陥蟆飞铣霈F過“亞馬遜”(Oct.12,1922)、“亞馬孫”(Oct.20,1924)、“阿瑪森”(Jan.23,1926)、“阿馬遜”(Sep.3,1926)、“挨麥床”(Apr.8,1928)、“矮梅床”(May.19,1928)等形式。
“亞馬遜”是典型的粵語譯音——a譯作“亞”,“遜”[s?n]對應[z?n]。1899年馮鏡如編寫的《新增華英字典》譯作同音不同調的“啞嗎洵”,以口字旁的“啞嗎”表示專名、三點水的“洵”表示河流。
“阿瑪森”是典型的官話譯音?!鞍ⅠR遜”也是——老北京話“遜”有異讀sun。廣州話“孫”字念[syn](教會羅馬字拼作suen,孫中山的羅馬字母拼寫SunYat-sen其實是北音“孫”+粵音“日新”),對不上[z?n],而北京話“亞”字雖有介音i,但此譯音尚可接受(又如“亞細亞”),所以“亞馬孫”也算官話譯音。
“挨麥床”是典型的吳語譯音。雖然最接近美音(“床”[z??]對[zɑn]),但只是驚鴻一瞥,沒流行開。19世紀來華傳教士W.T.Morrison的漢名是用寧波吳語譯的“睦禮遜”[mo?lis??],但在其編寫的英吳詞典《寧波方言字語匯解》地名附錄中,Amazon取的是官話譯法“亞馬孫”(標注寧波音ü?m?seng,“亞馬”[?i?m?]對不上[??m?])。
上述譯法小結如下:
“亞馬孫”的出現顯然在睦禮遜編詞典(1876年)之前,但應該不是最初的譯法。如果是用官話音譯,就沒必要用“亞”;如果是用粵語音譯,就不可能用“孫”。筆者猜測,最初是粵語人士將Amazon譯作“亞馬遜”,該詞在北上的過程中,又被改為“亞馬孫”。從1947年的《國語辭典》到2015年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都采用這一譯法。199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為了統一譯寫、消除混亂而編寫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將南美洲含Amazon的地理名、政區名也一律訂為“亞馬孫”。Amazon的譯名本該趨于穩定,但現在仍有不少讀者對新聞中的“亞馬孫”感到疑惑——“不是‘亞馬遜’嘛”?這里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雖然地名Amazon舍“亞馬遜”而取“亞馬孫”,但對于人名Jefferson、Johnson、Robinson等,新華社譯名室沿用傳統譯法“杰斐遜”“約翰遜”“魯濱遜”。“遜”在譯名中仍有較高的出鏡率,而且譯的是與[z?n]相近的[s?n]。
其二,源自美國的電商Ama?zon,打入中國市場時,想來受海外粵語人士習慣的影響,選用了“亞馬遜”這一譯名。近些年,由于網上購物尤其是“海淘”外國亞馬遜商品的盛行,進一步動搖了人們心中對地名Amazon譯法的選擇。
商業公司自主選擇譯名無可非議,《辭?!芬苍谕豁撌珍浿髽I“亞馬遜”和南美地名“亞馬孫”。但是,普通話新聞網站應當注意兩個Amazon譯法的不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